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童登阁戏秀才

时间:2022-06-25 06:56:51

【前言】小神童登阁戏秀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孩子也不示弱,有个十来岁的崽俚乖嘴巧舌:“莫要打乱哇,我们也在这里背《滕王阁序》、也在写诗作对。不相信,叫‘大头壳’跟你们比比看!”说完,把邹准往前一推,正好跟秀才面对面。 几个秀才一看,面前站了个五六岁,头大得像南瓜的孩子,一双赤脚,穿一件对襟小...

王勃的《滕王阁序》出来以后,被刻成碑,竖在滕王阁楼上。上阁楼去玩的人,总喜欢围着石碑打转,识字的念,不识字的听。天长日久,整个洪都城府,就连小孩子也会背《滕王阁序》。

当时,章江门的城墙边,住着一户姓邹的人家,靠打草鞋为生。夫妻晚年得子,请测宇先生取了个名字叫邹准。这邹准生来特别,身子倒如同其他孩子一样高矮,就是那个脑壳大得古怪,像只溜圆的南瓜,加上长得浓眉大眼,邻居街坊都喜欢搂他,抱他,按南昌的乡俗叫他“大头壳”。

邹准刚开始学会走路,就跟着街上的一群小孩爬到滕王阁上玩,每天爬上爬下不知有几趟。有时大人在滕王阁上念王勃的诗序,或者吟诗作对,他就到一旁听。在一起玩的小孩子里头,邹准年纪最小,记性最好。大人谈的诗,题的对,他一听就会背。回到家里,他就学那些大人的姿势,勾头背手,一脚一个方步,摇头晃脑把听到的诗文背给父母和邻居听,连一个字也不会漏掉,有时,读私塾的孩子对不上先生的对子,就跑来找“大头壳”帮忙,每次他都很快对上,使小伙伴们少挨了好多手心板子。

眼看几年过去了,邹准每日在滕王阁上不花钱的学堂,学得一篇《滕王阁序》是倒背如流,吟诗作对是脱口而出。他六岁那年的重阳节,小伙伴们又一起在滕王阁上玩,大吃从家里带来的花生瓜子,这时来了几个穿长袍的秀才,想在滕王阁上摆酒写诗,秀才看到这些吵吵闹闹的孩子,不由分说,动口就喝他们下去。孩子们哪里服气,硬不肯走,两下里就争吵起来。

有个长了三根老鼠胡须的秀才说:“这里本来就是写诗作对之处,你们在这里瞎闹哄什么!”

小孩子也不示弱,有个十来岁的崽俚乖嘴巧舌:“莫要打乱哇,我们也在这里背《滕王阁序》、也在写诗作对。不相信,叫‘大头壳’跟你们比比看!”说完,把邹准往前一推,正好跟秀才面对面。

几个秀才一看,面前站了个五六岁,头大得像南瓜的孩子,一双赤脚,穿一件对襟小褂子,嘴角上还有花牛皮、瓜子壳,头上还梳了根冲天翘的小辫子,一副儒善相,这样的崽俚也来跟秀才比对,大家都笑得前栽后仰。过了一阵,还是那个“老鼠胡须”说:“好好好,大人不记小人过。我出个对于,对得上,你们就在这里玩;对不上,那就请你们下去。”他想把小孩子赶快打发走,随口念了三个字,“鹅毛雪”,他刚说完,只见邹准大眼睛一转,马上也对了三个字:“羊角风。”

秀才们一听,嘿,这个细崽还真有两下子。不但对得工整,新鲜,而且蛮快,看样子马虎不得。另一个长连边胡子的秀才看到阁檐下停了两只黄雀,想到了一联:“黄鸟呼风当户立”。邹准呢,跑到栏杆边,指着江对面西山顶上的一团黑云说:“黑龙拖雨过江来。”

邹准的下联一出,几个秀才面面相觑:今日算是倒霉,碰到了一个神童,看样子酒是吃不成了。其中一个长山羊胡子的老秀才还想挑大,挤到前面对邹准说:“大头壳,我再出一联,你要是对得上,我请你们吃酒!”

邹准不慌不忙:“先生请说!”老秀才捋着山羊胡子,慢条斯理,一字一顿地说:“童子听好,上联是‘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几个秀才一听,在旁边松了一口气,这上联不但老练凝重,而且还嵌了大文豪韩愈《重修滕王阁记》中的句子,连自己也难对上,这回小孩子肯定要跌大跟头。老鼠胡须、连边胡子兴冲冲地驱赶孩子们下阁。谁知邹准抹抹嘴上的花生皮、瓜子壳,笑喀嘻地说:“这有何难!先生们请听,下联是‘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这下联不但字字妥帖,而且用上了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句子。既然韩愈都承认自己的文才不如王勃,那下联不是比上联高了一头吗?老秀才吓得扯掉了几根山羊胡子,连连说:“神童!神童!”

秀才们无奈,将带来的酒菜摆了一桌,请这些粗手毛脚的崽俚吃。邹准和小伙伴们赢了东道,也不客气,嘻嘻哈哈地乱伸筷子,大吃大嚼,把那几个秀才挤到一边去了。

自此,神童邹准的名气一下子传开了,后来还有人把“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这幅对联刻在滕王阁的两根大柱子上,、但是,很可惜的是,邹准和王勃差不多,十几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家里穷,买不起药,干拖了一段时间,病死了,最后还是那几个秀才(后来他们成了诗友),凑钱买了副棺材,由小伙伴们出力,才下土安葬的。

上一篇:怎样才能让你相信 下一篇:崇仁旧象的私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