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随手弹:琴瑟相和的欢快

时间:2022-06-24 08:31:00

作为钢琴二重奏的别称,“四手联弹”这种两个人共同在一架钢琴上演奏音乐作品、创造音乐的形式,无疑是在为演奏者提供合奏训练的机会。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四手联弹”,是使钢琴教学得以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音乐大师们对以合作形式表现音乐的重视也能看出,琴瑟相和是许多音乐学习者希望到达的境界。早在 两个世纪以前,“乐圣”贝多芬在把侄子交给车尔尼拜师学钢琴时,就叮嘱车尔尼要让侄子每天练习重奏作品;同一时代的“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出自他手的钢琴四手联弹创作作品就仅次于艺术歌曲。

依托“四手联弹”的概念,“天天艺术”的战略伙伴“颂乐文化”创新推出音乐娱乐书系列产品之“1+1”随手弹。传统、固有的观念认为,“四手联弹”是专业键盘乐技能学习者到达一定学习阶段时才会着手的练习或演奏形式,“1+1”随手弹曲集在策划之初就突破这个观念,希望产品能面向更多的准专业、业余钢琴爱好者。已陆续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与音乐书店上架的《阿拉蕾》与《小叮当》这两本曲集,就是全系列产品的先导。

选琴童自己爱听的歌

无论是以专业技能学习为目的还是纯粹业余爱好,练习钢琴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机械性、技术性的手指训练加上单人弹奏的乏味与孤独感、传统教材曲目的重复性,种种因素都容易让学习者丧失学习兴趣。从《阿拉蕾》与《小叮当》曲集的目录页上看到,动画片、儿童电影主题曲以及上世纪80年代至今儿童歌曲的流行与经典都收编其中,像《樱桃小丸子》、《世上只有妈妈好》、《童年》、《春天在哪里》、《健康歌》这样在孩子们当中不绝传唱的曲子,正是“天天艺术”与“颂乐文化”出版策划人别具匠心的体现。

用这些充满创意和想法的专业音乐人的话说,“选琴童自己爱听的歌,让孩子们主动投入到一支曲子的练习中,享受音乐的娱乐感,这远比命令他们演奏一支老师、教材指定的曲子来得有趣。” 选曲时,编辑从旋律、和声结构、配器、段落分配等多角度出发,从众多儿童题材歌曲中精选出52首被孩子们熟知又易于改编的作品。对比于市场上已有的根据古典作品、外国民歌改编的四手联弹曲集,“1+1”随手弹收揽的这52首依据儿童自身喜好和演奏能力甄选的、且经由音乐学院专家创作改编的曲目,如52枚颜色鲜明的花朵般流光溢彩,吸引孩子采摘。

旋律与伴奏难易分明

身为提倡“轻松演奏”的音乐娱乐书大系中的一员,降低专业难度、对业余爱好者不设门槛,既是“1+1”随手弹图书的策源,又是其终极理想。打开图书内页,读者会看到每首曲目前的键盘位置提示,它专门标注了由琴童演奏的旋律部分在该首作品所涉及的音区和音域。而根据扉页的编辑提示,正文处尺寸对比分明的大小谱,大谱为琴童准备,小则为伴奏部分的演奏者准备。

依据实际情景,演奏旋律部分的琴童学习程度较浅,独立演奏技能稍逊,而伴奏部分的演奏者技能较高,因此读者可以从谱面上明显区分这两个旋律与伴奏声部的难易。对初学阶段的琴童来说,完整演绎传统四手联弹曲集里的旋律部分不是易事,“1+1”随手弹曲集里旋律与伴奏部分难易分明的编配设置,很大程度上体恤了这些孩子。初学阶段,孩子和老师,或孩子与家长,同样能一同体会琴瑟相和的愉悦。

用音乐传授合作意识

娱乐、随意、互动,曲集策划人如此概括“1+1”随手弹要传播的理念。前文提到,单人弹奏的重复性与孤独感很容易让学习者心生厌倦,“1+1”随手弹则提供练习机会,促使演奏者找到让自己的弹奏与别人的弹奏和谐协调、浑然一体的方法。在合作练习之前,两人既要练习自己的声部,又要熟悉另一个声部,在合作过程中才能达到节奏协调,音乐和谐一致,才能注意到两人的主次互换,呼应对答、音量上的不同分配比例及多层次的力度控制等。

可以说,互动的弹奏要求两个演奏者均淡化自我表现,而这种淡化是为了强调既独立又合作的重要性,并非削弱。练习或娱乐过程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均可得到提升。同时,曲集策划人在编配中强调的简易旋律与完整伴奏的搭配,又保证作品不失原有的魅力。

让孩子从二人协作发出的和谐音中,感悟音乐的深刻、严谨与逻辑,并且身临其境地理解合作的意义,这些都是独奏曲集无法达到的高度。

不仅仅是孩子的娱乐

作为先导,《阿拉蕾》、《小叮当》已汲取到市场给予的有效反馈,出版策划人表示,“1+1”随手弹的思路不会仅仅局限在孩子这个群体。简单的旋律加较高程度的伴奏是“师生搭配”、“亲子搭配”的范式,而简单的旋律加简单的伴奏则适合“爱侣搭配”、“好友搭配”,尤其是中老年伴侣的合奏。面对当下日趋成熟的中老年文化消费市场,“1+1”随手弹在中老年人群的普及是指日可待的事。

上一篇:“破碎声音”乐队专访 下一篇:舒鸣做最真的音乐做最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