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型跨越》一书出版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6 02:33:25

对《转型跨越》一书出版的几点思考

关于成书的初衷

我虽然年岁大了,但身体尚称得上健朗,与其在家无所事事,不如在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原则是:多帮忙、少添乱。《印刷经理人》的编辑说我是“解甲不归田”,我又添了一句下联是“无衔只干事”。

毕竟我做过多年行业工作,对国家产业政策也颇有研究,现如今虽不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但对研究行业发展问题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平日总爱收集资料、思考问题,也好发表个人见解。不经意间,这四五年来写了不少东西,集腋成裘,现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其初衷是让业界同行在行业发展轨迹中收获经验、得到启迪,不敢说出书的意义有多大,但至少可以说是有益无害。

关于“转型升级”

本书的标题为《转型跨越》,第一章“顺势而动,转型升级”用了很大篇幅来阐述印刷行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印刷装备制造业。之所以把这一题目放在篇首,是因为“转型升级”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之举。

新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印刷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业经济总量快速攀升,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行业总产值2011年实现8677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行业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格局并未改善,增长方式大多是量的增加而不是质的提高,在业内企业中依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实现规模扩张、产能扩大式发展的惯性思维仍有市场。国际经济形势和环境约束的紧迫性警示我们:行业发展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如果不能成功转型升级便会落入发展陷阱――表面上“GDP”增长,实际上社会经济效益负增长。

本书中“顺势而动 转型升级”篇中的文章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破解行业转型从何入手,升级从哪里破题。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大题目,以作者能力而言,把握起来是有难度的,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便达到了目的。

关于“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行业的转型升级要靠技术创新来驱动,本书中不少篇幅谈及这一问题。

目前,行业自主创新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从整体看来其能力还很薄弱,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还依赖进口。例如,压电式喷墨打印头是数字喷墨印刷机、印刷电子设备、3D打印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部件,而我国的印刷工业仍为典型的“无头”工业。我们的产品卖不出价钱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含量低。总之自主创新能力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根据行业发展总体要求和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制订行业技术发展方针。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制。③加大企业创新科研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科研中心。切实把重模仿、轻创新转变到既注重自主创新,也注重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集成创新和嫁接再创新。④参与实施国家重大创新工程,以重大创新项目为龙头带动行业创新发展。⑤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财政、税收、法律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这几个问题在本书中都作了阐述。

有关行业技术发展路线的问题比较复杂,在业内有许多不同意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技术专家对此开展争鸣。

关于“标签”

让我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是,我自2008年开始从事的标签行业工作。离休前我曾在轻工业部所属的中国包装印刷总公司工作,对标签有所接触,但只限于一般了解。自从组织上派我抓标签印刷分会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参加各种会议,出国参观展览、访问、学习等,我对标签印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说是一种偏爱,更有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对标签发展中的问题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有这些,读者可以从我的书中体会到。到我这个年龄,还能为行业做点事情,这是让我引以为豪的。

标签虽小,却蕴含着一个大市场,而且它还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比如RFID是物联网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事关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政府加强监管的技术手段之一――在食品、药品标签上赋码(加印电子监管码)也需要应用高新数字技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作为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标签印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有条件跳脱经济下行的趋势,实现超常规发展。身处这一行业的工作,我感觉是能够有所为的。

上一篇:曼罗兰“转身”后的思考 下一篇:立足本业求发展坚定信念谋创新中国高端覆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