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22-06-24 12:09:31

浅议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英语课堂中,虽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摈弃,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课堂中的提问仍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设置提问,使之不流于形式,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索,并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是需要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关键词】英语课 课堂提问 设置技巧

随着新课程在我国全面实施,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课堂中的问题也应根据这一目标进行设计。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英语课堂的提问技巧缺乏研究与探索,没有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没有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问题类型,没有使用适当的提问策略,英语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缺乏实用价值。教师的提问必须既讲究艺术性,又讲究实用性。本文拟对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技巧做简单分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技巧一: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选择合理的提问方式。

1.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问题不预设任何答案,没有限制,没有框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开放式提问用于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做出反应,能避免阻塞学生的思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

封闭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有限制的。封闭式提问可用于指导学生定向思考,并能促使讨论沿着正常的轨道进行。

请比较下面两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

T: Do you like this story?

Ss: Yes.

T: Do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Ss: Yes./No.

T: Do your classmates ever do anything that disturbs you?

Ss: Yes./ No. (接着课堂陷入沉默)教学片段二:

T: Is it important to get on well with other people?

Ss: Yes.

T: What will you do if one of your classmates doesn’t understand or hurts you?

比较这两个教学片段,在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时,片段二中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one of your classmates doesn’t understand or hurts you? 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既提高了兴趣,又锻炼了表达能力。片段一中教师的提问堵塞了学生的思路,也使课堂教学进入了瓶颈。但是并非开放式提问总是优于封闭式提问。

例如在学习英语动词时态这个单元时,如果教师只需要学生复习上节课已经学习过的几种动词时态,以便展开练习,就可以采用封闭式提问,让学生列出相应时态下的动词形式。这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节省了课堂时间。

2.直接式提问和间接式提问。直接式提问是指提问时直接指明问题的回答者,问题答案也很明确。直接提问针对个体,可以让不爱说话或不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加入课堂讨论中来,可以通过利用某种“行家”意见,推动讨论向前进。有时还可以制止无关的交谈或不适当的活动。如针对一些上课容易走神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将其“拉”回到课堂中来。

或者当讨论到某个生活中的小常识时,如果让班级中这方面的行家生活委员给大家作解释,学习效果会更好。

间接式提问是指问题面向所有学生,问题答案不唯一,教师有时可引导学生指向某个预设答案。间接提问针对整体,用于发动和刺激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刺激那就要从让学生感兴趣入手,巧设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片段:

T: I am very excited because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and I can go traveling. Last summer, I went to a very interesting place. (Showing some pictur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

Ss: Huangshan.

T: Girls, can you guess what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to me during the holiday?

教师借助最后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假期旅游话题的兴趣,通过猜测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插曲,充实假期之旅的内容,为即将展开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做好了铺垫和热身。

3.反向式提问和传递式提问。反向式提问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马上作答,而是巧妙地反问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先思考,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做分析与补充。反向式提问用于激励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设身处地想问题,还可以去除障碍或难题。如在学习莫泊桑的“The Necklace” 一文时,如果学生问 “ What’s the narrator’s purpose to write this article?” 教师就可以随即反问学生“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ilda?””Can you describe the society which she lived in?”问到这里,学生提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在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时提出了两个较容易的问题反问他。

传递式提问是指教师将一个学生的问题交由其他学生回答。传递式提问有利于建立一种共同交流心得的气氛,提高集体参与度,还可制止个别占着话题不停的局面的发生。如在学习侦探小说“The Glove”一文时,有学生就提出文章第一段交代了犯罪现场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必要,教师就可以将问题传递给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成为有米可炊的巧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阅读积累 更新观念

对于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要引导他们写出新颖有创意、感情真挚细腻、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文来,绝非易事。即使偶有几篇佳作,也实属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既有教师的因素,又有学生的因素。

第一,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是看闲书。学生较多的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课文分析讲解,学生接触到的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作用的东西又太少,久而久之学生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第二,学生生活单调。单调的学习让学生缺少了对生活的感知。作文就是对生活的再现和创造,没有生活的感知,学生又如何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三,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教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仅凭一本教科书来教学,或当堂或课外布置一篇作文,学生或前或后断断续续地把作文交上。另外,布置作文时又缺乏科学性,不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地进行训练,势必造成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本身是学生的一种潜能,它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作文才会成为学生心灵释放的载体、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

其次,学生的兴趣建立了,那么作文这口锅里的“米”从何而来呢?怎么开展训练,学生才能积累比较丰富的素材,才能学会选取合适的素材入文呢?结合农村学校目前的师资及农村学生的学习状况,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做好平时阅读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这一目的,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养成阅读持久性,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在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的情况下,要动员学生主动去买课外书,或开设班级小图书馆,学生互换课外书来读。

第二,坚持勤奋练笔。

1.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结合。在实际的练笔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课内作文序列化和课外练笔多样化相结合。主要方法是根据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严格进行序列化训练。这样的训练,多在课内进行。至于课外练笔,花样就更多了,诸如写日记、周记,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组织作文竞赛等。

2.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克服作文训练的随意性和无序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包括题型训练、文体训练、应用文训练、片段训练、专项(特指小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拟题训练)训练和主题(教师规定中心)训练。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各类不同文体的特点,有自己心目中经典文章的模型,无论是拟题、文章的结构、中心的确立还是过渡句(段)的使用等等技巧,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首先更新观念。

第一,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认真上好每节作文课。其实,每个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都认真对待作文教学,但为什么作文教学的效果一直不明显呢?我也尝试了多个名家介绍的好的作文教学方法,但结果没什么特别之处,仔细想想,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可行的方法还是因材施教。

第二,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传统的作文批改单一呆板,方法陈旧。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学生批改与教师讲评结合,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统一命题作文,要求教师灵活批改,及时讲评。为了使学生批改与教师讲评相结合,可采用作文评改“三为主”的方法,即:批改以学生为主;讲评以教师为主;无论是批改还是讲评,都要以差生为主。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积累可谓是作文素材的播种时期,练笔应用则是在积累素材的“粮食”里取“米”的过程,解决了这两个作文的基本环节,学生储蓄的作文素材自然丰富了,选材立意构思就会灵活开阔起来,作文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那么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会成为“有米可炊的巧妇”。

上一篇:谈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班主任管理法 下一篇:别让模式抹杀了历史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