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式

时间:2022-06-26 03:43:00

谈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式

知识的衔接需要串缀,教学内容的进入需要入口,学生兴趣的产生需要激发……因此为课堂教学设计一个好的导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结合自身政治课教学的实践,就这一话题做一探索。

一、温故知新式。指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对以前所学旧知识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故而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保持着与旧知识的联系,而不会使学生感觉突兀、陌生,使新旧知识之间联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讲 “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说的都是普通商品、一般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那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然也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特点?……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这样的导语,课堂教学就从旧知识自然过渡、推进到新知识上来了,学生接受、掌握起新知识来难度也就小多了。

二、设置悬念式。指教师课前通过设置一、两个与教学相关的悬念,来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而设置这种悬念性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快速集中精神,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例如,在进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是否自相矛盾?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时政引路式。主要是抓住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把教学内容与之联系起来 ,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如讲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时,笔者声情并茂地讲了 乌鲁木齐“七・五” 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精心策划组织的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的时事。这一导入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强烈爱国情感,对 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行径表示了无比的愤慨。

四、提问启思式。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这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起到巩固旧知识,强化对旧知识的记忆、理解,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适当地给学生施加一定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方面的自我调整,变分散、无序的思维为集中、专一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像前两年的“迎评估”、“迎省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此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便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话题,经常使用提问启思式的教学导语。

五、情景导入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手段显示逼真的图画视频, 播放动听感人的音乐,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深入历史与未来,使学生在丰富的媒体刺激下兴趣大增。如我在讲“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课时,让学生生观看战争、难民、贫困等景象,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情境,自己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基于感性体验,无论是讨论、发表个人观点还是对教学主题的探究,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这与以往只是干巴巴地讲授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又如,在讲股票、债券和保险时,我用一家人的对话做课堂教学的引子,展开教学。讲的是某家庭现有10万元的闲置资金。老妈说:“存到银行里吧”;老爸说:“不行,利息太低了,用来买国债或用来投资买股票吧”; 媳妇连忙说:“不行,太冒险了,还是自己存着吧。” 一家人为此争论不休……这时,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假如你也有10万元闲置资金,你会怎么办? 这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接下来讲投资理财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导语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各不相同,难以一概而论。究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计、运用何种类型的教学导语,我始终认为,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设计教学导语的根本出发点。切不可一味地为求新求异而导致舍本求末。

上一篇:初中思品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下一篇:抓好“盆景工程”,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