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枕中的褶皱装饰

时间:2022-06-26 02:00:32

抱枕中的褶皱装饰

一、褶皱的含义

褶皱是面料设计中的细节元素,是一种塑造造型和面料质感的手段,在具体的运用中,褶与皱还具有一定的表现差异性。褶是指面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折叠所产生的纹痕;皱是指面料表面紧缩和揉捏而形成的自然或随意的纹路。褶皱一般是指将面料进行有序或随意自然的揉捏、叠加或堆砌,使得平面的面料具有一定立体效果或各种质感的面料形态。

二、褶皱装饰的发展

1. 西方历史时期的褶皱

在西方的历史中褶皱作为造型元素在服装中有意无意地普遍存在,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和16、17世纪,褶皱的表现十分突出。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服装同雕塑一样,充满了对自然人体美的推崇。最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是“基同”,面料主要是软羊皮和棉麻布料等,款式没有经过裁剪和缝纫,直接披挂或缠绕于人体,用别针固定或腰带随意系扎而成。面料自然形成垂褶,随人体的活动,显示出生动的明暗和层次变化,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流动的褶皱就是服装美的体现。

17世纪,巴洛克艺术成为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多采用华丽的丝绒、塔夫绸、雪纺等面料,服装的领子、袖口和裤脚均用大量的花边和抽褶作为装饰。庞大的裙子由多层组成,采用在腰间打褶的方法形成膨大的造型,并以大量松垂的褶皱堆积来增添体积感和层次感。这一时期服装的褶皱通常和花边、绣花同时组合运用,采用抽褶、堆褶、叠加褶等多种褶皱工艺,装饰性很强,装饰的部位多。

巴洛克时期的裙子没有使用裙撑,由多层裙打褶加上重叠的褶皱堆积形成,袖山也通过抽褶达到高耸或饱满的效果。运用褶皱进行造型,被夸张的部位显得突出,而不失自然柔和之美,蓬松而不沉重。因此,褶皱不仅仅是华美的装饰,而且也极尽造型夸张之能事。

2. 中国传统服装褶皱

在中国历代服装中,褶皱的设计运用也很多,但褶皱都不是强调装饰性,而是借褶皱更突出表现人体的动态美,传达出一种气势和神韵。

历代妇女穿着的褶皱裙中,最有名的是汉朝的“留仙裙”。其实“留仙裙”就是百褶裙,在腰部规律地打褶,加大了裙摆的幅宽。“留仙裙”的美主要体现在动态上,缕缕地褶皱,和着女性轻盈的脚步,极具律动美感。

在唐代,崇尚宽衣博袖,裙子以宽肥为美,一般是用六幅布制成的,裙子多有褶,所谓“破”,几破就是几褶,最华丽的裙子达到十二破。唐代服饰的褶皱设计代表了一种华丽、大气磅礴的服装风格,从线条到色彩都极富视觉冲击力,动则衣袂飘飘,静则裙衫垂簇如柳,或动或静都充满婀娜多姿的女性魅力,故有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1989年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推出“我要褶皱”系列作品,自此褶皱成为服饰面料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并拓延至家纺抱枕产品的设计中,抱枕上的褶皱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抱枕越来越多地接近人们的生活,成为家居生活、办公白领、车内装饰等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消费者对抱枕的颜色搭配,形状搭配,功能性要求,材质要求都更高了。通过褶皱能够更大限度地改变抱枕的外观和品质,使抱枕本身具有的潜在视觉美感得以更大限度的发挥,相对于抱枕的结构设计、图案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它不仅是设计师意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体现。

三、抱枕中褶皱的工艺手段

现代抱枕上的褶皱多是制褶机制作出来的,它可做的褶皱有上千种,而且还在不断的开发之中。压褶时,在两层纸的中间放置面料,纸的门幅需超出面料门幅,利用高温压褶定型原理来制作褶皱,靠制褶机上的刀具来调节褶皱纹样。刀具有几十种,由机器压褶皱纹样相对规则,以一定的规律循环,面料的门幅宽度控制在140cm以下。压褶所用的纸张与根据面料要求纸张的厚度有所不同,从25―35g不等。褶皱花纹的深浅与纸张厚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手工制褶的方式比较灵活,根据抱枕设计与造型的要求,褶皱变化无穷,能更好地表达设计师的创作,可以使形态变化多端更具有艺术感。一般是在制作抱枕的面料上用线扎、穿线打褶等手法处理出想要的褶皱效果,也可以把半成品放入压力容器,利用真空压力制褶。

四、抱枕中褶皱的结构与审美形态

1. 褶的结构与审美形态

褶是对抱枕面料进行一定的规则处理后面料的视觉样式和质感形态。一般把抱枕面料按照一定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折叠,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尺寸和数量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变化。折叠的方向不是一致的,变化对褶的方向、尺寸、数量,其效果也是千变万化的。方向和尺寸数量一致的褶,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视觉效果比较规则和工整,给人的感觉是正式的,如细密整齐的褶给人的感觉是精致和简约,适合放在简约的家居设计环境中使用。

褶有活褶和死褶、正褶和反褶之分。活褶一端缝合,而其余是自然打开的,具有夸张、放射和流动的视觉效果;死褶可以用机器压烫成型,也可以用机线缝合,视觉效果规律而工整。正褶 多表现体积感;反褶多表现垂直线条的延伸感。

2. 皱的结构与审美形态

在抱枕面料设计中,皱的方式很多,主要特征表现是自由和随意,视觉效果自然舒适。随意和自由的皱形态一般自然堆砌,属于自然抽褶或随意性捏褶的范畴,随意性表现了一种静中寓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了自由、亲和、优雅和休闲的生活气氛。

皱的结构形态可以用线抽出、用松紧带紧缩或用服饰品束出等方法。用手工或把缝纫机线距调宽在布上缝,留出一段线头,然后抽紧到设计需要的尺寸,一般原先布的长度是最后抽紧需要尺寸的三倍,要想最后抽出来的褶越密,则原来布的长度越长。其次可以使用松紧带紧缩形成随意自由的皱纹,松紧带有宽有细,可以根据设计的款式选择使用。设计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面料与工艺的不同组合,创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效果。

五、抱枕中褶皱的装饰构成

抱枕中褶皱的装饰构成主要有浮雕式构成、四方连续构成、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

构成浮雕式造型要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排列、组合、分解,它主要以整体或局部的重复这一构成。更多的利用图案中的四方连续,平面构成中渐变、发射与对比形式美规律来设计,构成形象、抽象面料再造型。

四方连续的构成排列使面料具强烈的装饰性,面料构成形式主要有散点式、连缀式等形式。散点式清晰明快、主题突出、节奏感强。连缀式连续性较强,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这种形式适合单件或批量生产。抓皱连缀式的排列方法使装饰和肌理感强烈,让简单的单色抱枕面料也出现了特殊的视觉艺术效果,体现了褶皱的魅力。

渐变构成的面料再造是指基本构建形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和韵律美感。适合机缝大批量生产,并且面料的正反都可应用设计。变化种类包括基本型渐变(方向、大小、空间)和骨骼线形渐变(单向、双向、阴阳向)。渐变可以造成视觉上幻觉感、深度感和速度感,同时又具有变化和统一的和谐关系,即调和点。使布面表面有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使面料产生疏密变化而产生焦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焦点,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式骨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外发散,并富有光影的空间感,其渐变是有秩序的方向变动,如自然界中光、浪花等现象,都属于发射形式。用做面料造型构建的锁缝线迹应用在面料背面(或暗缝)使造型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发射也是一种特殊的渐变,具有特殊的视觉样式。面料再造发射构成由发射中心和具有方向性发射组组成。所有形象向发射中心汇集,或由中心向外发射。发射骨格构造因素有焦点(一个或者多个),骨格线(直线或者曲线),发射骨格的种类分为离心式和多心式。

六、总结

一直以来,褶皱以其特殊的视觉与触觉肌理、从平面到立体丰富多变的表现方式在纺织品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抱枕中采用褶皱的设计处理是近年来的流行趋势之一。褶皱作为造型的一种手段,增加了抱枕的审美情趣,表现了其形式的多样性。从平面到立体,褶皱的不同表现贯穿于从面料的设计到各式抱枕造型变化的整个过程,褶皱这种装饰手段具有特殊性、多样性以及不可替代性。

上一篇:现实的幻象 下一篇:浅谈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