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电站集水井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2-06-25 07:17:08

天生桥电站集水井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天生桥水电站集水井水泵在启动过程中,大电流容易造成交流接触器的触点粘连,致使水泵因缺项运行损坏水泵,加之传统的液位信号器容易造成误动作,其严重影响了天生桥水电站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厂房不致受淹或受潮,需要对排水实现自动控制,采用PLC便可成功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了集水井水泵正常可靠运行。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自动控制;天生桥水电站

引言

天生桥水电站位于陕西宁强县境内,是二郎坝水力发电公司梯级水电开发工程中的第一级电站。设计水头80米,设计流量14.5m3/S,装机3×2500KW。从2000年6月三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天生桥水电站集水井水泵在启动过程中,大电流容易造成交流接触器的触点粘连,致使水泵因缺项运行损坏水泵,加之传统的液位信号器容易造成误动作,其严重影响了天生桥水电站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厂房不致受淹或受潮,需要对排水实现自动控制,采用PLC便可成功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了集水井水泵正常可靠运行,本要求包括:

1)排水泵能自动启停,保证集水井水位在规定范围内;

2)当集水井水位在规定的最低水位时,排水泵能自动停转;

3)当工作排水泵故障,或来水量增大、集水井水位升至备用排水泵启动水位时,备用排水泵能自动投入;

4)排水泵之间能互为备用运转,当备用排水泵投入时,能发出警报信号。

本文结合电站实践,设计了一套泵站集水井自动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高效,维护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适应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发展要求。

一、系统硬件配置

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设备部分主要由排水泵(一用一备,单机流量100m3/h、扬程30m)、电机(2×30kW,软启方式)、压力表(2台)、闸阀(10台)、蝶阀(2台)、逆止阀(2台)、仪表阀(2台)等构成。控制部分主要由PLC、水位传感器、上下限开关、报警装置、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温湿加热器、选择开关等构成,其中,PLC采用micro系列,通过RS-485接口与上位机通讯,AI≥5,DI≥16,DO≥8;水位传感器采用投入式静压液位变送器,量程0~5m,测量精度1‰,输入信号4-20mA,工作温度5~55℃;上下限位开关采用Omron机械式液位浮子开关,当水位越限时动作(给出报警信号);报警装置由电源指示灯、声光报警器、消警按钮等组成;断路器和接触器控制排水泵启停的执行;热继电器和温湿加热器起到保护机组作用;选择开关决定系统的运行方式(自动或手动)。

二、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控制设计采用自动/手动方式,方式选择通过集水井控制箱中的二次回路、接触器、中间继电器、选择开关等的切换实现。正常情况下,选择开关置于自动位置,当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时,需到现场切换为手动方式。

2.1 手动方式

当选择开关打至手动1#时,即1#泵处于工作状态、2#泵处于备用状态,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1吸合,1#泵工作;当选择开关打至手动2#时,即2#泵处于工作状态、1#泵处于备用状态,按下启动按钮,接触器2吸合,2#泵工作。

2.2自动方式

当选择开关打至自动位置时,集水井排水实现自动控制。当集水井水位上升到工作泵启动水位时,接触器1吸合,中间继电器1动作,工作泵运行,常开接点1自保持,直至集水井水位恢复至正常水位,接触器1断开,常开接点1失电,工作泵停运;若集水井水位不降反升至报警高水位时,接触器2吸合,中间继电器2动作,备用泵运行,常开接点2自保持,直至集水井水位恢复至正常水位,接触器1、2断开,常开接点1、2失电,两台排水泵停运。

备用泵运行期间,信号回路会发出警报信号送至上位机;当工作泵故障时,备用泵自动转入工作状态,信号回路也会发出警报信号送至上位机。

为达到启动均衡的工作效果,可以在PLC中设定累计工作次数,当工作次数到设定值时,工作泵自动转入备用状态,而备用泵则自动转入工作状态。

三、系统软件编程

系统编程软件采用施耐德concept,为提高抗干扰能力,设计中采用了数字滤波、故障自检、控制口令等措施,保证控制操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系统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实现功能包括:

数据采集和处理。采集所有I/O点的模拟量(主要有集水井水位、电动机工作电流、水泵轴温、电机温度、排水量等)、开关量(主要有手动/自动控制信号、远方/就地控制信号、水泵运行/停止状态、水泵故障信号等),记录所有事件信息;对采集量进行统计表或趋势图生成,对事件信息进行顺序记录处理。

监视和报警。进行状态、越限、过程和故障等监视;对越限和故障进行判断和动作(报警)并及时记录(由上位机完成)以便查询、打印和分析。

控制和调节。排水泵正常启停操作、排水泵事故或紧急停止操作等方面的控制;参数整定与限值修改,远方/本地、手动/自动等工作方式切换等方面的调节。

人机对话和扩展接口。友好显示(由上位机完成)状态表、示意图、操作流程、运行指导、报警提示等画面;PLC上预留扩展槽,便于监控量的增设。

数据统计和运行管理。工作泵运行次数等方面的统计和分析;生产报表的生成和数据查询的打印(由上位机完成),使用和管理权限的登陆。系统编程语言采用梯形图。

根据以上功能要求编写的梯形图如图3所示。编程过程中考虑了系统扩展性,采用模块化、功能化结构进行设计。

四、结束语 集水井排水实现自动控制,确保了排水任务的及时执行,减轻了运行人员的现场监控量,提高了电站自动化水平。

上一篇:绿化在村镇建设中的意义 下一篇: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