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时间:2022-06-24 11:41:51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摘 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发展,同时,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就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的有效措施展开具体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足过去;放眼未来;联系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培养的重要综合科目,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品德素质,同时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课程教育改革的条件下,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从而提高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有效性呢?

一、立足过去,放眼未来

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来看,其教材设计的思路实际上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即

思想品德是历史某一方面的缩影。因此,开展相应的思想品德学习,实际上是对我国历史上政治的发展展开了一个讲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但对这些表面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最终目的上,其实旨在提高学生利用政治常识进行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这一层面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而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现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见力。比如:就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全一册“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来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只是将教材的相关内容给学生讲述一遍,然后再结合一些先进人物的先进事例进行相关讲解,这一课程内容就算结束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参与的主动权,他们扮演的角色只是被动的接受者。面对这样一种教学现状,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样是这样一章内容,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英雄或者楷模的光辉事迹进行论述。这部分论述仅仅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引入而已,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开展合理的合作教学以及游戏教学,让学生对现阶段社会中人们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展开讨论,结合这些现象,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去获取相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独立思考方式的兴趣,进而提高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

二、理论联系实际

除了“立足过去,放眼未来”教学思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之外,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以及生活阶层的差异,许多学生对于书本中所提到的一些品德或者是道德实践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就显得异常空泛,学生不仅无法建立起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无法理解这些政治知识的意义所在。鉴于这种情况,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将书本教材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起相应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转移能力,为其创新意识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这样,不仅能有效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手段,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就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结合具体的实例,为学生讲解公平和正义的释义,在学生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启发学生去了解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有效的合作教学或者是实例分析教学,让学生去思考现今社会背景下该如何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样不仅能将知识具体化,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的锻炼与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教育原则,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除了这两点原则之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思维创新的点进行有效启发,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从根本上转变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高谏.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1(32):68.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下一篇:新教材必修5 Unit 3 Reading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