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26 03:26:58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疗效。方法 14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3例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疗程4周,阿莫西林1.0 g,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2次/d口服,疗程1周。对照组70例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疗程4周。结果 两组溃疡愈合率均达100%,治疗组H.pylori清除率95%,对照组19%;随诊所有患者治疗组2个月溃疡复发率1%,一年复发率5%,对照组为33%、54%;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疗程短、高效、依从性好,无药物不良反应,使用方便,溃疡复发率低。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疗效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43例,对其中73例应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男性67例,女性76例,年龄14~75岁,病程18 d~3个月,全部病例均有上消化道症状(反酸、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无并发症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并经1 min快速型H.pylori试纸检测H.pylori(+),其中胃溃疡59例、十二指肠溃疡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3例,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48 h内停用其他抗溃疡药物。

1.2 方法 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疗程4周,阿莫西林1.0 g,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2次/d口服,疗程1周;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疗程4周。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后2月、1年复查胃镜及H.pylori,观察溃疡愈合及复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胃镜检查为依据。痊愈:溃疡愈合、周围炎症消失;显效:溃疡愈合、周围炎症存在;有效:溃疡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大小无变化。HP根据其试纸显示颜色记录阳性。治疗前后查肝功能及血常规。

2 结果

治疗4周后内镜检查溃疡愈合达到内镜下溃疡病期的S1或S2期[1],治疗组73例痊愈率88%(64/73)、有效率12%(9/73),对照组70例痊愈率84%(59/70)、有效率16%(11/70),两组总有效率均1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H.pylori清除情况,治疗组治疗前阳性率97%(71/73)、治疗后清除率95%(69/73),对照组治疗前阳性率96%(67/70)、治疗后清除率19%(13/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工作压力的提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全世界约有1/10的人口可能患过消化性溃疡[2],疾病引起的不适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胃酸过高、黏膜保护减弱和H.pylori感染等相关[3]。H.pylori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为50%~80%,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感染率甚至可达100%[4,5]。H.pylori根除可长期缓解消化性溃疡,降低复发率[6],第三界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推荐消化性溃疡必须根除H.pylori[7]。有资料显示用常规抑酸治疗后愈合的溃疡年复发率50%~70%,而根除H.pylori可使溃疡复发降至5%以下[8]。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的两种药物,均能提高胃内PH值。11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荟萃分析,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H.pylori根除方案疗效显著优于其他PPI[9]。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胃壁细胞H+ K+ ATP酶抑制剂,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只有小部分是通过CYP2C19代谢,大部分通过CYP3A4代谢,因此代谢率低,血浆浓度高,具有更有效的抑酸能力,且起效快,作用持久,24 h内能更彻底、更持续地抑制胃酸分泌,个体间消化道酸度差异小,对疗效的预测性好[10]。有资料显示埃索美拉唑服药后第1天,胃内PH〉4的时间较其他PPI延长约2 h[11,12],而且可迅速缓解腹痛症状[13]。

结果表明两组溃疡愈合率相同;但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H.pylori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5 426.

[2] 成红,胡伏莲,袁申元,等.北京地区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33):3518 3523.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1 1743.

[4] 周殿元,等.中华消化杂志,1997;17:287 288.

[5] 肖建存,等.北京医学,2001,23:185.

[6] TomitaT,etal.Ailment.Pharmacol Ther.2002;16:204 209.

[7] China J Gastroenterol,2008,vol.13,NO.1.

[8]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

[9] Wang X,et al.Digestion,2006,73:178 186.

[10] 陈华,王晓惠,金伟华.耐信.中国新药杂志,2003,12(6):478 479.

[11] Rohss K,et al.Eur J Chin Pharmacol,2004,60:531 539.

[12] Rohss K,et al.Drg Dis Sci,2002,47:954 958.

[13] 陈元鸿,等.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045 1047.

上一篇:晚期卵巢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上消化道急性穿孔治疗及手术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