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撞地球”比赛探秘

时间:2022-06-25 09:18:22

“鸡蛋撞地球”比赛探秘

“鸡蛋撞地球”(高空坠蛋)比赛是一项富有知识性、技术性、应用性与挑战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已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广泛开展并得到推广,深受学生的欢迎。现将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一介绍。

一、比赛规则

1.总体要求:将一个采取了一定保护措施的鸡蛋从一定高度 的楼顶自由释放,在鸡蛋不破碎的前提下,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包括鸡蛋)越小,落地点距指定点越近,其比赛成绩就越靠前。

2.具体细则:选用一个50g左右的鸡蛋,从5楼(约15~20m)高处落下,保证鸡蛋不破碎,落到一个半径为1.5m的圆中,装置的质量尽量小(在30g以内)。

二、理论依据

1.动量定理:设鸡蛋的质量为m,鸡蛋落地时速度为v,鸡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为t,地面对鸡蛋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

2.要素分析:要使鸡蛋不破碎,就要设法减小F。一方面可以

通过增大阻力来减小落地时的速度v,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大与地面的缓冲时间t来减小碰撞力。

三、可行性方案

比赛获胜的大前提就是鸡蛋不破,鸡蛋一旦破了,选手便会被淘汰。因此,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鸡蛋不破,然后再考虑如何使装置的质量尽可能小,使装置的稳定性尽可能高。保证鸡蛋不破就要较强保护措施;装置的质量尽可能小就要选用密度小的材料;稳定性要尽可能高,一是落点要投得准,二是装置受大气影响尽可能小。常见的可行性方案有以下几种:

1、降落伞型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降落伞,增大空气阻力,以使鸡蛋连同整个装置的落地速度减小。这类装置安全性极高,能使整个装置达到较小的落地速度。装置的质量也不会很大。唯一的缺点就是:受大气扰动影响太大,会使实验装置飘忽不定,定位准确性较差,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2、外包装型

就是运用较多的减震材料(如泡沫、棉花、各种填充材料)将鸡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通过这些材料的缓冲作用,达到减小作用力,保护鸡蛋的目的。这种方案由于受空气阻力影响很小,所以准确性较高。由于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密度极小的,故可将整个装置的质量降到最低。但美中不足的是:整个装置是自由下落状态,到达地面时速度较大,安全性稍差些。

3、不倒翁型

就是使整个装置像不倒翁一样,把重心尽可能降低,使得装置下落时能保持稳定状态,确保始终让一个面着地。那么保护工作只需要在这一个面做好就行了,从而节省了材料。这种方案可以避免空中翻滚现象,定位可靠性、准确性很高。美中不足的是:为了确保装置的重心降低 ,势必要在底部放上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这就大大加重了整个装置,将影响比赛成绩。

4、多面体型

就是把整个装置制作成一个多面体,将鸡蛋用结实的绳子固定在多面体的中央,使整个鸡蛋悬空。装置落地后,不论哪个面着地,鸡蛋都不会着地,鸡蛋就完好无损了。种方案无需额外的材料,只需要制作多面体的骨架和几根线即可,用料极少,因而装置的重量会大大降低。因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所以稳定性也较好。但此方案有一个大的缺点是:多面体不易扎制,结实程度不高,落地后可能会散架,打破鸡蛋。

5、螺旋桨型

就是在整个装置上方安置一个螺旋桨,靠流动的空气推动或遥控,使螺旋桨转起来,以提高安全性和准度。这极像直升机的飞行原理。这种方案因螺旋桨的转动而减小了装置落地时的速度,安全性更高。存在的问题是:保证螺旋桨是中超尚且平稳旋转有难度。

6、盐水袋型

就是配密度很大的氯化钠溶液,让鸡蛋飘浮在上面,落地后盐水就充当了缓冲材料,保证鸡蛋不破。这种方案新颖独特,用盐水作缓冲,安全性较高,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准确性较高。唯一的缺点是:难以控制装置在空中翻滚,整个装置的重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7、吸管组型

就是用几根吸管绑在一起做成吸管组,将几组吸管组搭成金字塔形,将鸡蛋夹在中间,用胶条固定。吸管由于是中空的,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这种方案的材料来源广泛,重量轻、体积小,因而准确性较好。美中不足的是安全性要差一点,因为吸管的缓冲作用毕竟有限。

四、结论分析

比赛结果受当时的天气状况(风力大小、风向),场地情况(装置落点的地面松软、坚硬程度),装置制作情况(装置整体或局部的牢固程度),鸡蛋的大小和形状(鸡蛋的形状越规则、体积越小,越不容易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处处留心皆学问。高空坠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去发现、去实践,就一定能成功。

第一作者简介:张田(1980--), 男,硕士

上一篇:浅议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下一篇:低成本的空中探测机器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