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生命之歌

时间:2022-06-24 02:50:2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008-03

【情景说明】:

叶澜教授曾呼唤:“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他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而且应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近日,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生命 生命》,面对这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的文章,不是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冷静的态度,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理性的归纳,而是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面对,由衷地感悟人生。这种体验如同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而具体,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真正家园。

【教学过程】:

一、从解读课题入手,激发体验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在课题上加上不同的标点,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生:生命?生命?

生:生命!生命!

生:生命,生命……

生:生命?生命……

师:从同学们对题目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命”这个词语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那么,生命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属于自己的生命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杏林子去探寻一番吧!

二、从学生兴趣入手,突破重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完成填空题。(出示练习:从_____________,杏林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从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的身上,杏林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从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小瓜苗的身上,杏林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从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中,杏林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师:同学们读懂了杏林子讲述的三个事例,分别是:捉飞蛾、赞瓜秧、听心跳(板书:捉飞蛾、赞瓜秧、听心跳)来吧,让我们分小组围坐成一圈,根据提示,细细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事例。(出示提示:1.找一找,在自认为重要的词句下划上波浪线,写写自己的体会。2.读一读,在读中思考:在杏林子的眼中,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的眼中,生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议一议,在小组里交流。4.品一品,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开展小组交流,共同学习;师参与其间,相机指导。)

三、从感受最深处入手,引导表达

师:每个小组的学习都很投入,我们来交流交流吧,因为与大家分享收获,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啊!

师生交流。(相机板书: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强烈的生命力使我感叹 沉稳的心跳给我震撼)

如:“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朗读,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

2.品句,举例说明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地使用它”;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是“白白地糟蹋它”,并把这种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3.升华,(课件演示心跳和钟摆)师:听着这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心中呼之欲出的感受是什么?让我们随着音乐齐读,读出此时的感受。

四、从典型事例入手,加深体验

师:(配乐范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同学们,怎样才叫珍惜生命,怎样才能让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请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现实生活说一说吧!

生:我要讲的是爱迪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作很紧张,往往前一项发明尚未完全结束,后一项发明已经开始着手。直到晚年,还在紧张地进行着发明创造。他一生中获得的专利达1300多项。由此,我想,珍惜生命要从珍惜时间做起。

生:本・拉登是“9. 11”恐怖事件的主谋,这一事件共造成3200多人的死亡或失踪,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它是迄今世界上策划最周密、造成损失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国际社会为之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而雷峰,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处处以关心别人为重,为集体,为人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尽管他逝去多年,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所以我认为,体现生命的价值,还要造福于他人。

生:张海迪,一位被病魔吞噬掉三分之二躯体的高位截瘫患者,曾被医生诊断“活不过27岁”,从六岁到二十一岁,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期间曾多次想过自杀,但都坚强地活了下来。她没进过学校,靠自学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她给我的启发是我们要爱惜生命,坚强乐观,遇到挫折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五、从自身情状入手,演绎生活

师:(出示配乐朗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同学们,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感言,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么,同学们,健康幸福的孩子们,面对可贵的生命你又是如何做的呢?此时回顾,你又有什么感触呢?

生: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今年寒假,我整天睡大觉,时间流逝,我却什么收获都没有,现在想来真是后悔莫及!

生:昨天晚上,我不仅认真地完成了家庭作业,还照顾了年迈孤单的邻居老奶奶。爸爸妈妈都夸我,老奶奶也不住地感谢我。虽然我很累,但是打心眼里快活,也非常充实。我想,我的做法应该是珍爱生命的一种表现吧!

生: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腿有残疾。我一直都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今天,上了这节课,我才认识到:其实,每个人的生命在大自然中都是脆弱的。比如,偶然失足坠落,生命便可能丧失;偶尔一粒果冻堵住喉咙,生命也许就会陨落。但,这脆弱的生命,可以在执着追求和自强不息中焕发精彩。请大家相信,将来的我一定会像杏林子,像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让生命之花开得绚烂而美丽!

师:同学们的发言同杏林子笔下的《生命 生命》一样,令老师激动不已。是啊,珍爱生命,必将创造价值!(板书:珍爱生命 创造价值)来,让我们拿起笔,写下自己对生命感悟的心声吧!

师生共同练笔后交流展示。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结束了,笔者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以往的阅读教学总是依据三维整合的原则制定教学目标,一贯以落实听、说、读、写为基准,师问生答,有板有眼。这样的课堂当然能很好的应付考试,笔者也曾为教得心应手而颇感满足。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语惊醒梦中人,促使笔者在生命化教学与学生和谐发展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在今天的课堂上,笔者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文本的特定情境中,还原并经历文本表现的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享受人生的美好经历。

其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课伊始,笔者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学生设“陷阱”,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引导他们在课题上加上不同的标点,再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设计新颖别致、富于想象、引人入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不同程度的情感表白,自然生成了与课文情感相融合的特定情境,促使他们对生命的解读有了初步认识,进而进入“角色”,融入课堂之中。

其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作者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这就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想象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借助文本内容这个“他山之石” ,创新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这个“玉”。学生领悟到: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撼。在教师的引领下,他们借助文本中的优美的语言内涵,走进作者内心,主动获取感受,最终形成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为完成这一精彩的教学环节,笔者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引领他们感受生命的存在;然后从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引导孩子们表达生命,欣赏生命;接着从典型事例入手,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最后从师生自身情况入手,面对生活,演绎生活。如此不断升华、反复咏叹,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产生对美好生命的向往与追求。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过程,让课堂上师生鲜活闪现的智慧之光相映生辉,并最终陶醉其中,乐而忘返。

其三,“心有灵犀一点通”。课堂上,笔者用真诚的、生活化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倾诉那些极具启发性和亲和力的语言,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产生感悟,让学生一触即发。同学们从课文、资料和自身现实生活中充分地感受着生命,表达着生命,也演绎着生命。他们惊异地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去关注,去体会。“心由情动,文随情发。” 笔者不失时机地拿出纸笔,邀请全班同学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至此,师生以情入文,以文抒情,最后以情品文,学生用心书写的生命音符让人随之高歌。可以说,这种情景交融的自由表达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智慧迸发的火花,是对生命的美化和呼唤,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情形,笔者欣喜若狂,深深明了:指导学生走进文章,不单单是知道和懂得,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真正实现。

授予知识、开启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这三个价值向度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是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神圣境界。欣赏高良琴老师的《生命 生命》教学案例,会被洋溢着师生浓厚情感的课堂氛围所吸引,被共同创造的鲜活的生命意识所震撼。她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崇高宗旨,教育思想大气非凡,目标定位鲜明准确。

在解读课题中,高老师巧用特定的标点符号,“未成曲调先有情”,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想象。这种“进入”,手法独特,新颖巧妙,闪现出教师智慧的灵光。紧接着引领学生怀着想象与渴望,用填空的方式自然进入文本,并组织学生交流。从而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在配乐范读中,教师动人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升华。学生精彩的发言,拓展了生命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价值,使呼之欲出的“珍爱生命、创造美好”的生命意识在师生心中流淌。执教者用艺术手法,将“情感激发”、“加深体验”、“演绎生活”等教学环节融为一体,一气呵成,使课堂结构完美、自然、流畅,教学高潮迭起,亮点频现,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

执教:高良琴

点评:万成权

上一篇:第四个幸运的苹果 下一篇:地方高校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