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君爱之星火可以燎原

时间:2022-06-24 07:23:07

从企业家到慈善家,李爱君历经16载风雨磨砺,玉汝于成。在位于宝安西乡桃源大厦7楼她的宽敞明亮的董事长办公室里,身后墙上是一个大大的“爱”字,沉静优雅、极少谈及自己身世的李爱君首次敞开心扉,袒露了她从一个“党的女儿”到一名成功企业家再到一名“爱的使者”的化茧成蝶的嬗变历程。

“两毛钱”和“四百万”的故事”

1956年,河南发生自然灾害。一位母亲的临终托孤,使李爱君在一夜之间完成了从一名孤儿到“党的女儿”的转变。10年后,风暴席卷全国,养父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不谙时事的李爱君又一下子从幸福家园跌落回社会最底层。忆及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李爱君的目光变得深邃,她说,在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包含着艰苦与困难的奋斗历程。我们应学会在解决困难中求生存,在历练意志中求发展。

“爱是一种道德,爱是一种责任的精神升华。爱要发自你真心所有。”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李爱君说起了44年前一场大地震。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6.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发生的第一次大地震。当时,年仅10岁的李爱君已被迫离开养父母,回到河南许昌外婆身边生活。当学校号召为灾区捐款时,贫困的外婆拿不出钱给担任班干部的李爱君去捐款。一天,在排队打酱油时,排在前面的一位老爷爷从口袋里掏钱时,不小心掉了两毛钱,排在他后面的李爱君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用脚死死踩住,等到四下无人了,她才赶紧捡起来,下午放学后就兴冲冲地交到老师手里。事情很快败露,老师不仅责令她把钱退还回去,还要求她以《记一件难忘的小事》为题,写到作文里,并作为范文让她当堂朗读。

这件事情已过去40多年了,李爱君仍记忆犹新。她说,老师和外婆的教诲让她明白了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爱是要付出你的真实所有,人不能为追求荣誉而虚荣。犯了错误,就要勇敢面对,坚决改正,而不能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否则只能是一错再错,永远错下去而无可救药。

1992年,深圳航空城东区(即现在的桃源居社区)项目开发启动,当时李爱君是外方高级代表,负责法律顾问和项目投融资管理工作,从此她跟地产结下不解之缘。李爱君用坦诚、博学、关爱的言语娓娓述说着创业的艰辛和感悟,那璞玉般纯真的爱,那历经磨难而不灭其志的美,发人深思,让人震撼,更令人久久回味。

回首当年桃源居初建时的景象,令人不胜唏嘘。这个地块自规划伊始就“先天不足”:由于《航空法》与《规划法》对机场周边航空净高限制的规定,此规划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为此,桃源居项目被迫9次调整规划,以至到1994年才拿到土地开发证。而正在此时,国内房地产开始进入史无前例的严厉调控期,原任股东也因违反国家相关金融政策而被限令撤资。1995年,李爱君从第三任股东手中接过濒临破产的公司,开始了她地产人的生涯。而此时的她,不仅要承担前期5年全部的债务和亏损,还要在半年内归还原股东的投资,以及支付后期十几亿的地价。而在此后,社区配套工程“难产”,1997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李爱君更是经历了“内忧外患,祸不单行”的人生低谷。

2000年,桃源居项目正处于银行监管共有。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项目难以为继,李爱君已有半年多没有给员工们发工资了。要知道,当时有许多员工是一家两口、甚至三口人都在这里上班,他们的生活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但是,没有一个人找她催讨过工资。那些日子,施工方三天两头追着她催要工程款。突然一连好几天,不见施工方上门。李爱君好生纳闷,一打听,施工方说他们已经收到400万元工程款了。李爱君追查下去,原来是她的员工们瞒着她,私下里凑了400万元,帮她垫付了工程款。

李爱君说,这是多么好的员工啊。邱工是当年修建京九铁路时的一名副总指挥,他拿出了老两口退休后的全部家当12万元,刘凯和他的爱人卖掉全部股票凑齐了8万多元,傅钰茹当时正筹备婚礼,她拿出了置办嫁妆的钱,欧光艳也拿出了自己积攒的准备读大学的学费……他们“先斩后奏”,瞒着她付了这400万元工程款。开始,施工方还以为这400万元工程款真是李爱君支付的。当他们了解事情真相后,找到李爱君,说:“李总,我们以后决不会再追着你要工程款了。你有这样好的员工,我们相信,你的企业一定会东山再起,走向成功的!”

李爱君说:“当时她就在心底立下誓言,有这么好的员工做我的后盾,我一定能闯过难关,我的企业也没有理由不成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我的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一定要加倍回报我的这些兄弟姐妹,回报政府和社会。”

爱是一生慈善的源泉

桃源居社区能够走到今天,李爱君付出了巨大心血。回忆起当年的苦日子,李爱君颇为淡定,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是的,正是“爱与责任”精神的内核――“善”,让她十数年如一日地走到了今天――桃源居风光繁华的今天。

2005年3月,一场横祸突然在桃源居居民邓焕彩家中降临,他年仅33岁的儿子邓红交突患脑出血,性命难保。经过紧张的抢救,命是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最爱的亲人每天都昏迷不醒,疾病又带来了强大的经济压力,原本身体就不好的邓焕彩和老伴都开始变得沉默。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向坚强的邓焕彩没有向邻里透露一点,因为他知道这个社区的居民很热情,说出来了是会给大家添麻烦的。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媒体报道了这一感人故事,随后,邓焕彩的儿子成了植物人的消息,在桃源居悄悄地传开。

义警队队长蒋云香在知道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桃源居集团董事长李爱君,李爱君当场就拿出1万元,让她给带过去,并再三嘱咐不要说是她给的。当天晚上,李爱君就来到邓焕彩的家,并告诉他: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能这样照顾他。桃源居有你们这样有爱心的居民,我很高兴……

听到这里,邓焕彩紧紧地握住李爱君的手,眼泪流了出来。随后,一股“用真情唤醒植物人”的暖风在桃源居社区慢慢吹起。义工站首先组织了护理队,安排值日表,让义工按时去邓焕彩家,给邓红交按摩,帮忙打扫卫生,和家人聊天,告诉他们不要着急,孩子一定会好起来。

这一事件在桃源居慢慢传开,桃源居的居民感动了,于是一场居民自发组织的“爱心唤醒植物人”的行动展开了。有人送钱,有人送药,还有人送来了服务――为邓红交免费做按摩和针灸……真心总会得到回报,爱心总会使人感动,于是奇迹发生了:邓红交目前意识已经有所苏醒,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手指也已经能够轻微的反应,能够和别人轻轻地招手……邓焕彩说:“只有在桃源居,我的儿子才能醒过来。因为这里充满爱!”

桃源居里充满爱,而李爱君正是桃源居里点燃社区希望的“火种”,滋润居民心田的“水源”。

作为地产企业家,李爱君对社区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说:“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伴随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性职能、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区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趋集中在城市社区。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以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社区地产商责任不仅仅是建好房子,还要协助政府帮助百姓营造一个让业主安居乐业的家。良好的社区公共服务不仅需要政府公共服务作保障,市场的有偿服务作供给,还要广泛发挥各民间社区组织对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慈善服务。”

在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桃源居社区先后成立了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妇女邻里中心、女子学校、儿童教育中心及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等一批民间组织。社区民间组织覆盖社区的各个领域,共同为社区提供公益,形成“人人自我管理、相互服务、彼此理解、共同关爱”的新局面。

桃源居社区建设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首先,开发商开发的18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解决了12%的本社区居民就业;其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让社区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成”;第三,社区20~45岁的妇女,可免费享有在社区女子大学“一书多证”的成人教育权益;第四,社区实现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三对接”体系;第五,社区虽无低保户,但对一些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户,社区则给予一定的救助和再就业培训。

桃源居社区以一体化和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带动,构建社区共同体,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居民自治、各司其责”的社区公共管理服务模式。在同一个社区公约下,社区居民可以共享社区发展的福利和成果。

2008年7月16日,经报国务院核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正式设立登记。

除捐资1亿元成立基金会外,桃源居还捐赠2300多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另外,还捐赠南方雪灾地区、中国妇儿博物馆、母亲水窖工程、社区妇女成人教育基金、居家养老与社区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慈善项目共1200万元,仅2008年,桃源居就捐赠1.32亿元。李爱君用这一系列善举证明,企业公民行为将有力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

现在,企业公民责任已深深地融入了桃源居企业战略规划当中,并落实到岗位职责里,让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成为社会价值的一分子。

在实际行动之中,桃源居致力于落实社区方方面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为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开发商改造垃圾场,建立民办学校,成立社区中心,完善各种生活设施设备,创立国家健康示范社区……通过开发商的种种爱心行为,搭建了一个拥有幸福生活的平台,逐步建立起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商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租金将大商场租给人人乐公司,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人乐商场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后,桃源居通过向社区各民间组织一次性“注血”,解决了社区公益事业的资本问题,再通过社区民间组织的不断自我“造血”,让社区可持续发展。这一善举不仅将使社区公共服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也极大地促进了政府的职能改变,使公共服务从“政府主导型”转化到“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型”。

李爱君是澳籍华人,饮水思源,怀着对祖国的感恩,回国投资兴业。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一时一事之“善”,有如细流;一行一业之“善”,有如江河;一生一世之“善”,则恣肆如。泊泊然,汩汩然,凡浸润之处,皆为泽被。这应该就是“上善”之境了吧!

历程评述:

李爱君,从一时一事的善事,到一生一世的善业,爱心播撒一路,善果结满枝头。她的可贵之处在于,慈善已经融入到其企业的体系,成为所有桃源人的日常行为。

慈善是心手相传的爱,感动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宣扬这种爱,更要传递这种感动,让“善治”成为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团体自发的行为,内在的需要。也唯有此,慈善才能真正成为一股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成为一种支撑我们时代高歌的精神。

上一篇:王秋杨“登峰造极”的行者 下一篇:李欣芸“主婚时代”的领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