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医保政策,吃亏在眼前

时间:2022-06-24 02:24:06

不懂医保政策,吃亏在眼前

随着医疗保险事业不断发展,除了城镇职工医保外,近些年又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两大险种业务。截至目前,我国总参保人数已达到12.8亿,覆盖了90%以上的城乡居民,可以说,如今已进入“全民皆保”的时代。然而,并不是所有参保人员(尤其是城乡居民)都熟知医保政策,很多老百姓都是一知半解,加上各地医保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结果是吃亏在眼前。

去大医院看小病,

医保为何不能报销

天气渐渐变得寒冷,湖南省郴州市某社区居民刘老汉因“重感冒”发高烧。他寻思着反正参加了今年的城乡居民医保,于是赶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看病。医生给其输液治疗三天,共花去医药费400余元。病愈后,刘老汉拿着三张门诊医药费用发票到区城乡医保中心核报,结果没有报销到一分钱。参加了医保,看病却不能报销,刘老汉感到不解。

解析 像刘老汉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多见。不少参保患者患上小病如感冒发烧、腹泻或慢性病等,喜欢到大医院门诊看病,动不动就要求“打点滴”(静脉输液)。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根据国内医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参保城镇居民在参保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发生的符合报销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所有参保人员因常见病、多发病的普通门(急)诊就医和意外伤害门诊就医,符合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甲类药品的门诊用药费用、诊疗费、处置费、常规检查费均由门诊统筹基金按规定标准给予支付。

由于刘老汉治疗的医院不是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因此,在该医院所发生的门诊费用都是不能报销的。不过该医院也是医保定点医院,如果患者是住院治疗,就可以报账。有鉴于此,特别提醒广大社区居民,切勿 “病急乱投医”。如在医保定点医院 (包括民营医院)诊治需多问一句,医药费用是否可以纳入医保基金报销。

大医院做小手术:

多花冤枉钱

人到中年的下岗职工张军(化名)痔疮又发作了,每天疼痛难忍,并伴有大便出血。周末,他来到市内一家三级医院看专科门诊,被诊断为“混合痔”。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张军想,反正参加了市辖区城乡居民医保,于是办理了住院手续,经手术治疗一周后拆线出院。病是治好了,到该医院“直报”,共花医药费5780元,只报销了42%(即2427.6元)医药费,其他都是自己掏腰包(即个人自付58%)。事后他有被“大医院宰了一刀”的感受,后悔不已。

解析 众所周知,外科病人稍大的手术一般都要住院。出于对生命的重视,许多参保人员都选择到大医院(三级医院)做手术,哪怕是小手术,其实这是在花更多的钱享受与一、二级医院同样的医疗服务。

目前,医院按其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市内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俗称“门槛费”是不同的。如三级医院为800元,二级医院为600元,一级医院为100~200元。去不同级别的医院做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医疗消费的高低。一般来说,医院越大,级别越高,其门槛费、手术费、治疗费等就相对要高。

另外,手术质量的高低不在于医院,而取决于手术者。那么该如何省钱呢?

1.外科病人该开刀的就开刀,不要害怕手术而拖延治病。根据手术程度和难度正确地选择医院和专科医生。如果是做小手术,最好选择一、二级医院。如果是动大手术,最好找相关的外科专家去做。

2.手术前有关检查如血液系统检查、心电图、B超、CT等完全可以在大中医院门诊或小医院内完成,这样可以节省住院费用。

3.就需要动大手术的患者来说,住院的“黄金期”就是手术当日及术后一周,一旦度过术后危险期或拆了线,就没有必要住院到痊愈,提前回家休养,可以节省1/4的开支,而且手术后疗养的家庭环境更方便、更温馨,也更有利于康复。但有时需要定期复查。

特别提醒:需做手术的参保(合)人员,必须到当地省市人社局或卫生局认定的各级定点医院做手术,否则你所花费的医药费将不能从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上一篇:养生试试“特别沐浴法” 下一篇:MyoD介导肌肉特异性基因染色质重塑激活与成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