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本意的内涵 提升课堂生成的效度

时间:2022-06-25 07:03:34

把握文本本意的内涵 提升课堂生成的效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课堂生成永远伴随着预设而产生,有预设就必定会有生成,两者相辅相成,课前的预设因课上的生成而有意义,课堂的生成又因课前的预设而更加精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追求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优化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课堂生动、有趣。

一、预设生成,展现主动

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在丑陋的毛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成效凸现。

如,学习《卜算子・咏梅》时设置活动:自由读这首词,你喜欢梅花吗?说说理由?教师备课时就要预设:(1)我喜欢她的美丽。师:词中怎样描写她的美丽的?(引导学生诵读。)(2)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她还是那么默默无闻。师:回忆梅花的美丽与功劳,说说她在烂漫的春天里,看到百花盛开,心里是怎么想的?(3)她是报春的使者。师:想象她是怎样呼唤百花的?说说春天来临的烂漫景象。(4)喜欢她的精神,她不怕寒冷。师:说说冬天的景象。(风、雨、冰、雪……)词中是怎样描写的?结合其美丽的形象,突显坚强的品格。

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时间的安排,课堂的话题范围,课堂的节奏与进度,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可以也应该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期。

二、呵护生成,追求互动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错误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对此应当给以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即便学生的标新立异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教师也要明白生成是否紧扣目标。

看过一个成功的案例:鲁迅文章中有句话:“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些迂,有时会令我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学生发问:“方孝孺是怎么一个人?”学生思维的链条断了,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难以理解这句话。于是,教师就此介绍了方孝孺的轶事:当时燕王朱棣(明成祖)逼迫方孝孺起草称帝的诏书,方宁死不屈,大书“燕贼篡位”四个字。他一身正气走向刑场,作《绝命词》一首:“天降乱离兮熟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报国兮血泪交流,从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这个简短的介绍,既接通了学生的思维链索,帮助学生理解柔石“硬气”的性格,同时又明确鲁迅为什么要用方孝孺来比柔石的原因,显然是适合学情的。

三、引领生成,寻求生动

1.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引领生成

“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活动单课堂下教师不应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是运筹帷幄的导演,引领学生更好地生成。教师智慧的引领,为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创设氛围,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1)教师深情的抒情导入

案例《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人钟爱春日之明媚,有人独喜秋日之丰硕,有人心醉冬日之沉默……夏天呢?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没有春的妩媚,没有秋的萧条,没有冬的凝重。偶尔有人写,也不过是一肚子抱怨: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当代作家梁衡笔下的夏是个热情的季节。

(2)情意浓浓的教师过渡

案例《鼎湖山听泉》:(学生配乐朗读后)鼎湖山的景色真美啊,泉水美!泉声美!周围的环境美!……品读着这样的美文,我们仿佛置身于圣洁的童话之中,畅游在如画的殿堂里。品读这样的美文,我们不仅感受到景色之美,更体会到文章的语言之美!

(3)饱含诗意的教师点评

案例《破阵子》:当学生激情地朗读后,教师平淡地点评:“不错,你读得很好,很有表情,也很流畅”,就显得索然无味,而激昂地评为:“你读得真好,读出了横戈跃马的战斗,读出了抗敌救国的理想,也读出了壮志不酬的悲凉!我们为你的精彩诵读而喝彩”,这样就富有诗意,富有语文的魅力了。

2.只有渊博的学生,才能生动的生成

正如老舍所说,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从“入”到“出”,既有学生对文章的“内化”过程,又有“外化”的过程。长期的积累,定能生成丰富的阅读积淀,这是学生能动态生成的基础。

如我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有诗为证。生:凄苦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悲凉的“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壮美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有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雪岸镇雪岸初中)

上一篇:让创新之花在生物课堂绽放 下一篇:“以学定教”让计算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