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十二五”抓大机遇谋大跨越

时间:2022-06-25 04:48:23

“十二五”时期,是铜仁市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武陵山区域经济协作以及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

“十一五”以来,铜仁市积极实施“兴工富市、旅游活市、强农稳市、商贸兴市、环境立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百年不遇的凝冻、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5.8亿元,比2005年净增33.1亿元,年均增长14%,高于全省和铜仁地区近两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人均生产总值1.67万元,比2005年净增0.98万元,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亿元,比2005年净增35亿元,年均增长26.9%。财政总收入完成4.7亿元,净增2.97亿元,年均增长22.3%。五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56元提高到4351元,年均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712元突破到10900元,年均增长10.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9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o以内。

在相继获得“中国西部名城”荣誉称号之后,又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等荣誉称号。

总的来说,这五年是铜仁市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展望“十二五”,抓住大机遇,谋求大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铜仁市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将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武陵山区域经济协作以及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滞后,科技支撑能力弱,劳动力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既是铜仁市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铜仁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铜仁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基于此,我们将紧紧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和旅游活市战略,着力扩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增强竞争能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魅力铜仁、生态铜仁、创新铜仁、活力铜仁、和谐铜仁,在铜仁地区走前列、作表率、先突破。

一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步伐,着力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集聚发展、壮大规模,大力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快速崛起,充分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和带动作用,努力把铜仁市建设成贵州东部前沿工业经济增长极,贵州重要的锰、镁、钒、硅等资源深加工基地;“玉铜松”产业带新型工业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贵州省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营养健康产品加工基地,推动工业化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是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优化要素资源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化步伐。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成为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黔湘渝边区商贸、旅游的重要城市,建设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为主的循环产业经济区和中国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房地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夯实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商品市场,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对外旅游形象,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加强铜仁市带动黔东,辐射省际周边地区的作用,提升铜仁市在武陵山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6%以上。

四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对基本农田、人畜饮水、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畜禽防疫体系及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促进扶贫开发与发展有机统一。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业产值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贫困人口降到1.5万人以下,80%以上农户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五是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加强以公路、机场、铁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33公里,省内外航线达到5条以上,基本形成铜仁市至贵阳、长沙、重庆3小时铁路交通圈。坚持以重大水利工程为龙头,以大中型水利工程为骨干,以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以微型水利工程为补充,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我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和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力争2015年,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全市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82亩。加快信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就业和创业、劳动力素质提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逐步建立符合市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是着力构建平安铜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加强和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接访机制,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重大事件处置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构建“平安铜仁”、“和谐铜仁”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四个重点,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投资规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奋力推进铜仁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上一篇:省医的“别样”春节 下一篇:政银联袂,激活“归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