餐桌上的风云/挥不去的阴影:食品安全

时间:2022-06-26 04:05:51

餐桌上的风云/挥不去的阴影:食品安全

餐桌上的风云

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我,亲历改革开放30年,看身边,大到经济发展,小到居家过日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餐桌上看变化,也别有一番风景。

改革开放初期,家乡多数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人为吃饱肚子而奔波,却效果不明显。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的活跃,食品的丰富,人们慢慢摆脱了温饱的束缚。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已经在“吃饱”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吃好”了,吃够了的红苕、苞谷逐渐“淡出”餐桌,而鸡鱼蛋面也不再是过年过节的“奢侈品”了,只要愿意,普通人家基本都能够做到“想吃就吃”。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在吃上,不但要求“色、香、味”俱佳,更追求“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大鱼大肉被扬弃,红苕、苞谷又成为餐桌上的“新宠”,甚至,连过去喂猪的野菜等等也占领了餐桌一角。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抚今追昔,恍然如梦。

滴水见太阳,一叶可知秋。可以说,小小餐桌见证了家乡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30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其间,出现如“读书热”、“自考热”、“下海热”等,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得“读书热”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其时,家乡正掀起“普九”热潮。于是,大量学生涌入校园,学校人满为患,一个班50―60人是常事,学龄儿童入学率飙升。是啊,上一代人大多吃了没有知识的亏,于是希望子女有知识、有文化,不要重蹈覆辙。“读书热”,为建设美丽家乡储备了一大批人才。值得警惕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导致一些孩子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过早地打工挣钱,令人叹息痛心。应该说,现在国家教育政策这么好,义务教育实现了免费教育,对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生活补助,家长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完整地接受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方面,需要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从而使所有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都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须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

看过去,30年成就硕果累累;说未来,盼“科教兴国”欣欣向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科教的支撑是无法想象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道路必将阳光灿烂,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杨兴俊)

挥不去的阴影:

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刚刚消停,增白剂又来了。中国面粉中使用了20年的增白剂,被一些专家指认有“致癌作用,欧盟等国已经禁用”。

对于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国人并不陌生,腾讯网在新闻曝光当日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42.55%的网民都知道面粉中含有增白剂。但这么多年来,我们该吃的还是吃了。相比对于“面粉中是否含有增白剂”的担忧而言,更让国人恐慌的是,增白剂是不是真如《毒理学》中所称,它不单单是一种促癌物,同时亦具有引发癌症作用?

添加了增白剂的面粉到底对人体是否有害?这一争论旷日持久,让人寻味的是,国家粮食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坚持主张禁止面粉添加增白剂,只有卫生部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的理由。

别怪公众偏好负面想象,面粉增白剂争论的新闻一出,我们还是愿意站到增白剂有害这一方立场上来的。“吃饭是最大的问题”,经过了能否吃饱饭的时代,现在我们更注重吃饭安全问题。或许,几大部委和卫生部的持久争论正是基于对公众更为负责的考虑,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争论双方都是在公众心目中极具权威性的部门,这里面有没有利益之争,新闻里倒是没有提起,最大的难题还是留给了公众,到底哪一方的说法更科学更对公众负责?我们该站到哪一方的立场上去?疑惑重重中,面粉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再退一步分析,是媒体在借着符合受众心理的新闻线索制造“面粉信任危机”的噱头吗?接受采访的不是有名有姓的业内专家,就是权威部委的表态,对面粉中增白剂的广泛质疑是不可能造假的。

事实上,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判断上,我们更应当选择当断则断而不是无休止的争论。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三聚氰胺到各种添加剂,从奶粉到鸡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给公众带来了一丝抹不掉的阴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式的“有罪推定”已经成了公众对待食品安全的无意识选择。为了尽快驱散公众心中的疑虑,至少在面粉增白剂问题上,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给出明确的说法。

同样是在腾讯网上述调查中,73.75%的网民对中国食品安全存有疑虑,67.80%的网民表示不敢再吃面粉。调查的结论或多或少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公众不能恢复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还会存在。如果都如面粉增白剂的争论一样无休无止,那我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是不是只能无奈地选择麻木,但民以食为天,饭总是必须要吃的。

上一篇:低血压也会引发脑血栓 下一篇:漱口水天天用 嘴巴烂更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