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秀笙秘诀

时间:2022-06-23 07:24:59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执掌朝政61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活到69岁。按照现代人的标准,69岁不算长寿,但在中国两千年王朝历史上,有确切生卒年记载的共有290位皇帝,能够活到69岁以上的皇帝,只有区区12位,康熙就是其中的一位。而康熙作为日理万机、忙于朝政的勤奋皇帝,作为缔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其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强,是可以想象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养生秘诀,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健康状态昵?

不狂食,重饮水,拒滥补

康熙的食谱中少有珍馐,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也不常吃,常见的却是鱼虾、果蔬、粗粮。他不仅对自己的饮食有要求,还建议“各人的肠胃有所不同,应择其所宜者”。他所讲的所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在康熙看来,即为父子兄弟之间,也不能相互强其所食,各人不宜之物,即当永戒。因时而异,即食物的选择季节性非常强,不同季节的食物要求不一样,他尤其反对吃非时之物,“诸样可食果品,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因地而宜,是指食物因产地不同,其性能也有变化,所以人体的适应度也有差异。因病而宜,是说对于病人的饮食,应适宜病情调养的需要。

“高年人饮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从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康熙的观点非常先进、科学,符合现代医家观点,对于控制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是有好处的。

说到康熙的吃,就不得不提到“茯苓饼”。他小时候出天花,大病初愈后,身体虚弱,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在苏麻喇姑的建议下,服用“茯苓饼”,逐渐康复,脸色红润,“茯苓饼”由此而扬名。

“饮食”是相伴在一起的,康熙还非常注意饮水,“人生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的用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著有《水性记》一文载入史册。在出巡时,他每次都要把水煮沸饮用,遇到不好的水还取其蒸馏水“烹茶饮之”。

帝王好补,也是古代常事。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在他57岁时,出现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康熙认为多此一举,笑而拒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

戒陋习,练书法,调心智

康熙推行戒烟。清代大烟盛行,康熙幼时在养母家吃过烟,后来感受到大烟的坏处,“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为了别人戒烟,他首先自己戒烟。

康熙能饮酒但从不多饮,“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他只是“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小饮一杯”。

康熙是懂心理学的,他提倡饭后要制造愉快和谐的气氛。“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有益也。”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都很有好处。

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即舒心,所以说“宽怀只有数行字”。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耐心,培养意志,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写道“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挥时在正心”。“正心”二字,正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

“寡虑”、“寡嗜欲”、“寡言”,是康熙养生之道的另一招方。他引庚桑子之言:“毋使思虑营营。”就是说不要使思虑焦忧扰得心神不安。康熙以“寡虑”养神,以”寡嗜欲”养性,以“寡言”养气,方可“养生”。

在《庭训格言》中康熙日:“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意思是说,人要把心放宽,心气平和,不焦不躁,以此来颐养天年。

康熙爱干净,讲卫生。“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不论在家里或出门在外,都应该干净整洁。如果平常注意卫生,清秀爽快之气便附着于身,否则自身的清明之气也会逐渐被浊气所取代。但同时他也反对洁癖:“然亦不可太过成癖,”“常见有人过于好洁,其所居之室,家下人著履者,皆不许入。衣服少有玷污,即弃而不用;亲属所馈饮食,俱不肯尝。”他认为这些没有必要。可见康熙是讲究科学的洁净,而不是过度的洁癖。

推西医,调劳逸,养天年

康熙是一位开明的君王,当时懂得西医的人不多,能够接受西药的更是少数,而康熙是较早服用西药治病的人。康熙三十二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后而愈,大喜,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作为奖赏。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疾的大臣,以示恩宠。

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的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但康熙“坚意为之”,可见他的思想是多么开明。为了学习和推广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绘制解剖图像,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难得的。

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虽然政治斗争激烈,虽然要批阅没完没了的奏折,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但他坚持“恒劳而知逸”,日理万机之暇,他在宫内种植蔬菜瓜果;秋高气爽之时,他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远处的靶子令蒙古王公惊骇。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

此外,康熙多次批判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所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唯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结语

在政治上,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段。在养生上,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却在做减法。康熙在《膳酒自述》中总结了他的养生理念与实践行动“盈余休说帝王家,俭朴身先务戒奢。盛馔醇酿应有损,野蔬风味亦堪佳。樽中旨酒无能饮,案上珍肴勿过加。淡泊宁心和五味,养生得正胜丹砂。”

康熙不追求长生不老,他认为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顺应自然,多加保养,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寿命。康熙皇帝的开明,造就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

上一篇:罗天祥:享受生命的快乐 下一篇:防病抗衰老,请吃“硒”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