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EH油系统蓄能器简介及常见问题浅析

时间:2022-06-25 05:00:31

汽轮机EH油系统蓄能器简介及常见问题浅析

摘 要:汽轮机EH油系统担负着向调节保安系统供油的任务,而蓄能器作为EH油系统上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与稳定。 为了避免EH调节油路中出现较大油压波动,导致EH油压迅速下降迫使汽轮机进汽门关闭,造成机组停机的发生。可采用在EH油系统上安装蓄能器(分高低压蓄能器),其将保持调节油压稳定直至全负荷辅助油泵投入运行。只要坚持日常维护校压及充氮,杜绝隐患的发生,做好防范措施,汽轮机EH油系统上的蓄能器设备是能够体现简单实用作用的。

关键词:任务 油压 停机 措施

中图分类号:T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94-01

前言: 张电1―8号机是2001年8月全部投产运行的机组,设备制造厂家是东方汽轮机厂,安装单位是山西电建一公司。其中1―8号机主机EH油系统蓄能器设备是浙江奉化奥莱尔液压有限公司制造的,并且是时时在线运行,为我厂各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张电1―8号机组主机的蓄能器设备简介

制造厂家:浙江奉化奥莱尔液压有限公司

工作压力:高压蓄能器为10兆帕

低压蓄能器为0.2兆帕

工作温度:40―70℃

二、汽轮机组EH油系统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功能及作用

1.蓄能器的工作原理

EH油是不可压缩液体,因此利用液压油是无法蓄积压力能的,必须依靠其他介质来转换、蓄积压力能。例如,利用气体(氮气)的可压缩性质研制的皮囊式充气蓄能器就是一种蓄积液压油的装置。皮囊式蓄能器由油液部分和带有气密封件的气体部分组成(皮囊内侧是气,外侧是油液), 位于皮囊外侧的油液与系统油路接通。当压力升高时油液进入蓄能器,气体被压缩,之后系统管路压力不再上升;当管路压力下降时压缩气体膨胀,将油液压入回路系统,从而减缓管路压力的下降。

2.蓄能器的功能

蓄能器是一种能把液压储存在耐压容器里,待需要时又将其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装置。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辅件,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改善其动态品质、保持工作稳定性、延长工作寿命、降低噪声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蓄能器给系统带来的经济、节能、安全、可靠、环保等效果非常明显。

2.1液压系统利用蓄能器在某段时间将油泵输出的液压能储存起来,短期地或周期性地给执行机构输送压力油液,或用作应急的动源。这样可以提高液压系统液压能利用率。

2.2补偿压力和流量损失,以及补充系统内的漏油消耗。

2.3减少因液压突然关闭和或换向等产生的系统冲击力。

2.4吸收系统压力的脉动。

3.蓄能器的作用

汽轮机EH油系统上的蓄能器设备,是安装单位根据厂家要求安装在EH油系统指定的位置上,其中高压蓄能器安装在EH油泵出口母管及压力油管上,低压蓄能器安装在有压回油管上。当EH油泵启动后,油泵向系统供油,同时也给高压蓄能器充油。

3.1EH油泵出口母管蓄能器用来吸收油泵出口的高频脉动分量,稳定系统油压。

3.2 EH压力油母管相连的高压蓄能器其作用是当油泵突然失电,或系统瞬间大量用油时,它们可向EH系统供油,以维持系统在短时间内可以正常工作。

3.3低压蓄能器连接在有压回油管道上,当机构打闸及甩负荷时,所有执行机构排油,排油量增加,一部分油冲入低压蓄能器,油压降低后再将油释放,以保证油动机快速关闭。

3.4总体作用体现:存储能量/存储流体/紧急运行/力的平衡/机械冲击的减震功能/压力冲击的减震功能/泄漏流体的补偿/冲击和振动的减震/对脉动的缓解/产生制动能量/保持恒定压力/ 流量补偿(相当于是对油箱的扩充)。

三、皮囊式蓄能器的结构组成及其简图

1.皮囊式蓄能器结构组成 由蓄能罐不锈钢外壳、丁基橡胶制成的球胆、充气阀、固定支架、单向阀、截止阀以及不锈钢油管道组成。

具体来说,蓄能器是球胆式的,由合成橡胶制成的球胆装在不锈钢壳体内,通过壳体上的充气阀可以向球胆内充入干燥的氮气。壳体下端接压力油管,球胆将气室与油室分开,起隔离油气的作用。由于合成橡胶球胆可以随氮气的膨胀任意变形,因此,使蓄能器在系统管路上起调压室的缓冲作用,减小系统油管中的压力波动。当球胆中氮气压力降低时,必须再充气到规定值。

2.气囊式蓄能器结构简图如下

四、我厂8台机组EH油系统蓄能器的现状、常见问题与分析

1.EH油系统上蓄能器现状

我厂机组中1―8号机以利用大小修及日常消缺维护的机会,将EH油系统上蓄能器破损的皮囊已经全部更换,目前按照规程随时检测记录各个皮囊内压力情况,以便充气使之符合标准,投入使用。

2.常见问题

2.1在机组的大、小修中,检修人员由于检修工艺、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会使一些由于切割、打磨、焊接金属时产生的金属碎削,机械杂质以及由于环境等因素产生的杂质掉落在蓄能器和管件中,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无法彻底清出残留杂质。若这些杂质一旦随EH油一起进入蓄能器,在管路内容易积存污物堵塞回油口,如不及时清理,后果不堪设想。

2.2 EH油系统蓄能器由于长期运行,在管路端部静流段的截门容易积存油泥、顶部的充气阀保护罩缺失造成充气阀损坏或失灵,无法充气。

2.3 EH油系统蓄能器由于长期运行,内部橡胶皮囊在抗燃油中浸泡,容易老化或破损。长期受到压力波动的影响,皮囊本身的疲劳程度降低甚至出现裂痕,蓄能器失效。

2.4 EH油系统蓄能器的基座、安全围带、支吊架不牢或松动。

2.5蓄能器的皮囊作为备品存放时间太长,其耐压程度受到限制。

3.常见问题分析处理

3.1 加强日常维护人员的岗位培训,通过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检修、运行、点检人员的检修工艺、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改善劳动环境、切实加强滤油人员的责任心,提高EH油系统用油的品质。防止油质不合格造成堵塞回油管路事故的发生,大小修期间视情况将壳体内部余油放掉。

3.2加强EH油系统蓄能器顶部的充气阀及保护罩的巡检,严格按照规程办事认真贯彻执行,防止蓄能器充气不足或压力不符合规定的事情。

3.3要定期检测蓄能器内部皮囊压力大小,一旦发现皮囊压力异动或消失,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尽快更换皮囊,使之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4经常检查EH油系统蓄能器的支吊架、安全围带、基座是否牢靠或松动,保证其稳固。

3.5蓄能器的皮囊作为备品存放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其耐压程度受到限制。使其寿命降低。

3.6蓄能器日常运行时,运行人员应加强监护避免长期受到压力波动的影响,检修和点检人员应加强监测其压力是否合乎要求。

五、蓄能器的拆装工艺

1.拆前关闭进油门,开启卸油阀泄掉压力油,使用专用充气工具放掉皮囊中的氮气。

2.拆开各零部件,取出气囊,检查皮囊是否破损,必要时更换。

3.清洗各个零部件、回装。

4.注意回装时,检查密封圈是否被挤出密封槽外,安装平整后,旋紧螺母。

5.不能用焊接方法来固定蓄能器。要用专用的、固定的支吊架。

6.蓄能器必须牢固地支持在托架或壁面上,在充氮气时应缓慢进行,以防止冲破皮囊。

7.氮气的充装必须用充气专用工具进行,和正规的标准氮气生产厂家。

六、蓄能器校压、充氮及质量标准

1.校压

对系统所用蓄能器进行测压检查,测压时需关闭蓄能器进油门,必须用专用工具,由专业人员操作,压力达不到要求水平必须进行充氮,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时的压力需求,。

正常情况高压蓄能器每1―3个月检测一次,

正常情况低压蓄能器每3个月检测一次。

2.充氮

充氮使用专用工具,关闭蓄能器进油门,打开卸油门,蓄能器充氮要求:高压蓄能器预充氮气压力为10MPa;低压蓄能器预充氮气压力为0.2MPa。

七、杜绝EH油系统蓄能器发生问题的具体措施

EH油系统蓄能器在机组中具体做到:

1.运行巡检人员要高度重视,加强巡检力度,特别关注EH油系统的设备如:滤网的堵塞、压差的大小、管路震动等因素,善于发现事故的蛛丝马迹。

2.利用大小修、日常维护检修的机会在金相检测人员的配合下彻查蓄能器壳体的焊口、材质、强度和厚度,保证符合压力的蓄能器壳体处在安全运行中。

3.油系统中的抗燃油油质的化验,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化学配合)

4.要加强EH油系统的滤油,充分保证水分、颗粒度、酸度值在标准范围内。防止油质乳化。(滤油班配合)

5.开启冷油器,要加强油温的监控,使油温在正常的范围内,不要使油经常处在高温状态,避免油质劣化。

6.油管道要做好防震的措施,避免蓄能器壳体与管道及支架发生共振引起渗油或裂纹。

八、结束语

通过对我厂1―8汽轮机主机EH油系统蓄能器常见问题的分析、EH油油质是否优劣、定期检查是否到位、运行操作是否得当、日常维护检修是否及时等讨论,我们在开机前必须做到充气检测其压力,各个蓄能器压力是否合乎要求的作用不可小视, 只要点检、运行巡检人员、检修维护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做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充分保证EH油系统蓄能器的安全可靠运行,那么它的作用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全能值班员技能提升指导丛书汽轮机分册》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编

[2]《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 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 主编

[3]《大型火电机组检修实用技术丛书汽轮机分册》郭延秋 主编

作者简介:孙振:(1984-)男 助理工程师 张家口发电厂设备部汽机点检

张永斌:(1965-)男 高级技师 张家口发电厂设备部汽机点检

魏晓东:(1983-)男 工程师 张家口发电厂设备部汽机点检

韩永军:(1971-)男 助理工程师 张家口发电厂设备部汽机点检

张宏如:(1967-)男 技师 张家口发电厂检修公司汽机车间检修工

上一篇:浅议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下一篇: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