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24 11:58:31

株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长期缺位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是引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对于农村儿童的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株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远离家乡,而其年幼的子女大多留在农村,因此也就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缺失就是家庭教育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心理上、品行及人生安全等方面的关心爱护不够,不仅仅影响r村儿童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新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文通过对株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一、株洲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和问题

(一)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沟通存在障碍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一般都由监护人照看,甚至有些还可能不是由亲属照看,因此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沟通存在障碍,难以达到父母与孩子之间这般沟通。 父母的长期缺位,家庭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稍有觉悟的父母家长可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原因,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经常电话联系孩子,多多与孩子沟通,无奈由于经济上的压力,而不能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只要保障孩子成长就足够,没有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忽视了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局限性

学校是留守儿童除家庭之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场所。但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局限性,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只能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进行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心理上、身体成长上难以企及,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笔者对株洲农村的调查来看,农村学校老师跟学生家长不能及时沟通交流,对留守儿童不能有效管理,有些还以成绩好坏进行区别对待。同时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较差,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

(三)政府对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塑造还存在不足

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问题还不够重视。根据对株洲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各级基层政府还没有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问题上有所人力、资金的投入,也没有政策的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相反,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的网吧和游戏厅,农村留守儿童沉溺于中。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层面,履行和加强教育职能

父母和监护人需要加强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首先父母和监护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力支持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其次父母和监护人必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在外打工的父母要经常打电话、发邮件、视频等各种方式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增加沟通频率,培养孩子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护,也让在外的父母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出现问题时,父母也能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再次,父母及其监护人必须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期间的各方面情况。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父母及监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培养,形成合力。有条件的家长应尽量参加家长会,面对面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和家庭积极配合才能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最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应以“赏识”教育为主,即鼓励、激励留守儿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关怀与关爱,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完整人格。注重与学校教育同步,每个学校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小学时是小学时的方法,中学时是中学时的方法,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产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最大化。

(二)政府层面,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长效关爱机制保障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推出相关措施,缓解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机制。基层政府将相关政策措施逐步细化,逐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完善相关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定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将学校教育管理纳入工作评估体系,强调“一个都不能少”、“面向全体学生”和“教育为本,德育优先”;对教师的考核评估,增加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关内容,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在课外时间组织留守儿童进行相关有益身心的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期来看,各级政府可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这样可以做到照顾家庭和赚钱两不误。

(三)学校层面,加强针对性教育管理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跟踪档案。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缺失就是缺少关爱,学校对留守儿童群体建立一份跟踪档案,记录和把握留守儿童的成长关键期,并针对各自情况,制定好相关的教育计划。

第二,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留守儿童心理波动大,学校要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引导孩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调节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信箱”,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第三,学校应积极与留守儿童家庭联系,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教育。开通家长热线,让外出打工的家长及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第四,教师对留守儿童注重教育方法,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多多关注。及时留意留守儿童在心理上脆弱,家庭上缺失关爱等特点,教学上注意方法,多鼓励,少批评,保持耐心,多多包容。

上一篇:贾新国: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下一篇:从泰南的汉语教学现状出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