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贺双卿诗词

时间:2022-06-24 04:29:08

浅论贺双卿诗词

摘要:关于“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诗词视角度特,清新脱俗,格调凄婉,实为中国诗词界的奇葩。

关键词:贺双卿 ;农事诗 ;词风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12-02

一、贺双卿诗词的特色

(一)视角独特。贺双卿诗词的写作视角独特,是以农妇眼光描写农事、农村生活的第一人。贺双卿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上。她的词虽只有十余首,但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农民女词人的典型形象。她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嫁于农村,劳作病痛、受苦受难于农村,最终病卒于农村,短短的一生尽在田间场头度过。她身为田家妇,填词全用田家语,朴实毫无铅华,直抒胸臆,一泻为快。

双卿夫家是江苏金坛绢山姓周的一位佃农,家境极为贫寒。其夫比双卿大10余岁,不识字,性情暴烈,好赌博,双卿规劝,他大发雷霆,把她推倒在灶房柴薪上。夫有狐操,污秽缝醒,常常不洗澡,“垢腻积颐项,揉可成丸,劝之浴,则大怒,双卿不敢言。”(《散记》卷二第34页)婆婆又非常凶狠,经常打骂虐待她。双卿自嫁到周家,承担着繁重的农事活与烦琐的家务活:晒谷、种瓜、采棉、挑菜、束草、汲水、春米、烷衣、做饭、送饭、缝衣、制鞋。到了秋季抢收,她更是辛苦忙碌:“纤手生服、指诉隐隐,时见血痕。”她的辛酸苦楚、一腔悲怨只有抒发在诗词中,她没钱买笔墨只有用粉书写于芦叶上、吉祥叶上、月季花叶上、芍药叶上、秋叶棠上、金凤花上,或以胭脂写于手帕上。她写诗词以叶不以纸,以粉不以墨,因叶易败,粉无胶易脱,她不愿留手迹于人间,只求心理得到暂时的平静与平衡。所以她的佳作大多流失,只有一小部分流传于世。在这仅存的劫后余作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它的文学、史实价值。她在《浣溪沙》中写到:

暖雨无情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有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词的上片意象很美,初夏的阵雨飘飞在山谷田野,已上场的新麦散发着阵阵清香,头上插花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可是,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里,词人却没有丝毫的喜悦。较弱的她要汲水种瓜,干完了农活,又要回家做饭,慢慢长日累得她腰酸背疼,四肢无力。这首词再结合《西青散记》卷二载:“九月末,天晴甚和,农者刘稻方息,围膝积圈,核稚如堵,妇女空室登场,昏旦操作。”何止是双卿,当时所有的农民们都起早贪黑的在土地里劳作,就连双卿那年迈挑剔的婆婆都“尚亲在场事”。连一直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们也都空室登场,昏旦操作了。把当时农人们紧张而又繁重的生活场景被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今年音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荆钗己卖酬方药,自削杨枝照水巷。

岁旱木棉花未发,杆寒枚冷铸空机。野莱自挑寒自洗,虽病奈何霜。

夜凉带病开窗坐,放月吹灯暗绩麻。饥禅冷艳枯桑叶,病碟低寻老韭花。

这是《和白罗诗九首》中的三首。诗句叙述着她的苦命与无奈,可她无力抗争,甚至还努力做一个恪尽妇道的好妻子,向粗俗的丈夫暗付一片柔情。丈夫外出打柴,她在家中牵挂担忧;家中无钱交租,她典尽自己的衣裙,尽量为丈夫留下敝体的棉衣,这里反映了广大农人的生存环境,尽管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尽牛马,流干血汗,但还是衣不蔽体,食不饱腹,住衡门,吃野菜,穿麻鞋。一遇天灾,农业歉收;染上疾病,缺乏劳力,东家又逼迫她家交租,贫病交加,她连“荆钗布裙”的生活也难以为继,不得不靠典卖为生。而她的辛酸苦楚、一腔悲怨只有发抒诗词中。

过去多是进步的具有侧隐之心的封建士大夫反映农民的生活苦况,但他们的毕竟是没有亲自经历过这样的生活,看到的只是表象,思想感情与农民隔着一层,所以就远不如贺双卿的诗词更具有泥土气息,把农民的贫穷痛苦表达得那样真实、深刻、感人!

(二)景物明情,语言奇妙。双卿之词妙用景物明情,语言富有独创性,又守格律,音韵和谐,实为中国词苑的奇葩。

双卿的词,没有华丽词藻,大多采用生活语言,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于自然景物中,揭示生活悲剧中所蕴藏的美质,创造出具有高度美学意义的境界。如她的《惜黄花慢(孤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惊,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阑,倦飞误宿平田。

词托咏孤雁,寄意遥深,情悲声苦,凄婉欲绝,实乃自抒身世之感。词中孤雁漂泊无依,分明是女词人自己一生孤苦凄凉的形象概括。作者以怜悯之心关怀着孤雁,似乎可以体会到它的孤独、它的无助,“暮霞散绮”,一只大雁孤独地飞翔于广袤的天际之中,“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作者以一颗细腻敏感而善良多情的心设想着孤雁的感受,对孤雁关怀备至,一往情深。作者怕听愁声,又同情孤雁飞得太远。而这孤雁离开最喜欢芦芦花渚,原来是素霜已冷,又不愿成双成对的鸥鹭相怜,虽然凤凰这同伴还不错,却也不可能结成姻缘,此地多留无益。 尤其下片殷勤寄语,无一不是发自肺腑,仿佛与一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己共诉衷肠。篇中句句写孤雁,句句不离人。落墨虽在雁,意旨却在人,人雁相通,浑然一体。结语“夜未阑,倦飞误宿平田”,正是女词人明珠暗投,误落田家不幸命运的真实写照。哀哉孤雁,悲哉双卿!下片是先由作者观望孤雁,现在田里也没有野食,猎人又伺机而动,还不如随边便找个“一沙半水”先栖息下来。不过,这孤雁自有它的伤心之处,终究夜半误宿了荒野的平田,饥寒已是无法避免的了。清代陈廷焯评曰:“此词悲怨而忠厚,读竟令人泣数行下。”

双卿的语言具有独创性,她运用极其自然的语言来写她的种种幽深情怀。写劳茜后的憔悴愁容是“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望江南》之二)就近于明说。“镜里相看,自惊瘦亨亨。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就明白如话,爽朗流畅,朴素而不雕饰,天然而有节奏。懒鸡“凝雪猜霜,伯雨贪晴,最闲时候妾偏忙。”“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终日辛劳,写得温柔敦厚。至于“夜未闲,倦飞便宿平田。”“相看久,朦胧成睡,睡去空惊。”徐乃昌在《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评曰“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她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复杂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自己思想感情有起伏变化。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送韩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身身世世,暮暮朝朝?

大家知道的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写出她国破家亡,孤苦悲伤的愁怀。真是“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而双卿的这首词,继承了正宗的深幽沉郁的婉约风格。通篇语言质朴,既是叠字组句,又是叠字成篇,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缠绵悱恻,旋律优美,可谓情苦词哀,已达极致。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 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双卿在其它词中也多用叠字向世人传达着她的一腔苦情,将叠字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二、贺双卿诗词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一)内容上。双卿对农村生活的熟悉与自己的不辛遭遇、苦难身世相碰击,开拓了一女性细腻的视角描写农村生活的题材。塑造了农家每晚用的油灯、广裹土地上的孤雁样典型的艺术形象,以及小窗的“风”、天涯的“冷云”、倚薪时的“寒雨”等农村特定环境中的这些事物,无不饱含愁,满载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例如:

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残更。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相看久(人),朦胧成睡,睡去还(空)惊。

――《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

这是有一次,因劝谏丈夫,反给丈夫禁闭在厨房里,只有一盏半明不灭的残灯作着她,引起了她的幽怨,写下了这心弦的哀音。

作者通过对残灯的观察、描绘,创造出凄凉的氛围。夜晚,万籁寂无声,暮色中一盏残灯摇曳闪烁微弱的灯光,孤独凄冷,“独自恹恹耿耿”的残灯,如同灯下柔弱孤寂的作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无人陪伴的夜晚,有了残灯的相随,亦可聊以。只是,他们的命运是那么的相似,一个是即将熄灭的残灯,一个是被折磨、被伤害的双卿。看灯,也是在看自己,哀悼残灯的命运,也是在感叹自身的不幸,词中虽没有直言控诉压迫她的恶势力,然而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一个封建社会中受尽侮辱、欺凌的女子的血和泪。而双卿的处境也反映了当时夫权压迫下万千女子的不幸遭遇。

(二)艺术上。双卿诗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田家本色”与“当行本色”交融浑成的幽渺神韵。具有不凡的艺术手腕,高超的艺术特色。 看这首《孤鸾(病中)》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折痕边,断丝双损。玉腕近看如茧(兰),可香腮还嫩。 算一生凄楚也拚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东(风)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在这首词中,她用毫无雕琢的质朴语言和那无可奈何的口吻,以巧妙地比喻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既通俗自然又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惨命运,引起人们对弱女子的无限同情和对悍夫恶姑的异常憎恨。同时又将乡村人民紧张而繁忙的劳动生活展现了出来。

作为农家第一女词人,双卿的词作可以说是开拓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女性笔触和女性眼光描写农村生活和农妇情感的先河,填补了这一题材方面的空白。而且她在题材的拓展上与艺术的创新上都为中国词学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而后世竟然没有继承其“衣钵”着,所以她的作品更显得拟足珍贵。更值得广大的专家学者去研究发现其在平凡生活中所留下来的不平词作。

三、结语

总之,无论在文学史上无论从作者身份,还是从题材的开拓、视角的选取等方面来看,贺双卿都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第一人。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研究贺双卿及其诗词都能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发和新的收获。随着研究贺双卿其人其诗词的专家学者日益增多,她的诗词逐渐被世人知道、认可,其文学价值也日益被重视。她确是千年词苑中一株饱经风霜、傲然挺立的奇葩。她以扑朔迷离的身世,真实感人、缠绵悱恻、意境幽深的诗词,给我们文学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胡适.贺双卿考:胡适文存三集卷八[M].黄山:黄山书社.1996年版.

[2]张国擎.绢山寻踪―清代女词人贺双卿考辨[M].镇江师专学报.1985(02).

[3]张永鑫.质疑[J].苏州大学学报.1988(03).

[4]严迪昌.与疑事辨[J].泰安师专学报.1999(01).

[5]李金坤.贺双卿考辨[J].中国韵文学刊.2000(02).

上一篇:论当代建筑及园林景观中的新生军――玻璃 下一篇:略谈唐三彩之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