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穹,城市金钟罩?

时间:2022-06-24 01:26:15

铁穹,城市金钟罩?

2012年11月17日,以军首次在特拉维夫部署第五套改进型“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并成功拦截一枚火箭弹。据统计,此前3天以军遭737枚火箭弹袭击,245枚被“铁穹”拦截。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研究员扎基·沙洛姆称,有了“铁穹”这样的有效防御措施,以方今后在应对火箭弹威胁时更有灵活性,不必以大规模军事行动还击火箭弹袭击,掌握了防御的主动权,避免被动涉入战争。作为一种战术防御装备,“铁穹”对以色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改变传统战争的“游戏规则”。

铸就“铁穹”始末

自2001年以来,以色列南部一直受到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袭击。2006年以色列对真主党游击队的战争期间,黎巴嫩向包括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在内的以北部地区发射了约4 000枚火箭弹。造成了44名平民死亡,迫使25万以色列人被疏散至其他地区,同时大约有100万以色列人不得不躲进帐篷或者防空设施。火箭弹俨然成为以色列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为此,2007年2月,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斯选择“铁穹”系统作为其多层次导弹防御系统项目中的低层防御系统。

该系统的研制得到以色列国防部武器与技术基础发展部的支持,具体研制由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以色列航宇工业公司埃尔塔系统子公司以及埃姆普瑞斯特系统公司共同承担。“铁穹”主要用于拦截射向人口密集区的黎巴嫩真主党以及加沙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发射的射程在4到70 千米范围的“卡桑”、“喀秋莎”等短程火箭弹。

2008年7月,该系统的拦截导弹“塔米尔”进行了测试。2009年3月,系统完成对“冰雹”火箭弹的模拟拦截测试。2009年7月,“铁穹”首次接受“金属碰金属”试验。2010年1月,“铁穹”首次同时应对多个威胁,系统多弹齐发,成功拦截了所有目标,验证了“铁穹”的防御能力。2010年7月,“铁穹”与空军的其他防空系统协同,以完全实战模式同时击落了来自不同方向的大批危险目标。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该系统的研发已全面结束,可正式服役。但以内部对其成本和有效性存在争论,使得军方在完成系统测试后迟迟没有部署。

2011年2月,“铁穹”成功拦截、摧毁了根据5种不同的情境发射的不同射程的火箭弹靶弹。2011年3月以巴双方冲突升级,加沙的武装人员发射了近百枚火箭弹,造成数人受伤,多处房屋受损。以南部居民和媒体批评政府和军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御火箭弹袭击。在巨大的公众压力下,以军3月27日在南部城市贝尔谢巴附近部署了第一套“铁穹”防御系统。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的反火箭弹系统,“铁穹”从设计之初到研制成功,以及部署计划,一改再改一直都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截止目前以军已在以境内部署了5套“铁穹”系统。

“铁穹”系统解析

“铁穹”名称会令人联想一个保护罩罩住一座城市,所谓“城市金钟罩”。每套“铁穹”系统主要由一部识别来袭目标的火力控制雷达、作战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和一个便携式导弹发射装置组成。这一系统机动性强,几个小时内可转移和重新组装。每套系统配备数十枚高机动性导弹,每套“铁穹”耗费大约5 000万美元,每枚导弹成本至少6.2万美元。“铁穹”可自动探测来袭火箭弹是否朝向人口稠密地区,对于不构成威胁的火箭弹,“铁穹”会选择忽略不计,对其置之不理。否则将发射导弹拦截,空中摧毁目标。

“铁穹”配备的雷达为EL/M-2084多任务雷达,这是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埃尔塔系统分公司研发,被以军称作RAZ,雷达安装在六轮卡车的后部。该雷达能够对从黎巴嫩或加沙地带攻击以色列领土的所有高弹道火箭弹或导弹进行预警,可探测、跟踪和预测来袭迫击炮弹及火箭弹的轨迹,并精确计算出每种威胁的空间位置。雷达识别系统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能分辨出哪些来袭的火箭弹可能落入人口稠密地区。该雷达对火箭弹的探测距离为100千米,目标处理能力为每分钟200枚(在50千米距离上的定位误差为125米);对飞机和导弹的探测距离为350千米,目标处理能力为每分钟1 200个;覆盖范围(方位)在扇扫模式下为90°,在旋转模式下为360°;高低范围为正负40°。该雷达可完全集成到以军的“猎手”(Tzayad)数字化陆军项目中。试验已经证明该系统具有在导弹发射后20秒的时间内传输目标精准坐标的能力。

雷达探测到目标弹道信息后转至作战管理/武器控制(BMC)系统,BMC系统做信息分析,计算预计的弹着点,进行拦截分配,并在拦截导弹飞行过程中为其提供目标弹道的更新信息。BMC系统能够对威胁优先排序,首先迎击威胁较大的目标,如确定来袭弹药将坠落在无人区域,便不会发射拦截导弹。整套BMC系统也安装在卡车上。

每套“铁穹”配6部发射装置,每个发射装置携带约20枚“塔米尔”小型雷达制导导弹。导弹携带助推火箭发动机,在拦截时为导弹提供额外的动力,配有光电传感器和转向舵,使其具有高机动性。导弹在飞行中接受地面的中段制导,射频导引头负责终段制导。导弹长3米,质量90千克,直径160毫米,安装有“命中即摧毁”战斗部。拦截目标时基本采用“命中杀伤”攻击方式,尽可能地将目标击落在更远的地方,避免弹片残骸坠落到以色列的城市中。同时弹头上还装有近炸引信,一旦导弹没有击中目标,在与目标交错的瞬间,该触发装置可引爆弹头将目标击毁。

“铁穹”系统的交战时间非常短,在敌方火箭弹发射后5秒内,系统雷达就能发现目标, BMC系统在5秒内可建立一套可靠的目标跟踪路径。敌方火箭弹发射约15秒后,拦截导弹发射,在飞行约20秒,即拦截前2秒时,雷达导引头被激活,控制导弹实施攻击,此时导弹速度大约为800~1 000米/秒。1套“铁穹”系统可保护一个典型的以色列城镇周围15倍区域的范围(约150平方千米),可对15千米以外速度达300米/秒的威胁实施拦截,目标包括炮弹、火箭弹和155毫米口径弹药等。在雨天、沙尘和多云等环境下“铁穹”仍可有效作战。由于系统装备都安装在卡车或拖车上,“铁穹”机动性较强,可在12小时内迅速部署到发射阵地,对战略性基础设施、人口密集区或关键性军事目标实施保护。一旦天线完成部署,数据链与指挥中心有效连通,“铁穹”即可在2分钟内发射导弹。

“铁穹”下的巴以冲突

2012年3月9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随即加沙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展开报复行动,在4天时间内向以南部发射超过200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这其实是近些年来巴以冲突的最常见场景。不过,有了新武器的护卫,再面对加沙高密度的“火箭弹雨”时,“铁穹”拦截成功率达90%左右,以色列仅有数人受轻伤,保持了奇迹般的低伤亡率。如此一来,以色列居民不再“跑防空洞”了,警报响起反而往屋顶跑,围观“铁穹”拦截火箭弹的壮观景象,甚至有人带着啤酒和沙滩椅!

对这一独门秘器,以军防空部队司令多龙·加维什准将赞许有加称“‘铁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防御系统,不光我们从未有过,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能在这种(短)距离内拦截火箭弹的防御系统”。当然也有人质疑用价值数万美金的拦截弹来对付仅千元的火箭弹是否太过浪费。杀鸡用牛刀看似不太划算,可一旦火箭弹未被拦截落入人口密集区造成人员伤亡或城市基础设施损毁,那损失就可能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了。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铁穹”的有效拦截使得以色列不必被动陷入大规模的地面战,从而节省的开支应是数亿美元量级的。

以色列国防军(IDF)计划部署总共10个“铁穹”导弹连,其中6个将由IDF的预备役部队组成,其余4个为正规军编制。受经费和人员限制,目前尚未启动。也有消息称,以色列正研究将“铁穹”的射程从70千米增至250千米,以增大每套系统的覆盖面积,从而降低总的装备数量。

目前,以色列正在打造一套完整的火箭弹和导弹防御体系。第一层是用于拦截短程火箭弹的“铁穹”防御系统,第二层针对黎巴嫩真主党部署在边境的数万枚射程40至300千米中远程火箭弹或导弹的“大卫弹弓”系统仍在研发,由拉斐尔公司与美国雷神公司合作研制。第三层,在弹道导弹防御方面,以军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各部署了一套改进后的“箭”式2型系统,正在研发中的3型系统将具备在大气层外拦截导弹的能力。

上一篇:Comparison on the Study of Style between Wi... 下一篇:广场革命与歼10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