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改革措施

时间:2022-06-25 07:00:53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改革措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受到重视,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把农业放在商业之上。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纷起,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许多诸侯国都进行了鼓励农业发展的措施。

春秋时期,改革家管仲首先在齐国进行改革,他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井田畴均”和“相地而衰征”。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就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制好坏征收赋税,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管仲认为“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而事实也证明,他实行的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而所谓的初税亩就是以实物地租代替劳役地租的一项改革,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这种征收赋税的方法很先进,因此我们一般也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开始。

管仲的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共同促进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转变,而两国在赋税制度方面的改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也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各国的改革进行的更加如火如荼。为增强国力,各诸侯国鼓励发展农业的措施则更多,也更全面。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在他的支持下李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在农业方面他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两项措施,其中“尽地力之教”的措施更加有利于中国农业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他主张在农业上耕地要深,除草要勤,在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的方式,如果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收割时必须要迅速,以免遭受损失,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作用。“平籴法”就是好年成由政府出钱籴进一定数量的余粮,坏年成由政府平价粜出一定数量的粮食,当时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物价,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护了农民和百姓的利益,防止了“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状况的发生。李悝的变法极大地提高了魏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使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著名的变法,同时也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他的改革对秦国的强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商鞅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商鞅变法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具体措施有:①“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开阡陌封疆”意味着把象征着井田制的“阡”和“陌”去掉,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从此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按照所占土地多少来负担。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明确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样就明确的用国家法律条文确立了农业的主体地位,这一措施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③统一度量衡。度:长短;量:容积;衡:重量。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变法的一大举措,变法之前的秦国,各地的度量衡都不一样,这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国家赋税的征收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度量衡统一后,全国上下有了统一的标准,对当时的秦国和日后的秦朝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都发生巨大的转变。在这个风云动荡的时期,管仲、李悝、商鞅等改革家纷纷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农业的措施,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转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也为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上一篇:浅谈体育文化对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深层影响 下一篇:创新 实效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