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治疗牙周病体会

时间:2022-06-24 04:00:42

龙胆泻肝汤治疗牙周病体会

摘要: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以肝(胆)胃郁火上逆为主的牙周病,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牙周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8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0-01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实际上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二大类。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牙周病给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损害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现代医学证明,患牙周病后,轻者牙龈发炎、出血,疼痛,口臭,重者牙周组织被破坏,使牙齿与牙龈分离,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牙齿酸软,咀嚼无力,甚至脱落,而且,还可以诱发许多疾病,如风湿、抑郁症、心脏病、血液病等。因此,牙周病的防治值得重视。西医对牙周病的治疗手段很多,但无论是药物局部治疗还是全身用药,或是手术直接清除病灶,大多近期疗效尚可,远期效果欠佳,并且复发率高,治疗方法痛苦,费用昂贵[1]。

祖国医学认为,从脏腑辨证,牙齿属于肾的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脏为肾”,“齿为骨之余”。故,牙周病临床常见于口疮、出血、牙痛等病证,多从肾论治。但笔者发现,临症中实证牙周病十之八九,病势较为剧烈;而虚证牙周病较少,病势较缓。经络学说认为,肝胆与胃、大肠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手足阳明经最易积热上攻,肝胆实火亦常循经上逆,俱可导致实证牙周疾病。除表现阳明热盛外,还常伴见急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等肝胆火盛的症状[1]。笔者经多年的摸索,反复实践,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实热证牙周病疗效显著。

案1,某女,28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牙龈萎缩,牙周袋溢脓,于2010年7月5日在门诊求治,患者在牙科诊断为:牙周炎,服用罗红霉素、甲硝唑及维C含漱等,并作洗牙、牙周刮治,缓解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牙龈萎缩依然存在,牙周病又卷土重来。刻诊牙龈红肿,左下牙龈尤重,牙周袋形成、溢脓,刷牙或进食时出血。咽部充血、微痛,左侧头痛、连及眉棱骨痛,口臭,睡时流涎,心烦易怒,夜里梦多烦扰,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辩为肝胃郁热,循经上扰。治宜清肝泻胃,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柴胡10g,白芍10g,生地黄15g,丹皮10g,石膏20g,黄连10g,桔梗10g,茯苓15g,薏米30g,野20g,双花2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温服,5剂后诸症均见减轻,鉴于肝胃之火势减,大便不爽未缓解,上方去生地黄、石膏、黄芩、桔梗,加白术、当归、香附各10g,马齿苋30g,续服7剂,余症明显好转。后嘱服用加味逍遥丸调理,2个月后随访,痊愈。

案2,某女,50岁,因经常性牙龈红肿、刷牙或进食硬物时出血已近五年就诊。自述因家庭矛盾,压力大,经常情绪波动,每逢这时易牙龈红肿、溃破,刷牙或进食硬物时出血,近一年来加重。在牙科诊断为牙周炎,曾服用西药消炎、止血治疗,虽有缓解,但仍未根治。伴心烦易怒,晨起口苦,夜寐不安,眼干目赤,羞光流泪,胁肋胀痛,B超查有胆囊结石,少腹胀闷不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赤涩,舌红苔薄腻,脉弦细。辩为肝(胆)火上炎,肝(脾)胃不和,兼挟湿热。参考雷枭治疗心得[1],治以疏泻肝胆郁火,健脾和胃。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赤芍、当归、栀子、黄芩、茯苓、郁金、车前子、枳壳、香附、生甘草各10g,金钱草、薏米各、马齿苋各30g。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温服。前后共服用10剂后,牙龈红肿、出血缓解,易怒、眼干、睡眠不宁减轻,大便基本成形,故减黄芩、车前子,加白芍15g,益母草、白术10g,续服7剂,诸症明显改善,后告知每周坚持服用后方3剂,一个月后随访,痊愈。

因牙位于上部,《内经》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其实者,散而泻之”[2]。龙胆泻肝汤泻肝热,清胃火,渗湿热,使邪分消而下。对224味牙痛古方研究显示,甘草、当归、生地黄、黄芩、山栀都是古代治疗牙痛时的常用药物[3]。凡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火上逆的牙周病,经辩证加减应用,都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尤其是经抗生素和牙科根管治疗、牙髓摘出术、切开引流等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者,用之可立竿见影。

参考文献

[1]雷枭.川芎茶调龙胆汤治疗实证牙痛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500

[2]程士德.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4

[3]高建荣,吴承艳.治疗牙痛方药中医文献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3.24(10):47

上一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43例宫腔镜、腹腔镜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