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动物园》的结构主义解读

时间:2022-06-23 02:18:18

《玻璃动物园》的结构主义解读

摘 要:《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它对20世纪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发人深省的深刻影响。因此被称作“一部伟大的美国剧作”,“现代戏剧的宝贵遗产”。本文以结构主义为理论框架,尝试运用“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模式,从内部结构重新解读这部戏剧,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 结构主义 二元对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38-02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成名之作。作为一部经典戏剧,《玻璃动物园》被收入各种戏剧选集,且常演不衰,剧作表现了普通人在困苦中挣扎的状况,体现了普通现代人的异化和无所依托,是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生存状况的真实再现。德尔摩·普雷斯利认为,“《玻璃动物园》影响深远。狭小的温菲尔德的套房里的灯光隐去很久之后,我们还记得那些人物,他们就像我们认识的人,或许就像我们自己”。(普雷斯利,1990:9)它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和社会悲剧,也是一部展现人类生存困境的人类悲剧,玻璃动物园成了概括人类生存困境的代名词。

很多文学评论已经对作品的主题、创作技巧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多数的研究重在分析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放到历史背景中去挖掘其反映的时代意义,而对作品本身的内在结构缺乏关注。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在结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运用“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模式来对该名剧进行重新解读,以找出故事中的一些对立因素,挖掘剧作的深层意义结构。

1 结构主义二元对立

结构主义是一种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著作中演变而产生出来的作品研究的方法,它形式繁多,体系复杂,而且结构的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复杂之中仍有规律可寻。以著名的结构主义的集大成者,法国学派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引入了“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作为语言学派的研究方法,“将文化现象进行分解,按二元对立结构框架重新组合,现其本质意义和价值,即文化现象的深层结构。”。(朱刚,2006:271)因此本文将运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探讨《玻璃动物园》作品结构中的对立成分。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理论的根本所在,当研究对象被分解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后,研究者就可以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相互联系的排列、转换等关系,而这些关系或结构又总是体现为两事物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形成区别和对比,从而产生另一层次上的各自的意义,研究者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对象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是所谓“二元对立”的结构原则。(格雷马斯,1999:245~246)众所周知,构成小说叙事文本的语言本身就是多重意义的集合体,语句中每个词的意义并非本身自足的,而是超出自身之外,在纵横交错的关系网中得以确立的,即“文本中语言信息的正确解读取决于文本上下左右其他对立项的解读。”(巴特,2004:86)由对立或差异所带来的对立结构往往是帮助读者获取意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一直以来,不仅叙事文本会采用对立结构作为叙事手段,而且这一策略也已然成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文本分析方法。通过细读和分析《玻璃动物园》,我们不难发现该作品存在诸多对立因素或结构,而这些对立因素或结构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剧作的深层意义。

2 “二元对立”在作品中的运用

《玻璃动物园》中的主人公始终置身于现实和理想的激烈冲突之中,“二元对立”反映在作品的主题、主要人物和多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即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幻想与幻灭,还有其中各种象征的浅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的对立与冲突。

2.1 “二元对立”在主题上的运用

“二元对立”首先架构了小说的叙事主题,即梦想与现实,幻想与幻灭的对立与冲突。威廉斯运用“二元对立”即以南方为代表的梦想与以美国北方为代表的现实之间的对立来揭示主题,这是剧中最大的“二元对立”。由于这个二元对立,剧作更强烈地显示出其深刻性及其悲剧的意识。温菲尔德一家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中产阶级下层聚居的城区。由于母亲阿曼达出生、成长于南方的缘故,这个家庭里充满着一种与北方工业社会格格不入的南方的空气,表现在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的行为上。戏剧中存在着一个梦幻的世界,一个时间被遏制住,过去悬浮于其中的世界:人们梦想着回到那个时光倒流的世界而完全脱离了现实,他们是美国旧南方留下来的“最后的贵族”,如阿曼达,她对南方种植园时代的生活方式恋恋不舍,而她的女儿劳拉也成为了南方旧文化的无辜受害者。当新旧文化的矛盾向她们袭来时,她们只好成了旧文化的牺牲品,在新的环境必然会遭到无情的淘汰。另一个是现实世界,是美国现代社会的产物,以吉姆为代表,他们主动地去适应以美国北方为基地的新文化。幻想世界中的南方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北方文化面前力不从心,无力还击。

2.2 “二元对立”在人物上的运用

该戏剧主要通过人物象征用了两种二元对立的模式来深化主题,包括:(1)人物自身的二元对立,即人物受到现实和幻想两个世界所牵制;(2)主要人物之间的二元对立,即不同主要人物分别代表着现实和幻想两个世界。

《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就是被现实和幻想两个世界所左右。一方面,她难以忘怀南方种植园时代的生活方式,虽已人到中年可仍喜欢说话喜欢咬文嚼字,卖弄淑女风范,沉浸在过去的梦想中。她用过时的南方标准来要求儿女,以为这样能够让他们散发贵族后代的气息,没意识到她所迷恋的种植园文化已经与美国现代大工业文化相去甚远。另一方面,阿曼达又是三人家庭中敢于正面现实的唯一一员。她勇于承担现实,扛起家庭重担,含辛茹苦地养育两个孩子长大,细心周到地去呵护孩子,允诺只要汤姆帮助劳拉物色个对象就可以去他需要去的地方。但现实还是令她失望了,劳拉并没有找到合适对象,汤姆也像父亲一样离家去追求梦想。阿曼达虽然正面现实并为梦想拼搏但终无所获,她既生活在对美国南方美好的梦想中,又被残酷的现实所左右,她追求的美好、高贵的幻想与现实的贪婪、残酷是格格不入的。这种二元对立加深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主题。

阿曼达的女儿劳拉因病导致的残疾和心理上的敏感脆弱,使她害怕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终日与她收集多年的玻璃动物为伍,排解烦恼。劳拉选择了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选择了逃避。玻璃动物虽然美丽精致却脆弱无比,那些她非常依赖的玻璃小动物,珍爱的企鹅或是喜欢的花卉,其实都存在劳拉自己的影子。劳拉生活中也有其现实的一面,她理解母亲的生活重压和弟弟在家中压抑的生活,可惜她始终无法真正面对自己,做不了丝毫努力,始终徘徊于虚幻与现实之间。当劳拉和曾经的暗恋对象吉姆在烛光中浪漫起舞时,她也试图鼓起勇气面对现实的,但当知道吉姆已订婚的实情时,她的勇气也荡然无存了。“她不敢面对现实,没有勇气正视人生,更不敢与之相搏,而是一遇到困难就采取逃避的态度,脆弱得犹如她珍藏的那些玻璃动物。而现实生活却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与拼搏。劳拉变态的羞涩、自卑与敏感却将其禁锢于她的玻璃动物世界,躲避现实,沉迷梦幻。”(王秀杰)

较多评论指出,汤姆是当中较为现实的一个角色,能不留情面的戳破母亲和劳拉的幻想,并且还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述整个家庭的悲剧。但真实情况却非如此,和阿曼达和劳拉一样,汤姆也是游离于现实和虚幻之间的人物。在面对无情的现实的同时,他也时常暴露了他不着边际的想法和做法。他内心一直幻想摆脱家庭的“牢笼”,过上冒险的生活,并向往成为一名诗人。在现实的重压下,他不得不放弃理想的追求,只能寻求暂时的逃避,沉溺于酒精、电影和小说来麻醉自己。而这些正好暗示了他沉浸虚幻的一面:追求理想但却没有切合实际实质的计划和部署,前进路上遇到阻隔折时只会选择逃避,碰壁而归。当理想和现实产生碰撞的时候,更加显示出他所追求的理想的虚无和现实的残酷,更烘托出汤姆性格当中的不切实际。

而汤姆的同事、来访者吉姆,与汤姆一样,也有自己的梦想,但比起汤姆,他的梦想显得实际得多,而且他有明确的实施步骤来实现它。因此吉姆被威廉斯借汤姆之口称作是全剧中最为现实的角色。但现实的吉姆在不经意中又会透露出虚幻的一面,在他与劳拉的会面中可见一斑。两人见面后,劳拉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中,他一步步引导劳拉,从她的赞美性陈述中来回顾自己的光辉历史,享受久违的被追捧的感觉。这一刻不免让人看到吉姆身上平时不易觉察到的虚幻面。因为事实是,吉姆是个已经订了婚的男人。

威廉斯作品中幻想和现实的矛盾,不仅体现在人物本身上,还体现在人物之间。作品中象征性的人物代表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由此这两种力量的冲突也就体现在两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上。

阿曼达与汤姆的二元对立一直存在于该剧的始终。母子的冲突虽然只有一次激烈的外化,但是却是一直存在的。阿曼达表面新派,其实她的思想已经过时了,她总是用过时的南方标准来要求儿女。她不理解汤姆内心的想法,不理解儿子汤姆想当诗人的理想,她不能接受汤姆观看被公认为是伤风败俗的劳伦斯的作品,不能理解汤姆对梦想的执著。而是希望儿子规规矩矩地把仓库的工作做好,她还时常打断汤姆的写作,没收汤姆看的书,因此争执常常不可避免,最终导致汤姆与家庭的决裂。

劳拉和吉姆可以说是两个具有象征性的人物。劳拉脱离现实生活,让自己沉浸在一套玻璃制作的小动物之间。母亲的思想和行为从小在她头脑里灌输了那个失落了的时代的价值和准则,使她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无所适从,她只好隐居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与之相反,吉姆是“剧中最现实的人物,代表了我们所脱离了现实世界”。他充满了活力,为生存竞争并尽力搏斗,希望在现实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完全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劳拉和吉姆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吉姆勇往直前,而劳拉往后退却;劳拉生活在幻想世界里,而吉姆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劳拉最后没有得到心上人吉姆也证明了二人所处的世界是互相排斥的。

2.3 “二元对立”在象征手法上的运用

《玻璃动物园》中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威廉斯把该剧命名为“玻璃动物园”就是一种象征。这个标题让读者看到玻璃的易碎性和动物的随人摆布性。玻璃的质量等同劳拉的性格:她是那么精致、美丽、透明、易碎,只适合关闭在家庭的温室里,和玻璃动物一样,这个玻璃的本质唤起观众对劳拉脆弱性的同情。她同动物的关联揭示出她与其他人交往时的痛苦,威廉斯暗示出劳拉的命运是悲哀的。对于汤姆,这个动物园内最强壮的而又是唯一的雄性“动物”来说,家是束缚他的樊篱,他完全在母亲阿曼达这个“小镇上的暴君”的控制之下。像父亲那样当个水手浪迹天涯才是他理想的生活,他要冲出这个“动物园”,从这一方面来看,它象征着阿曼达的“家”。剧作者以此命名该剧主要是抓住了该意象与剧中家庭成员经历的相似性,即该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美好的理想,但他们的理想都在现实中幻灭了,从而突出主题,使之更具艺术魅力。

威廉斯还巧妙地利用色彩象征来揭示劳拉的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劳拉的别名蓝玫瑰,使人联想起她忧郁、温柔、敏感的性格,这是用非尘世符号暗示出劳拉如同一件稀世珍宝那样有价值,然而却不属于这个现实世界。”(袁小华)同时作者在第七幕用“独角兽”这一独特且已灭绝的动物来象征无法在现实中生存的劳拉。剧中的最后一幕,劳拉吹熄了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温暖的蜡烛,吉姆的来访没有带来预期的希望和转机,却让劳拉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中,将她仅剩的一点幻想与希望也打碎了。这也预示着劳拉的将来必定更加地自我封闭,更加深陷于虚幻之中,因为她已彻底丧失了面对现实的能力。

逃避的象征物避火梯是威廉斯象征从现实逃避到理想之地的关联物。一方面,避火梯的存在让我们想到生活随时都处于一种不安定之中,到处是危险;另一方面,避火梯对汤姆而言象征着一种出路,他从避火梯逃出阿曼达的控制,去追求他梦想的出路。

3 结论

再次细读和分析《玻璃动物园》,我们可以看出“二元对立”架构了整个作品,通过分析剧作中的对立结构,可以使得作品中的各个关系项更加清晰,从而突显出剧作整体结构中内在的差异。

在《玻璃动物园》中,读者看到了一个想要挣脱现实的束缚,寻求梦想而又频频碰壁的普通的美国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个人力量与社会力量太悬殊,他们均迫于现实,试图摆脱又无力或无法逃脱。于是,别无选择,唯有生活在现实与虚幻的夹缝之间。

参考文献

[1] Charles E.Bressler.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Presley.D.E.The Glass Menagerie:An American Memory [M].Boston:A Division of G.K.Hall&Co.and Twayne Publishers,1990.

[3] 刘海平,赵宇.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Drama:Plays&Criticism[M]. Nanjing:NanjingUniversity Press,1992.

[4]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M].吴泓渺,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5] (美)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M].鹿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6] 王秀杰,李洁.生活在现实与过去之间的不幸母女—— 浅析威廉姆斯之《玻璃动物园》[J].文学评论,2006(1).

[7] 袁小华,臧华.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浪漫主义思想[J].戏剧文学,2008(2).

[8]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数据结构中排序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智能式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