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国的一些先进教学方法融入我校中职德语课堂

时间:2022-06-25 08:22:59

把德国的一些先进教学方法融入我校中职德语课堂

摘 要:本文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特点出发,分析和探讨德国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融入到本校的中职课堂。

关键词:德语教学;小班教学;对比法;情景法;生生互动

自2002年我校开设了德语专业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尽可能地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对象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学习德语的目的不是哑巴德语,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考试,而是在实际生活中交流运用,进而完成更长远的目标。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赴德观摩德国的高中课堂和在语言班进行德语进修,对此有一些体会,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德国的教学方法来教好德语。本文将试图从中职课堂的特点出发,探讨和分析德语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把它有效地融入到我们的课堂当中。

一、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析

一定的教学对象和目标不仅决定着教学的层次和水平,而且决定其性质和方向,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法前必须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首先,我们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应届毕业生,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外语学习方法。其次,他们学习德语的目标比较接近和具体。在三年的学习中通过一定的语言等级水平考试,并升入高校继续学习。

二、我校教学现状

1.文化课占的比重大。与大学阶段德语专业不同的是,我校学生文化课也占相当的比例,学生不可能只专注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语文、数学特别是英语的同时学习会使学生专注度不够高,不太利于学一门新的语言。

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这批学生的中考分数到达普通高中有一定差距,平时属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这类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但遇到挫折容易放弃,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3.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实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等,但是实际来说,国内的孩子学外语,离不开背单词,套语法,练句型,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倒背如流,但实际生活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却较弱。

4.教师倾向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法。为了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等级考试,课堂教学突出语言形式的使用,高度重视语言的准确性。教学内容往往以语法句型为纲,以语言能力为目的。重视语法分析,词汇讲解和翻译手段的应用。

三、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

1.小班教学。小班授课能增进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点中没有学好的部分,同时及时修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新鲜感,并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可避免对学生造成偏见。当然,此等规模对于中国课堂来说,有点不切实际。针对我校40人左右学生的一个班级可以采取大班成型、小班授课的方式:文化课(比如语、数、英)可以采取传统的大班授课,德语专业课由德语教师和外教共同合作,分小班交替上课。

2.交际教学法。笔者在德国学习语言的时候,教师经常采用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非常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在实际交际中如何使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在启发,如教师给出一个话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此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答案,学生的观点甚至可以和教师对立,但重要的是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把他表达出口。

3.“对比”法。“对比”法是短期外语强化教学中提高“优化率”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任何语言都有其特点,但也有共同点。近百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会对新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迁移。当母语或已经学过的外语与正在学习的外语比较相近时,可以借助迁移的正向作用,加快学习进度。英语和德语都是同属日耳曼语系,其中不乏很多相似点。比如,我们在讲解德语的语法宾语从句时,用英语的“that”“whether”来说明引起从句的连词“dass”和“ob”的区别和用法,简单明了,学生更容易理解。

4.情境法教学。此教学法建立在视听基础上,所以也叫作视听法。古布里纳于1954年最早在法国提出了对成人进行短期外语速成教学可以采用视听法。情境法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化,自然化。比如在学习如何在德国与人约时间的常用句型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录音,让学生设想出可能的语言环境,然后通过录像或幻灯的形式展示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他们使用的语言完全不同,最后让学生设想出特定的情境,分角色练习对话。还可以以放录像的方式,把一段故事分为几个部分,在停顿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表达出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除了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的作用。生生互动是我们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结构,让他们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对话,相互传递信息,将有助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

其实,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教学组织者的个体行为,如同人的个性,应该具有特色。但是,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笔者认为,适当地总结、概括及相互学习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秀英.对比在短期强化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3):

38-39.

[2]曾葡初.环境意识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9):28-30.

上一篇:做好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微笑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