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独立学院高素质人才

时间:2022-06-24 07:29:10

全面发展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独立学院高素质人才

【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尚无经验可循,再加上其办学历史短,校园文化底子薄,学院更侧重于对校园硬件、教学设施等资源的投入,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成了一项受重视程度不高,支持指导力量不足,规划设计欠佳的工作,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44-1.5

校园文化是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文化活动风格、师生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发展创新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尚无经验可循,再加上其办学历史短,校园文化底子薄,学院更侧重于对校园硬件、教学设施等资源的投入,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成了一项受重视程度不高,支持指导力量不足,规划设计欠佳的工作,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具体表现在:

(一)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少文化内涵

独立学院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只是简单地复制母体学校的校园文化,没有依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自身优势,校园文化建设尚未深入,往往对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程度不高,仅停留在举办体育、文艺活动等显性文化上。体现独立学院精神和价值的隐形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完善,代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品牌”文化没有形成。

(二)学院的组织管理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独立学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虽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和组织管理,但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权有待进一步明确,各类规章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很多独立学院的学院制度基本上照搬母体学校,只是做些“缝缝补补”工作,造成学院制度“水土不服”。

(三)部分师生存在边缘心理,缺乏对独立学院文化体系的认同感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成绩较低,很多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有时认为自己不如母体学院的学生,或者降低对自身的要求。部分教师对学生也缺乏信心,在教学要求方面刻意降低很多。最终导致部分师生存在边缘心理,缺乏对独立学院文化体系的认同感。

(四)缺乏主流校园文化,缺乏校园文化活动的向心力

独立学院的大学精神尚未形成,虽然经过十年的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优势只益凸显.但代表独市学院灵魂的大学精神却至今仍未形成。当前,没有自己的校歌、校训和校徽等文化标识的独立学院仍普遍存在,没有自己明确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的独立学院也还存在。

二、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发展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它所处的环境、它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它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自身的目标密切相关。因此。独立学院根据发展现状及其自身特点,建设符合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园文化迫在眉睫。

(一)加强独立学院硬文化建设

1.搞好校园基本建设,赋予学校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建设

校园的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等都属于校园物质文化的范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独立学院文化建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建大楼、添设备,还应该赋予每一个建筑、每一部设备以人文精神,使其具有教育意义。

2.加强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制度规范性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学校成员的言行、维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确立良好的校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加强独立学院软文化建设

1.强化校风、学风和宿舍文化建设,形成独立学院特有的大学精神

(1)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特点,要大力加强校风建设。利用院报、广播电视、校园网和海报栏等舆论工具,加大校风建设的整体宣传攻势,形成一种与独立学院发展目标一致的小气候,使更多的人受到熏陶和感染。

(2)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学习风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增强自信心;以人为本,对学生采取“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坚持正面教育,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特别是对考风考纪方面的教育和奖惩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形成以勤奋、认真学习为荣,以懒惰、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

(3)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注重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督促检查,搞好总结讲评;根据宿舍文化自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以美化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美化宿舍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训练当中。

2.提高学生团体活动质量

学生团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学生文化活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和联系学生的纽带。把学生团体活动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加强其中文化性社团组织的建设,以增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和娱乐活动,通过学生社团的领导与组织,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磨练意志,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强调学生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关于学生职业规划的课堂。在新生入学时,重点强调职业生涯的发展应从大学生入校开始,介绍未来所学专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引导其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学会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目标;针对四年级学生,敦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总结,检验是否已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以及是否准备充分;或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等。

(三)增强教师的校园文化意识,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言行举止等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执行者和重要传播者,学生是校园文化最大的受益群体,因此,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推广好校园文化的首要条件。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院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了解,潜移默化中接受校园文化体系。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履行教师职责。

2.实现优秀师资传承,资深教师培养年轻教师

学院可以组织资深教师定期开办一些讲座,向年轻教师传授相关教学经验、科研技巧和专业知识。学院有意识地安排年轻教师经常去听资深教师讲课,让年轻教师在学习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宗新.论大学文化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0-13.

[2]张扬,张新明.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9):40-42.

[3]刘存刚,成晓晴.构建和谐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27-28.

[4]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6.

[5]张瑞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6]熊明亮.浅谈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7]陈慧敏.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4).

【作者简介】邹宁(1982-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院团委。高杨(1982- ):男,吉林四平人,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院团委。

上一篇:《综合布线》课程改革研究 下一篇:普通高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