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25 04:03:46

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1例腮腺下极浅叶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脂肪瘤2例,淋巴管畸形1例)患者,采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结果:全部患者的腮腺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 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 美容效果非常好。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耳垂麻木,随访3个月后,麻木消失。结论:经耳后入路切除腮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关键词]腮腺肿瘤;耳后美容进路;区域性切除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56-03

对局限于腮腺下极良性肿瘤多采用区域性切除,虽避免了传统术式的诸多弊端,但是面颈部仍遗留有瘢痕。随着患者对颈部永久性瘢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1],有必要探讨减少面颈部瘢痕或使瘢痕更为隐蔽下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入路。近年来,笔者采用耳后入路切除腮腺良性病变,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腮腺下极肿瘤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10.5)岁,术前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腮腺下极肿瘤。肿块直径≤4cm,排除非肿瘤性疾病、复发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脂肪瘤2例,淋巴管畸形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1.2手术方法: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垫肩,头偏健侧,颈部尽量伸展。皮肤切口设计在耳后沟和发际内。从耳垂旁的耳后沟切开皮肤,在耳后沿耳廓后沟至其上1/2或2/3之处,再平滑转向至发际内0.5~1.0cm。并沿发际向后下方延长,可根据手术范围向颈部延伸4~8cm。在发际内,切口顺毛囊方向延伸,以避免过多损伤毛囊。在胸锁乳突肌浅面翻开皮肤,保护好耳大神经,翻开皮瓣后,依据肿瘤部位,按解剖层次以肿瘤为中心,距肿瘤周围0.5~1.0cm 正常腮腺组织内分离切除腺体及肿瘤。仅将与之相关的面神经分支仔细解剖分离。缝扎腺体残端,分层缝合腮腺嚼肌鞘膜和皮瓣,最后复位耳后区皮瓣,建立负压引流。

2 结果

全部患者的腮腺病变被完整切除, 切口愈合良好, 无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无耳垂麻木。经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满意。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耳垂麻木,随访3个月后,麻木消失。

3 讨论

随着功能性腮腺外科的开展,临床上半数以上的腮腺患者可以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指腮腺肿瘤及瘤周部分正常腺体切除,有别于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局域性切除的优点,俞光岩[2]总结为术式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面神经损伤、减轻面部凹陷畸形、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保存患侧腮腺功能等优点。

对于局限于腮腺下极肿瘤,常规局域性切除切口类似于常规“S”形切口,但上方切口绕过耳垂即止,不作耳前切口。尽管传统腮腺手术S 形切口的瘢痕在正面相时为颊部遮挡,但侧面相则一览无遗。为了获得术后更佳的美容效果,采用天然隐蔽区,如耳后入路得到了学者的青睐[3]。本组术式切口隐蔽,藏于耳后及发际内,与传统手术切口相比,术后颌下无明显瘢痕。根据手术范围可以适当向颈部延长切口,通过对术野适当的牵拉,以获得充分显露。本组病例通过该切口均可以充分显露,切除肿瘤最大直径为3.7cm。由于此改良耳后切口翻瓣的范围毕竟小于传统切口所暴露的范围,为了避免肿瘤包膜破裂导致肿瘤不能完整切除或肿瘤复发,本组所选病例的瘤体直径均≤4cm。有学者认为,

本组病例直径1.1~3.7cm,平均(2.6±0.6)cm。手术时,依据肿瘤部位按解剖层次以肿瘤为中心,距肿瘤周围0.5~1.0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分离切除腺体及肿瘤。仅将与之相关的面神经分支仔细解剖分离。无需常规先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及颈面干,遇到面神经再仔细解剖分离,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几率。

本组病例均保留了耳大神经到耳垂分支,耳大神经主干走行于胸锁乳突肌表面,位置相对固定[6],术中解剖及保留方法与传统方法一样,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耳垂麻木,可能是术中牵拉损伤所致,随访3个月后,麻木消失。Bigliolid等[7]报道,在保护面神经的同时保留耳大神经,术后1年与不保留者耳垂感觉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表明,利用耳后区发际内切口作为进路切除腮腺,手术野暴露较好,面神经、耳大神经得到有效保护,瘢痕非常隐蔽,美容效果理想。虽然耳后区切口较常规切口长,皮瓣亦较大,但未出现皮瓣坏死情况。手术时间较常规进路手术时间无差异。该切口适用于位于腮腺下极的直径较小的良性肿瘤,特别是对美容要求较高的年轻患者及女性患者。术后切口为头发及耳廓遮挡,切口瘢痕隐蔽,尤其适合增生性瘢痕或瘢痕体质患者。

[参考文献]

[1]陈伟良,王友元,王永洁.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5(5):344-346.

[2]俞光岩,马大权,柳晓冰,等.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6):372-374.

[3]Chen W,Li J,Yang Z,et al.SMAS fold flap and ADM repair of the parotid bed following removal of parotid haemangiomas via pre- and retroauricular incisions to improve cosmetic outcome and prevent Frey's syndrome[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8,61(8):893-898.

[4]Roh JL.Removal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by a retroauricular approach[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2(7):783-787.

[5]Roh JL,Yoon YH.Removal of pediatric branchial cleft cyst using a retroauricular hairline incision (RAHI) approach[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08:1503-1507.

[6]程巍,宋建星.耳后入路下颌角截骨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2):212-215.

[7]Biglioli F,D'Orto O,Bozzetti A,et al.Function of the great auricular nerve following surgery for benign parotid disorders[J].JCraniomaxillofac Surg,2002,30(5):308-317.

[收稿日期]2012-12-01 [修回日期]2013-01-20

上一篇:浅谈超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 下一篇:工料机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