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两位新主播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亮相

时间:2022-06-25 12:34:52

《新闻联播》两位新主播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亮相

我们需要的是新主播,还是新理念?

[新闻回放]

2011年9月25日晚,《新闻联播》两名新主播郎永淳、欧阳夏丹正式亮相。当晚,欧阳夏丹身穿白色的休闲西装,而郎永淳则是正统的黑色服装。郎永淳的声音清晰、干脆而富有磁性,依旧保持着稳健、亲切的台风;而欧阳夏丹漂亮端庄,清新、靓丽,迷人的微笑和酒窝有如天使,习惯性的声情并茂给《新闻联播》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并且,他们二人首次搭档,配合非常默契。《新闻联播》播出后半小时内,新浪微博上关于《新闻联播》增加新主持人的微博就已超过16万条。

《新闻联播》是央视的王牌节目,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近年,随着老播音员的离开,补充新鲜血液成为必然。康辉、李梓萌、海霞先后加盟。此番,欧阳夏丹和郎永淳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竞聘形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为盛传的节目改革再添可喜的征兆。

媒体观点:“70后”组合亮相“好清新”,变化凸显亲民姿态

“欧阳夏丹小清新,郎永淳小激动”;“大伙有没有被今天的《新闻联播》惊艳到?角标的整体改版包装的时尚化,主播口播导语的通俗、口语、亲民化,播报方式的低姿态化,板块的细化!”……类似的评价说明,两人首次亮相相当成功。

“这是一个邻家男孩和女孩的组合,让观众看到了央视亲民的姿态,这是近期央视在各档节目中都体现出的改版风格。”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讲师徐帆博士为两人昨晚的首秀打出了高分。他认为,欧阳夏丹温柔的笑容和健康美丽的形象,加上《新闻联播》“第一个眼镜主播”郎永淳身上浓浓的书卷气,将为这档老牌新闻节目带来不少年轻群体的关注。同时,快语速的口语化播报,也让整档节目的信息量增大,更贴近民众。(《晨报》)

[观点解读]

这意味着,新闻联播从“播报”向“交流”转变,主播风格从“权威性”向“亲和力”调整,而且风格的转变就需要相应的内容来匹配,相信新闻联播的面孔要变化的,不仅仅是两个播音员。其实作文的道理也一样,尤其是写议论文,不能动不动就拿出一种“真理在手”的绝对和俯视的姿态,而应该语言亲切朴实、风格真诚直率,有开放性和交流感――如此作文,说服力不会减弱,只能增强。中国最权威的电视新闻节目都能放下身段,何况是中学生习作呢?

适用话题:面孔,风格,姿态,仰视、俯视与平视,高与低,袭来一股清新的风,权威性与亲和力…

博客观点:看《新闻联播》,还是看面孔?

《新闻联播》,顾名思义,这里的主题词应该是“新闻”而不是“播新闻的人”,尤其是央视的权威地位以及《新闻联播》的黄金播出时段,“新闻”二字的分量在这里更不言而喻。现在恰恰相反,《新闻联播》的内容应该如何改进倒是没多少人关注,(至少没有像对“面孔”这样大张旗鼓),反而动辄为“年轻化的”、“清新的”新人播音员出镜而欢呼雀跃不已,这就分明是在这个与娱乐南辕北辙的栏目里,硬塞进些娱乐化的元素了。这几年对待年度全国两会即有这种倾向。两会召开之时,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往往不是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正式议题,而净是一些明星代表委员的“花边”玩意儿,或者那些令公众啼笑皆非的议案提案。这种现象已经备受诟病,而过度关注《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面孔,则显然还没有被意识到。

在我看来,《新闻联播》现在的以及今后的任何“新面孔”出现,充其量都只是“新陈代谢”的一种,委实不必要过度关注、过度解读,过度了,就是舍本逐末。因此,我倒是赞同一篇报道里说的,《新闻联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更加令人期待”。(潮白)

《新闻联播》中每次出现新面孔都能在公众中激起一阵舆论涟漪。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不变,却永远期许着它的改变;我们终于等来了它的改变,却也永远不会心满意足;近几年来,《新闻联播》致力于主播方阵的扩容,但停留于表面的改版,只能令《新闻联播》患上“新主播”依赖症。从这个意义讲,《新闻联播》需要的不是新主播,而是新理念。

适用话题:我看“包装”、表与里、改变与创新、重要的是理念、让我们随着时代的氛围起舞……

上一篇:一个孩子睡去了,许多颗心灵被惊醒 下一篇: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