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

时间:2022-06-24 03:48:30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已是大势所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打造和谐课堂的一种最有效方法。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性为学习数学的难度定了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就要求师与生有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尤为突出,且势在必行。如何让数学课堂不再死板枯燥,是现如今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又能合作互动的场所,主要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鼓励互动;区别教学层次,广泛互动;把握教育时机,适时互动等几方面来阐述如何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问题。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有效课堂;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开发学生大脑智力,要求师与生有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权威人士定义: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和沟通的过程。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鼓励互动

建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感到心灵的安全与自由,才敢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课堂上真正的互动才能有效达成。

数学学习本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放开他们,只是必要时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尽情去发挥、去想象。每一项结果都是他们亲身实践得出的,教师站在一边为他们一边引导一边加油打气,每一个结论都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能不提示就不提示。最后小组讨论后有结果了,教师再与学生讨论,直至真理出现。这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合作的关系能够真正轻松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区别教学层次,广泛互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是在唱独角戏。新课改下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要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才能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知识和感情层面才能产生碰撞和共鸣,让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形成实质上的互动,区别教学层次,广泛互动。那么,应该如何去实现呢?

1.选择数学教学中的方法分层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互动的主体,学生可以主动的“动”,但基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如果没有教师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得有创意。那么,什么时候“出击”形成互动呢?主要有:遇到困难时,提供辅助信息,授予思路;自满时,恰当增设小阻碍;遇到挫折时,给指出成功的方向。

2.落实数学教学中的知识分层

相同的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做出适当的变化;对程度好的学生则进行引申拓展,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教师要具有发展的长远眼光,将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问题借助现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经验进行解答,从而在提升能力中形成应用习惯。

例题: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x>0)。

探索研究:(1)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y=x+(x>0)的图象性质。①画出函数图象;②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y=x+(x>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2)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在九年级下册学生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配方法的探索,把“周长一定的矩形,如何围面积最大”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本题的问题情境将上述问题改编为“面积一定的矩形,如何围周长最小”的问题,学生自然联想到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但建立的函数模型却不是教材中所研究的任何一种模型,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索新函数的性质,所以本题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

(1)通过描点作图。然后分析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2)仿(1)②通过配方得到。

解:(1)①函数y=x+(x>0)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②y=x+=()2+()2

=()2+()2-2・+2・=(-)2+2

当-=0,即x=1时,函数y=x+(x>0)的最小值为2。

(2)由(1)②y=2(x+)=2[()2+()2]

=2[()2+()2-2・+2・]

=2(-)2+4

当-=0,即x=时,函数y=2(x+)(x>0)的最小值为4。

当该矩形的长为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4。

在探究性问题等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从知识生长点及疑点、难点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上升到理论的点拨和学法指导,也就是因材施教。

三、把握教育时机,适时互动

教师作为课堂控制者能正确把握互动的时机,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积极的教学氛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懂得适时把握,紧抓教育最佳时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1.在知识衍生点处互动

数学课堂中,受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限制,学生对某些概念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螺旋式上升的。此时,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认知程度,抓住互动的时机,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引入学习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像我们在讲述“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在班上告诉自己坐在第几行第几列等,之后再讲述直角坐标系的理论时就很容易让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

2.在问题模糊处互动

严谨的数学知识,有些内容是会相互交叉和叠加。而此时,就容易产生知识的模糊点,学生不能准确消化理解知识点,模棱两可。此时,教师就要确定学生认识上模糊的地方来创设互动的时机,让他们能正确地掌握教材,明辨是非,防止错误认识的产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课堂上教师通过解惑、提问等方式传递认知信息,学生在接到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加工,把结果再反馈给教师,双方共同筑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回路。当学生在知识的相互交叉和叠加时产生的模糊点,教师就要确定学生认识上模糊的地方来创设互动的时机,明辨是非,形成良性循环,达到预期效果。

3.在巧系生活时互动

数学是一门为实际生活服务的学科,对于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利用互动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数轴”这一概念时,可以先引入利用温度计测量室温这一小型课堂实验。温度计具备了数轴的三个基本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方向,学生在进行温度测量时,首先接触了这些概念,在接受书面的引入时就会产生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数学概念的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概念,加速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感性认识的过程,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知识不同学生情况,选择教法、学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教与学和谐共同发展,产生教与学的高效益。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与快乐,便会激起在一次追求成功的信念和力量。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不断地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又能合作互动的场所,作为教师始终要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参考文献:

[1]邢世海.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J].教育研究学刊杂志,2011(6).

[2]李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0.

[3]吕传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中学)

上一篇:多管齐下转化英语学困生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