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的CT诊断价值

时间:2022-06-24 08:10:09

食道癌的CT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食道癌CT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3例食道癌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其中鳞癌21例,腺癌2例;CT表现:食道管壁环形增厚14例,管壁偏侧性增厚3例;食道腔内肿块6例;肿瘤与气管、支气管间脂肪层消失9例,肿瘤与主动脉间脂肪层存在15例,脂肪层消失8例。 结论CT对早期食道癌诊断意义不大,对中晚期食道癌的侵犯范围、分期 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食道癌;体层摄影术

本文通过对23例病理活检证实的食道癌患者CT分析,找出食道癌CT表现特点,并与纤维胃镜比较,从而对食道癌作出正确诊断。

1 材料和方法

本文收集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23例食道癌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活检病理证实,腺癌2例,鳞癌21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36~75岁,平均55岁。其中10例术后6月~2年CT复查,4例出现肿瘤复发。采用西门子 SOMATOM Esprit+全身螺旋CT扫描机,层厚5 mm,1.5螺距,增强扫描方法以3 ml/s的速度静脉注射碘海醇(欧乃派克)100 ml后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颈4段扫描至贲门部。扫描前20~30 min口服1.5%泛影普胺500 ml,扫描前再口服同浓度溶液200~300 ml,使胃扩张程度保持一致。

2 结果

2.1 肿瘤的部位及长度的判断 CT对肿瘤部位判断完全正确,食管上段癌4例,食管中段癌12例,食道下段癌7例;对肿瘤长度的判定基本准确,肿瘤长度在5~14 cm间。

2.2 食道癌的CT表现 主要为管壁增厚,管腔内肿块及梗阻以上食道不同程度扩张,纵隔内淋巴结转移。对23例CT图像的观察结果:20例CT图像中能够明确有食道癌,肿瘤与气管、支气管间脂肪层消失9例,手术证实全部受侵;肿瘤与主动脉间脂肪层存在15例,脂肪层消失8例,其中肿瘤与主动脉接触的面积2/7者3例,手术证实均受侵,1/7~2/7之间者3例,手术证实1例受侵;肿瘤与心包间脂肪层消失2例,手术证实1例受侵。

2.3 远处转移 本组患者中,肝转移2例,肺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2例,纵隔内淋巴结转移4例。

2.4 CT分期 根据Moss,Reining等食道癌的分期,本组病例无1例属于I期食道癌,II期14例,III期有3例,IV期6例。

3 讨论

3.1 食道癌的分段标准(UICC) ①颈段自环状软骨到胸腔入口(胸骨上切迹)(距上切齿18 cm左右);②胸内分三段:胸上段从胸腔入口到气管分叉(距上切齿约24 cm);胸中段为将气管分叉到食管胃交界部全长二等分之上半部(下界距上切齿约32 cm);胸下段为上述二等分之下半部(下界距上切齿约40 cm)。食道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3.2 食道癌CT表现 ①显示管壁厚度变化,因食管扩张程度不同,故食管壁厚薄显示不一,通常5 mm者为壁增厚。本组资料示管壁厚度为5~14 mm,平均10 mm;② 食道扩张,梗阻以上食道明显扩张,同时伴有积液,形成气液平面;③食道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表示病变存在。本组有4例,气管受压与肿块分界不清,未能手术切除;肿块与主动脉的脂肪间隙消失,表明主动脉可能受侵犯,肿块包绕主动脉多少可判断其是否侵犯主动脉,包绕主动脉面积越多,侵犯机率越大。根据本组资料,笔者认为,肿块包绕主动脉面积2/7者,肿瘤不能切除。此外,CT增强扫描更能清楚显示周围脂肪情况,从而判断肿块是否侵犯周围器官;④食道癌扩散及转移术前判断有无转移对制订治疗方案很有价值。有学者认为如果胸腔淋巴结>1.0 cm、锁骨下淋巴结>0.6 cm、腹腔淋巴结>0.8 cm就是病理性肿大[1]。但临床实践证明增大的淋巴结不一定是转移性的、而转移的淋巴结也并不一定肿大;血行转移较晚,食道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肝脏35%,肺脏20%,骨骼9%,肾上腺和脑各2%,心包、胸膜、软组织、胃、胰腺和脾各1%[2]。 CT的密度分辨率较高,通过CT扫描术前就可发现食道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在术中就可清扫淋巴结,如有远处淋巴结、脏器浸润或转移,是否手术就需慎重考虑。本组有1例术前发现有肺门受浸润而未能切除,另有1例术中发现两肺已有转移,术后7 d患者去世。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

3.3 食道癌的CT分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Moss,Reining等将食道癌分为4期:Ⅰ期CT表现为食管腔内肿块或食管壁厚度在3~5 mm之间:Ⅱ期为局部或环形食管壁厚度>5 mm,Ⅲ期为食管壁增厚伴邻近纵隔结构的侵犯,包括气管、主支气管、主动脉或心包等。Ⅳ期为任何局部病变伴有远处脏器和淋巴结转移。本组Ⅰ~Ⅱ患者可行手术切除,Ⅲ期患者有2例行手术治疗,但有1例仅行探察术、Ⅳ期均行保守治疗,即放疗和化疗。CT对评价病灶的可切除性和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意义较大:但对微小病灶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的发现有其局限性,不能区分早期肿瘤在食道壁内浸润的程度,特别是对一些食道壁不增厚或增厚不明显的早期食道癌,CT难以发现病变;对邻近周围组织脏器及脂肪层的侵犯判断,常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本组病例与手术的符合率较低,只有47%。

3.4 食道癌术后复发的CT作用 食道癌术后复发率高达30%~50%,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随访发现术后复发4例.为术后6月~2年发现复发,均为食道与胃吻合术后,准确率为76%。低于国外报道为87%~88%。建议使用国外学者提出的术后3个月进行CT扫描作为基准. 以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CT,密切动态CT检查。对于术后复发的诊断。则应CT密切动态观察、结合临床CEA动态监测.是进一步确诊的有效方法。

总之,CT对食道癌诊断的主要价值是显示晚期患者的腔外脏器侵犯范围、远处转移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外科剖腹探查。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术后复查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解建,王连生,孟凡利.食管及上消化道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分析.实用肿瘤杂志,1998,13(1):460-461.

[2] 赵心明,孙伟,蒋力明,等.螺旋CT及其平面重建技术对判定食管癌侵犯周围结构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885-886.

上一篇: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