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北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06-26 02:08:44

目前河北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摘要: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流通体系;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河北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还比较薄弱,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目前河北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为我省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目前河北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偏低

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渠道简单,收入不稳定,并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很少进行其他消费,且消费能力不够,农资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二)流通体系发育不成熟

目前,农村主要市场类型呈现“专业批发市场虽多不强,传统百

货业不大不强,现代流通业既小又散”的局面,农村市场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下。“黑屋子、土台子、劣商品”的个体零售、“夫妻店”仍是当今农村消费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农产品流通长期滞后于生产,要么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要么欠产歉收,影响农民收入提高;农资市场则长期停留在代购代销阶段,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监管和商品知识的欠缺,广大农民饱受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之苦。

(三)流通主体实力弱,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目前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大多农产品流通以农民个体为主,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信息技术与流通过程不能有效融合在一起,致使流通环节相互脱节,流通成本高而效率低。农资产品销售层层加价的现象普遍,农产品流通以农民个体为主,市场议价能力弱,流通成本高,抵御风险能力差。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流通中应用比例偏低

目前,我国农村流通农村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交易技术采用率较低。目前仅9.2%的农村批发市场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技术,73.2%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仍采用传统对手交易方式,只有2%的拥有电子结算设备。

(五)农村流通管理体制不到位

相对城市而言,广大农村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则监管乏力,主要体现在相关职责部门服务农村流通市场的基层人员配置不足,业务素质较差,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收取摊贩的市场管理费。

(六)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少,中小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

近年来,河北省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据调查,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企业普遍反映目前银行贷款门槛过高,而开拓农村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资金短缺造成的脱节成为农村流通网络发展的桎梏。

通过上述对目前河北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流通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偏低、流通体系发育不成熟、流通主体实力弱,物流成本高等,严重制约农村市场化发展,影响农村分工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探究其成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民没有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经营方式,造就了农民个体化生产、分散式经营,使得农民很少与购买方签订长期的稳定的购销合同,从而很难与之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同时,作为交易方的农民,数量大大超过流通中介组织,使其不可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获得的当地市场供求信息大多也是过去的或者当时的,束缚了其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削弱了其市场讨价还价的能力,使其只能被动的接收购货商提供的价格,增加了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市场风险,阻碍了其进入市场的步伐。

许多批发市场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处理、,造成信息滞后,不能为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信息服务,产品形不成大范围辐射,这使得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透明、失真、滞后,出现农产品周期性卖难问题。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冗长,交易方式落后

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直至最终进入市场,往往经过农村经纪人、当地或外地收购商、农产品集散市场、零散的购货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造成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少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农民并未从流通中获取利润,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得不到改善,进而反过来影响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

(三)监管法规缺失,各项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

由于我国市场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到目前为止尚未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另一方面,在我省不少城镇、农村等市场,行政管理乱收费、价格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忆萍,支兵.构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论坛2008(1).

[2]张胜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3]赵玉,张玉,祁春节.中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问题与对策研究.乡镇经济,2008(9).

[4]刘根荣.转型时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国流通经济,2012(8).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河北省商务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河北省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BSW2013080。

上一篇:龙虎榜探营:金路集团遭游资热炒石墨烯故事提振... 下一篇:三季度牛熊股出炉:48只股票翻倍 自贸区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