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四大古镇的遗产价值分析

时间:2022-06-24 10:38:56

江浙四大古镇的遗产价值分析

摘要: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运用文化人类学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江苏和浙江的四座著名古镇周庄、直、乌镇和西塘进行研究。从历史渊源、整体布局、风格外貌、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这四座古镇在原真性、整体性、历史性、审美方面的卓越价值,它们是在经济浪潮冲击下而保存较为完整的江南・古镇的卓越代表。对这四座古镇遗产价值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同时对其它古镇的保护也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江苏和浙江;古镇;建筑遗产;原真性;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060-03

1 引言

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多样、经济富足。目前,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风格的江南古镇建筑,如昆山市周庄镇、吴兴县的直镇、桐乡市的乌镇和嘉善县的西塘镇(图1),这四座古镇被视为江南古镇的典型代表。这里的古镇所表现出的一种迷人的、宁静的生活场景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积累了丰富的临水而居的生活经验。

2 四大古镇概述

2.1 周庄古镇

周庄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东侧吉水河畔,古老的泄水道围绕在这座古镇(图2)。古代石雕、木井、太史殿被遗留下来。从古镇北部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水稻种子表明人类早在6000余年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该镇始建于1086年,当时被命名为“周庄”而一直使用至今。这里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水道系统。12世纪以来,当地的居民将吉水与京杭大运河连接起来,使得该镇成为日用品交易中心。自13世纪以来,周庄一直以粮食、棉布和手工艺品为重点,发展经济,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文人墨客前未定居。在周庄,水边的道路用石拱桥相连接(图3),大宅院、宽敞的庭院、过街道、江边的画廊、展馆以及护岸栏板,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由于政府连续出台保护政策,镇上保留了以“井”字形的水系、原有建筑布局、古朴的民俗风情等,它是研究海滨古镇的典型代表。

在古镇风貌方面,周庄的显著特征就是和周围的江湖连接在一起,因此它是基于水路布局的。河流作为道路与桥梁、街道相连,形成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在镇上用于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是黑砖、蝴蝶砖、石材和木材。站在河岸码头上,许多精美的建筑景观:白墙、青瓦、石桥、石栏杆、连廊、大厅和画廊尽收眼底。传统青色石板街道和小巷,一直保存完好。该镇自1086年成立以来,其名称、位置、水系、传统文化、居民的生活习俗几乎没有改变,这些因素的保留对于江南海滨文化的独特性,古镇的完整性、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当地传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2.2 直古镇

(lu)直古镇位于苏州市东部的吴中区,距苏州中心城区约18km,距上海东部约58km。面积约为54hm2(图4)。直镇由数量较多的湖泊、池塘和水池环绕,镇的外观保持着中国的传统建筑的特色。这里由东势溪、西市河、实河、南市河、锡惠公园河组成一个水循环系统(图5)围绕,河流通常是伴随着街道的两侧。在两江交汇处有一个码头广场,是该镇的重要集散地,镇里还有用未交易的“西部市场”,“中部市场”和“东部市场”。

直有风格各异的桥,石头铺成街道,护岸栏板上雕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而妇女制作的工艺品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展现了直传统服饰的独特价值。今天,直妇女的服饰制作手工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距今5500年前的大规模村落遗址在直被发现;1977年,隶属新石器时代约5000年前的代表良渚文化的石器、陶器和玉器在章灵山上被发现;9世纪后期,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直(当时称为埔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在当时,他的诗一直被大家所推崇;14世纪,元代的著名诗人、画家倪瓒、高启在这里生活过;明代的著名文人和画家归有光、王世贞、文征明、董其昌曾在这里作诗和画画。在直被发现的古遗址和历史文物包括:初建于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的宝胜寺、唐代8世纪的罗汉壁、陆龟蒙墓、扑灭池、凤阳桥、公元9世纪唐朝建造的广济桥、11世纪宋代建造的中梅桥,明代15世纪建造的冬梅桥、明代17世纪建造的金阳桥、万安桥,金安桥、三元桥、大同桥以及其它古建筑。

2.3 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和桐乡的交界处。施河从北到南贯穿全镇并连接金牛池、白马池、紫云池等各水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网,在这里,人们创造了一种基于水生活的模式(图6)。

乌镇还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乌镇东郊出土的石器、古生物遗骸、陶器遗址和水稻种子说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公元860-874年,它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到12世纪,其作为南宋首都临安(现杭州)的生活物资供应地。由于其地理环境优越、水系发达,乌镇已经成为浙北的商贸中心。到明代,乌镇达到了鼎盛时期,它成为中国江南的五个重要古镇之一。几百年以后,清王朝开始统治这些地区。乌镇在农业和频繁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相当规模,它成为一个富有发达的贸易中心。自1000余年乌镇成立以来,基本依赖于它的手工业和养殖业而发展。这里水稻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余年前。乌镇的丝绸、晒烟烟草、羊肉、白茶、糕点、绫罗绸缎,家庭工艺声名远播。在明清时期,这里就已经有1000多户人家,它成为了一个较大的集镇,工艺品制作和出售成为这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它起着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作用。乌镇因它的河流特点和古建筑成为保护的典范。纵横交错的河流沿着道路和明清建筑布置,它是水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里有代表古建筑文化精华的18座桥梁(图7)还有著名的墓葬、先贤们的宅院、1000余岁的银杏、官宦的遗物、著名小说家茅盾的故居,这些无不显示出它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从10世纪到现在,不同的朝代的著名人物的墨句、石刻、墓志铭都记录着乌镇的历史。自公元872年以来,乌镇从未没有易名,它的水系统和生活方式也没有改变,这里传承了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其特点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情境。

2.4 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北部的嘉兴市嘉菩县境内,地处江苏、浙江、上海的交界处(图8)。唐朝开元盛世时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开始在这里发展,在宋展成为一个小镇。中国南方滨水古镇景观在西塘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里自古以来拥有众多的桥梁、狭窄的小巷和走廊,古镇总面积约24hm2。不断有建筑续建,建筑面积达到11万m2,占全镇总面积的63%。在中国,规模如此大而且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实属罕见。西塘古建筑主要是从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当地人特别喜好沿河岸建造房屋,河流在街道后面。单体建筑的尺寸和规模都不大,布局似乎是随机的但很细致,造型简洁利落,色彩淡雅宜人、轮廓温和美丽。考虑到商业需求,建筑物沿着街道和河流修建,形成了集商业、居住和生产作坊一体化的模式,后院的房子作为居所,低矮的前面房屋作为商店,较高的房屋作为住所。此外,建筑体量有很大的差异,建筑的高低、黑色墙砖、白色墙壁等沿河流分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庞大的古建筑群被西塘河分为六个部分,并与众多的桥梁连接,住宅与狭窄的小巷相连接。这座古镇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宽窄巷子,全镇共有或窄或宽,或长或短的一百二十二道巷子。此外,因为在古代,水路交易相当方便和发达,屋檐沿河流一面设置,这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防止日晒雨淋的空间。

3 遗产价值分析

3.1 产业模式和文化传承

周庄和直镇是典型的长江以南的以水为经济基础的古镇。从900年前诞生以来,两座古镇都已经成为该地区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手工业产品贸易集散地,以船运带动着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这里拥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许多农户从事着棉花种植、纺纱和织布的行业,这里生产的布匹销往江苏和浙江的许多地区;古镇的居民利用木竹制成的工具捕捞河里丰富的鱼类资源,每年都有丰厚的收成。因此,基于织布、捕鱼、种植水稻的经济结构在这里得以建立。

乌镇和西塘桥镇都坐落在杭嘉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产品多样化。两个古镇都沿河布局,并发展出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此外,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融入了周边地区的商业氛围,并和周边地区进行着经济和贸易的频繁交流,成为众所周知的著名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现今,两镇对浙江省北部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生了重要影响。

3.2 历史遗迹和古代建筑

因为周庄四周有丰富的河流所以被称为泽国,这里自古吸引了许多的文人墨客。公元3世纪,为了长期品尝这里的鲈鱼的美味,一位高级官员――张翰辞官来此宁愿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垂钓者;公元6世纪,著名的作家刘禹锡曾在这里寻求作诗的灵感;公元13世纪,沈万三和他的儿子从南浔搬到此处谋生,通过经营,逐渐成为江南最富有的人士;19世纪,一个叫做徐涛的人写了一本关于农业的书,至今被国际学术界所称道;这个镇还是19世纪文学南社的发源地。今天这里保留了38处文化遗迹的历史景观。现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延续的传统文化:弹词丝弦宣卷、饮用阿婆茶、赛龙船、绣花鞋制作工艺等。当地还有著名的美食和小吃如万三猪蹄、温暖莲藕、白蛤汤、莼和鲈鱼汤等。

乌镇和西塘古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今,它们都还保留着中国晚清时期到民国初期的格局。这些古建筑大都沿河建造,形成精致独特的布局(图9)。这些建筑是在江南地区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们是江南地区古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乌镇、西塘的文化景观现状一直是地理、历史、社会、文化和习俗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沉淀的结果。此外,由于两镇的距离较近,人文和环境属性相似而成为友好镇,但是道路布局和建筑风格却有各自的特征。直镇保存了很多古建筑如桥梁、寺庙、名人故居、牌坊、古井等。这些建筑无论或高或低都构成了异常丰富的空间意境。这里的大型宅院布局合理、尺寸合宜、颜色优雅、装修精致。普通住宅看起来轻巧、简洁,沿街民居形成,前面的建筑做商店,后面的建筑作为居室或者作坊。

3.3 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

长江下游以南的海滨地区主要指的是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的一些地区。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农场品多样、经济富足。千百年来,这些古镇和古村落利用上天赐予的优厚的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出沿着水道和街道小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昆山市周庄镇、吴兴县的直镇、桐乡市的乌镇和嘉菩县的西塘古镇这四座古镇自身所表现出的一种迷人宁静、与周围的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令人称赞。更令人称道的是与其它江南村镇相比,在经济发展浪潮的冲击下,这四座古镇在总体布局、建筑风格、人文景观和传统生活方式方面还保持着原来的形态,实在令人钦佩。

直到今天,周庄、直、乌镇和西塘依旧保留着占西塘的总建筑面积的63%的古建筑群落(图10)。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从明清两代到民国时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都保存完好,例如供水系统、道路、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都处于最初的状态,从而具有原真性。数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因此,历史悠久的周庄、直、乌镇和西塘被人们称为江南古镇的“活化石”。

3.4 与其它古镇的不同之处

江浙四大古镇位于中国的长江三洲区域,众多的湖泊和无数的河流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南宋,从12~13世纪,许多古镇在苏、浙沿河应运而生。从明清两代在14~19世纪,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海滨古镇。与欧洲亚得里亚海小岛组成的威尼斯相比,江苏和浙江的海滨古镇都保留了古代的水村容貌且极具中国特色,而威尼斯水域则是经济发达、更具现代化、更具欧洲风味的城市。与中国其它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相比,江苏和浙江的古镇都处于江南半城市半农村的交界处,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产品交易、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

4 结语

江苏和浙江的周庄、直、乌镇、西塘四座古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富庶地区,这四座古镇历尽沧桑却依然保留着完好的历史风貌、地域文化和传统建筑特色。古老的先民们利用京杭大运河,围绕着河流和湖泊建造住宅并从事生产,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有限的空间、无限的传播 下一篇: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增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