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晨谈契机,提高晨谈实效

时间:2022-06-25 07:44:03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学习各种知识都有最佳年龄期。3岁至5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幼儿正是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侯。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所以在语言发展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之间缺少交流,活动课上多数幼儿不愿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因此,如何抓住这阶段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好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促进幼儿语言有效的发展尤为关键。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近年来,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研究,使教育者逐渐认识到,谈话活动是幼儿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幼儿园其它语言活动相比,在形式、内容、方法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作用是其它语言教育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充满了教育契机。晨谈是一日活动中最直接而持久的一个教学方式。笔者所在班的孩子经过托班的幼儿园生活后,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和老师交流生活中的趣事,也愿意倾听同伴的回答。但毕竟是小班幼儿,他们的倾听、理解、表达能力还是很薄弱。在本学期的晨谈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就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与孩子的心同时发生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该用心抓住孩子的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机,用心做好晨谈,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过程,而晨谈作为谈话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能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的谈话、习得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师幼互动,走进孩子心灵。自从孩子入园后,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和家长一起的时间。尤其是小班的孩子,经过托班的转折期,他们的感情已经移位到老师身上,所以,小班阶段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佳时期,记得有一次课是讲“我的妈妈”话题,每个孩子都争着要发言。这时,班上陈馨朵小朋友的头越来越低,几乎埋在衣服里了。那时,我一下子反应过来,因为小馨朵的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她妈妈住到外婆家去了。据说还在闹离婚。于是,我轻轻地走到小馨朵的身边,抱起她让她坐在我的腿上,温柔地对她说:“是不是想妈妈了,放学的时候老师帮你给妈妈打电话好吗?”就这一句话,这孩子一下子来了精神,拉住我的手说:“老师一定要打哦!”看到孩子这样央求。心里酸酸的。我知道我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她需要的母爱。每日的晨谈可以让孩子表达心中的想法,当孩子不愿表达的时候,更应洞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运用轻松的语言交流,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

如何让晨谈更有效

晨谈是面向每个幼儿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的积极鼓励,使他们愿意把经历过的事情与同伴分享。这样,孩子们共享了信息,丰富了生活经验。小胖哥是大家给朱涵铄小朋友起的雅号。他是一个胖乎乎的“淡定哥”,而且,他还认识很多字、会背很多唐诗,还知道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最厉害的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口齿清楚、表达完整。上星期他们全家去了厦门旅游。我觉得这个可以定位今天的谈话主题。很多孩子都是简短的回答:“我去了天一广场”“我去了游乐园”等等。看别的同伴说的这么热闹,小胖哥哥终于不淡定了,高高地举起胖乎乎的小手。别的孩子回答问题都是站在位置上,我却把小胖哥哥请到了前面。这孩子还真行,他从开始坐飞机说起,还说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让下面的孩子都很羡慕。当小胖哥讲完后,一个叫潘逸同学也热情了聊起了蒙古包……这样的谈话,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更是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懂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倾听理解、发展语言能力。《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小班孩子语言表达上,总是想说却说不好,没等老师或同伴说完,就急着插话。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孩子倾听能力,让他们知道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当孩子们要抢着发言时,就对孩子们说“请把你的答案藏在心里,等别人回答好了,老师再来请你。”当孩子回答错误时,就请他休息一下,让另外的孩子回答,然后再对全体孩子说:“刚才小朋友的回答,你们都听见了吗?谁的小耳朵最灵,能把她的答案再说一遍?”这样的鼓励方式,让孩子渐渐懂得倾听别人的回答,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持之以恒的谈话活动,加强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晨谈的目的。

晨谈在一日活动中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在晨谈过程中获得孩子的信息、体验孩子的快乐、分享孩子的进步,为开展教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晨谈活动呢?首先,要创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谈话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在引导幼儿集中关注并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个谈话者共有的中心话题限定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主导了幼儿谈话的方向。《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教师准备的话题一定要具体、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例如:周一的谈话活动是“摘草莓”。因为,上周末的时候组织了亲子摘草莓,所以,当话题抛出的时候,就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孩子说:“红彤彤的草莓,真可爱!”有的孩子说:“摘草莓真好玩,我下次还要去。”还有的孩子说:“草莓的家真大,真温暖!”这样,将孩子的谈话范围限定在摘草莓上,幼儿的交流便会随着教师的引导,围绕“摘草莓” 层层深入,不会游离草莓的话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想说的欲望,才是有效的晨谈活动。

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

每天的晨谈时间定在早操之后。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可以及时给家长反馈孩子来到幼儿园的情况。每天表扬早到的孩子、表扬做早操的孩子,同时对不足的孩子做出引导。如:冬天到了,孩子们入园晚了。有一天,我对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来数数现在来了几个勇敢宝宝。”我的手一个个的摸过孩子,看到后面的孩子期待的眼神,知道他们喜欢被老师抚摸的感觉,那是一种爱、一种肯定。休息时,听见陈思彤小朋友对旁边的胡憬晨小朋友说:“今天班上数勇敢宝宝,老师还奖励了小红花,明天早点来吧,还要做勇敢宝宝。”于是,第二天再用抱抱的方式进行了点名,经过这几天的点名,孩子们来园早了,他们都很期待这样的点名。我知道,一次亲切的抚摸,胜过家长的千言万语。所以,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实施教育的随机性。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轻松的交谈氛围是针对开展晨谈心理环境提出的。如果教师在一开始就非常严肃或大声呵斥幼儿,那么整个活动就会弥漫紧张不安的气氛。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也是出于紧张而成封闭状态的。老师抛出再有趣的话题,也吸引不了幼儿的注意力,打不开他们的思维。因此,谈话一开始,教师就要带着愉快的心情,让周围的气氛也跟着轻松、自然。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老师的身上。可以在谈话前有针对性地唱歌或者玩手指游戏,如:主题教学是《北风娃娃》。在谈话前,先组织孩子们一起唱歌曲《天冷我不怕》。在接下来的“冬天你冷吗?”话题中,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伴分享了。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为接下来的话题做了铺垫。

每天都要在固定时间晨谈,而且每天都是先点名,然后是活动反馈,再是晨谈内容。长此以往,孩子们已经对晨谈的程序了如指掌,渐渐会失去新鲜感,有的孩子甚至会坐不住。这样,就失去了晨谈的有效性。所以,晨谈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游戏化,让幼儿更喜欢晨谈,也更能在晨谈中达到目标。假如今天的晨谈是“你见过什么车”,孩子们的回答无非是汽车、火车、自行车等,孩子们的兴致似乎不高。谈话一般都是坐在位置上交流的。但当孩子们的兴趣明显不高时,就应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表现认识的车子。这样一来,积极性又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孩子上来表演开汽车,小嘴巴里还“呜呜”的叫着,下面的孩子看得都蠢蠢欲动。于是,再请全体孩子参与进来,整个活动变得积极愉快。晨谈虽然只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是,它是一个过渡性很强的环节,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晨谈,增进了师幼互动、丰富了生活经验,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用心做好晨谈,抓住晨谈的契机,“提高晨谈质量,发挥晨谈实效”是永远的追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教师应有的专业与修养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