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时间:2022-06-25 07:33:17

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CT室 山东泰安 271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薄层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薄层VRT重建表现,着重观察气管支气管,同时可观察肺内改变。结果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可直接显示出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的位置、形态,阳性率100%,同时可观察肺内改变。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VRT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异物;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容积漫游技术;VRT

[中图分类号] R768.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38-01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既往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肺部体检和胸部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异物的直接显示率明显提高。笔者自2007年6月~2008年7月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容积漫游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重建,对1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病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9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短2 h,最长3个月。有明确异物史,表现为呛咳、憋喘者8例;异物史不明确,以反复肺炎,咳嗽久治不愈者6例。

1.2 方法 使用SIMENS SOMATOM16多排螺旋CT机,使用薄层VRT方法行图像三维重建。扫描参数:准直2~4 mm,重建间隔1.0 mm,螺距1.0,100~150 mA,210 kv。仰卧正位。患儿平静呼吸状态下一次完成容积扫描。扫描后运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包获得薄层VRT图像,层厚1~5 mm,任意方向成像。以上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2 结果

直接征象:气管异物1例,右主支气管异物13例,左主支气管1例,段主支气管1例。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15例,行开胸术1例。花生米8例,豆类3例,葵花子2例,笔帽2例,玉米粒1例。间接征象:肺气肿5例,肺炎3例,肺不张1例。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从性质上分为不透光性和透光性两种。不透光性异物在正侧位胸片或透视下即可确诊;对透光性异物往往根据气道通气异常等X线间接征象确定。对于有些患儿因体质差或吸入异物较小、病史较长等原因,临床表现及X线间接征象均不典型或不明显时,往往不能明确诊断。CT横断面扫描,观察气管支气管异物有一定优势,但对异物形态、大小的描述并不客观,且由于其所显示的呼吸道及肺部影像为胸部的横断面解剖,受层距、层厚、呼吸道走形及呼吸因素的影响,部分支气管异物不能直接显示[1]。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越来越显现出更大的优势。使用薄层VRT重建技术,通过调节重建层厚及方位,可直接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所引起的肺内改变,可使异物的检查具有直观、全面、快速、简便等优点,减少了伪影对诊断的影响,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同时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术前筛选、定位、了解手术路径及进行术后复查等。本组资料中,薄层VRT重建技术有更好的异物直接和间接征象的显示率,如能显示X线及CT横断位图像均不明显的肺内改变(肺气肿、肺炎等)。但它对于段以下异物及附着于气管支气管上的薄片状异物辨别率差,可能造成漏诊[2]。另外,气管内漂浮异物由于活动度大,易受呼吸影响,理论上仍有假阴性可能[3]。

参 考 文 献

[1] 郭炯,郭安齐,程文明,等.小儿支气管异物CT冠状位扫描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7):656-658.

[2]黄信刚,王云华.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较大气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7-29.

[3]洪兴和,宁博,李玉,等.螺旋CT虚拟内诊镜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77-279.

(收稿日期:2008-10-24)

上一篇: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影响的... 下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表达及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