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跨越国界寻妈妈

时间:2022-06-25 11:17:20

骨肉分离,跨国情缘终告结束

黎远康的爸爸名叫黎怀钰,1914年生于四川成都。13岁时,黎怀钰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期满后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做机械师。后来为了谋生,黎怀钰到了新疆,认识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夫娜。

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喀什一所医院工作。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了,坠入情网的他们结为夫妻。1947年,夫妇俩在甘肃酒泉生下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腊月二十三,在兰州生下儿子鲍里斯。夫妇俩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他们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理,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瓦莲金娜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中学教书。

当时正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儿子黎远康的记忆里,爸爸工作特别忙,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春节时候,才可以见到他。

妈妈的亲人在苏联,也许是思念父母姐妹,也许是夫妻长期分居,1955年春天,瓦莲金娜听说家乡正分田地,便动员丈夫一起回苏联。可是,爸爸的亲人在四川老家,他特别孝顺,当然不可能去苏联。

无奈之下,两人选择分手。可是,一双儿女怎么办?父母总算是达成了协议,儿子跟爸爸留在中国,女儿跟妈妈回苏联。可是,妈妈终究是妈妈,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没有人舍得随便放弃。临行前一天,她对丈夫谎称第二天下午出发,实际上,她在第二天上午就带着姐弟俩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黎远康的爸爸回到家,看到空无一人,顿生不祥之感,立即寻找母子三人,并给侨办打了电话。最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即将走出国门的母子三人在满洲里火车站被拦下。当时,距火车启动只有5分钟了。一家四口相对无言,默默流泪。他们在满洲里又共同生活了一个星期。

最终仍是分别。站台上,爸爸牵着黎远康的手回沈阳,妈妈牵着姐姐的手回苏联。妈妈和姐姐要上火车了,年幼的黎远康一边帮她们擦泪水,一边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和爸爸一星期后就来找你们……”

黎远康没想到,原以为一个礼拜就能见面的妈妈,竟然一就是半个世纪。而他的爸爸妈妈,这对乱世里结合的夫妻,一直到死,都未能重逢。

天之大,寻亲路上苦苦想妈妈

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主动上夜校学文化,黎远康就随爸爸一起上夜校。爸爸上完课,常常把熟睡中的黎远康抱回家。有天半夜醒来,黎远康看到爸爸在纳鞋底,他心想,如果有妈妈在该多好!

1956年秋,作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机公司)破土动工。爸爸要到那里工作,黎远康便跟爸爸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没亲人,爸爸就把黎远康带到厂里,工友们见面就逗他:喂,你这个“小苏联”又来了!

爸爸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了工人工程师之一,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还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看着与妻子相见无望,黎远康的爸爸再婚了。此时,黎远康在子弟学校上学,作为混血儿,他自然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每次受伤害回家。他都会拿出和妈妈的合影,跟妈妈说话,流泪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968年,高中毕业的黎远康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了一名工人,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谁有海外关系就有可能会被当成特务,黎远康只能把思念偷偷放在心里。

1972年,黎远康结婚,第二年有了孩子。抱着自己的孩子,黎远康常掉泪,妈妈要是看见自己的孙子,不知多开心!时间一年年过去,2008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了。岁月流逝,黑发变白发,下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见到妈妈和姐姐。

1982年,黎远康的爸爸患上淋巴瘤,病床上一日不如一日。黎远康突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妈妈和姐姐,那将是两代人的遗憾。他跟爸爸说了想法,爸爸没说什么,只是点头。那一刻,黎远康觉得爸爸一直对妈妈有感情,如果他有条件,也会设法寻找……黎远康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远在异国的妈妈和姐姐。1983年爸爸去世,黎远康踏上了寻亲路。

中苏关系解冻后,只要有人去苏联,黎远康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信,托人带过去,信里面夹着一张全家人的合影。黎远康先后向国务院侨办、中国红十字会、苏联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使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写过无数封求助信,都石沉大海。妈妈和姐姐远赴异国数十载,找到她们谈何容易。一千次失望,一千零一次重新开始。等待,等待,黎远康期待奇迹出现。

这一跪,半生思念化作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2007年冬天,黎远康得知自己中学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上班,就托老师带了寻亲资料过去。有一次,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有一个中文名字《等着我》的寻亲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栏目组。

天可怜见。2009年,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该栏目组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1年。工作人员意识到,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是失散五十多年的亲人。

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一直在寻找孩子,她把资料寄到了《等着我》栏目组。只是,黎远康记忆中的分别时间为1954年,而妈妈将时间记为1955年。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开播,该频道《悠悠岁月》寻亲栏目每周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黎远康一家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两个栏目组,他们决定将寻亲故事搬上屏幕。稳妥起见,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相关信息透露给黎远康和他的妈妈。

2009年12月14日,《悠悠岁月》栏目组来到洛阳,为黎远康拍摄专题节目。在此期间,栏目组还帮黎远康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临出发前,工作人员提醒说,是不是要准备一些礼物?为此,黎远康精心挑选了一张宁夏滩羊皮和一套瓷器。

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和儿子黎明来到莫斯科参加节目录制。12月27日下午,节目现场,中俄两个寻亲节目视频连线直播。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定居的黎远康的妈妈、姐姐也来到现场。首先是黎远康妈妈与黎明视频连线,看到黎明,已81岁高龄的瓦莲金娜颤巍巍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哪里?”

黎明答:“他现在莫斯科。”

闻言,老人惊讶极了,她根本没有想到,分别55年的儿子近在咫尺!这时,节目主持人把在外等候的黎远康

请进演播室,此情此景,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黎远康紧走几步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他用中国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跪倒了。

妈妈将黎远康扶起,紧紧抱住,他们互相用俄语、汉语叫着彼此的名字。“妈妈,我一直在找你们呀。”“孩子,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经历了寻亲路上太多的艰辛和失望,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找回童年,63岁老人成调皮孩子

一家三口有说不完的话。尽管已81岁高龄,但瓦莲金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告诉儿子,当年,她们回到故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市生活,后到阿拉木图市定居。她一直想与中国亲人联系,但并不信任她们的前苏联政府有诸多限制。后来中苏关系破裂,再无法联系了。她先后在矿山和铁路部门工作,一直没有再婚。黎远康的姐姐黎远礼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哈萨克斯坦一家科研部门工作。

2009年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妈妈与姐姐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时隔半个多世纪,坐在餐厅里吃着妈妈烤的面包、红肠,还有妈妈自酿的苹果酒,黎远康重拾童年时的感觉。

在阿拉木图,年过六旬的黎远康成了大家的宝贝,一家人沉浸在重聚的幸福里,妈妈和姐姐带着黎远康逛商场、看市容、游景区、吃美食。寻亲故事播出后,黎远康一家成了名人,走在大街上、商场里,许多素不相识的当地人认出后,纷纷送上祝福。

要回中国了。妈妈和姐姐忙着为黎远康挑礼物。黎远康说,他想要勺子和叉子――等妈妈和姐姐来洛阳时,能够用上习惯的餐具。对“小鲍里斯”(黎远康俄文名)的要求,妈妈和姐姐给予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送给他100多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

亲人们期待再相逢的日子。

2010年8月,妈妈和姐姐来中国看望亲人,她们从阿拉木图转道北京再到洛阳。在洛阳,为迎接亲人,黎远康忙活了整整三天。床上是新被单、床罩,茶几上是台湾的水果山竹、莲雾。冰箱里是妈妈最爱吃的面包、牛奶和红茶……即使这样,黎远康还在一直问女儿“快帮我想想,还缺啥奶奶喜欢的?”

黎远康家楼下有一座漂亮的面包房。在妈妈面前,黎远康又变成了当年调皮的孩子:“妈妈,我家楼下的面包房就是专门给你们盖的!”妈妈和姐姐笑个不停。几天时间,黎远康带妈妈和姐姐到海南度假。黎远康没想到,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老天又把6岁时夺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这是一种人生大惊喜……

2010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俄语频道联手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办“等着我”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栏目组把一家人请到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现场,一头银发的黎远康,谈起自己的家庭满怀深情:“55年来,我家一直给妈妈留把椅子,这椅子是我给妈妈准备的,逢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块吃饭照相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忽然有一天,妈妈突然出现在这里,她就坐在这把椅子上。”

相聚总嫌太短,亲人要回国了。黎远康采购了各种中国特产,装了十几个旅行包。”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装进包里。”黎远康的老伴张建华说。对儿子来说,礼品再多也无法表达对妈妈的爱。虽然天各一方,但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拉近了一家人的距离。如今,黎远康经常通过电话、电脑与亲人唠家常,为打字方便,他还在电脑键盘上贴上了俄文字母。

上一篇:35年前救人英雄遭遇尴尬 下一篇:美报:中国承诺加强抑制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