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菲钦侨居时期的创作风格

时间:2022-06-23 12:15:54

简析菲钦侨居时期的创作风格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菲钦的油画作品渗透着浓郁的异域风格,他的艺术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在一定程度上,菲钦的绘画语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他关注自己内在的精神自由和思想独立。菲钦的绘画理念遵循俄罗斯现实主义美学传统,注重人文主义,他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力,让绘画艺术成为一种发展着的永恒。

关键词:题材;画面;风俗

菲钦的油画作品渗透着浓郁的异域风格,他于1923年8月1日到达了美国纽约,创作了一批激进热烈的肖像作品。美国文化和地域特征给菲钦带来新的艺术冲击,他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艺术热情,投入自己满腔的热血创作了系列的肖像画题材,作品中的人物肖像画多数为他在美国的友人和他的赞助人。

菲钦侨居时期的肖像画运笔走势和方向丰富多变,避免重复和单一。他在作画力度上有着相当娴熟的把握与掌控的格局观。在费钦的画作上可以看到多样的表现手法,有轻柔的平铺调子,也有急促的飞白运笔,明快且硬朗,同时也出现厚重的层层堆叠的色彩,甚至有用手带笔的痕迹。因此费钦的油画作品一直很难被完全地临摹出来,有很多不确定的用笔被后人不断尝试和推敲。侨居的生活给菲钦的绘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笔下的美国朋友和赞助人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画家A.H.高尔松》、《伊雅和罗马甜瓜》、《母亲和女儿》、《威拉.卡瑟》、《雕版师魏斯》等一批肖像画作品陈列在纽约的米尔希画廊、大中央画廊和波士顿的伏斯画廊。菲钦于1924年12月18日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了他的油画个展,共有25幅油画作品展出。与此同时,菲钦还参加了在勃鲁克耐博物馆举办的“当代俄罗斯艺术展”。这一时期,菲钦的作品受到了纽约市民的欢迎,他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变得比以往畅销,在美国画界备受瞩目,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但是过多的商业订单让菲钦疲于应对,他的绘画作品也日渐趋于商业化,由于身体过度劳累旧病复发,在医生的劝导下离开纽约。

菲钦的作品多数为即兴创作,画面呈现爽快的速度感。他将画面当成整体主宰,保证画面的“气势”与“神”的结合,浑然天成,十分大气。他用流利干净的运笔贯穿着画面的节奏与韵律,笔势直率。画面高度提炼的色彩给观者超脱单纯的精神升华美感。菲钦有着运筹帷幄的大局观,他胸有成竹地把控着画面每一块重要的绘画环节,从不为了细节的周全而忽视了画面的整体。他的画作,无论是色稿还是未完成的画作都在画面整体效果上做了明确的交待。19世纪中叶之后,菲钦的笔下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印第安人肖像的画作,《托奥斯女孩》、《托奥斯农场的教堂》、《托奥斯的托尼塔》等作品是菲钦在墨西哥生活的日子中完成的,这段时期他的笔下涌现了大量的印第安人题材的画作,1927年,菲钦同家人迁移到墨西哥州附近的托奥斯小镇,在寂静的高原上建立自己的画室,随后正式移居美国。托奥斯小镇的自然风光独特安然,主要居住着印第安人和西班牙后裔,有可爱的牛群,葱郁的青松和青草地,幽静怡人。他的肖像画作品中人物的服饰颇具特色,菲钦开始观察和研究当地的原始文化和简朴的风俗,1936年,菲钦与他的学生墨西哥人卡洛斯.梅尔达周游墨西哥,深入到各个小村庄和历史胜地,创作了一批形象生动的肖像画和速稿,画作多为老人和儿童题材。菲钦在墨西哥与画家迭果.里维拉共同外出写生,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题材和思想观点,都以生活中普通的劳动人民为题材,对作品的绘画语言与形象内容有着严谨的考究态度。

刮刀是菲钦在作画时一贯使用的作画工具。在他的作品背景处常常可以看到一气呵成的大笔触,潇洒自如。他的刮刀用笔气贯长虹,大气磅礴,力量感充斥着整个画面,若干长长短短的线条构成了画面中有力的支撑部分。菲钦的思考笔迹也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直观地表现出来。画面中色块面积的大小,气息长短的韵律,仿佛一曲节奏响亮的乐章,活跃俏皮。他的画面并非都是厚重的笔触一成不变,很多薄画法和笔触也呈现在画布上,将刮刀刮扫画布上的颜料,留下透明稀薄的色层,犹如水彩般丰富透亮。多次刮去剩余的笔触堆叠显现出不同的透明色阶,与画面的厚重色块形成鲜明对比。《印第安少女》、《印第安人》、《印第安男子》、《印第安女孩》、《坐着的印第安少女》、《皮埃姆罗》、《卡米利玛》、《卡蒙茜塔》、《印第安舞蹈者》、《拿着玩具的曼纽丽塔》、《曼陀林演奏者》、《持罐的印第安男孩》、《帕斯奎丽塔》、《穿红衣的印第安男孩》等肖像作品中体现菲钦大刀阔斧的用笔方式,这些作品都是印第安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着硬黑而直的毛发,颧骨高挺,面庞宽大扁直,眼色从淡黄色到棕色不等,皮肤偏向黄褐色。这段时期菲钦的作品过于绚丽,给人视觉上并不总是和谐的,但仍然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他仍然在调色板上放置他一贯偏爱的几种常用色彩,锌白、铬黄、土黄、土红、铁棕深褐、茜素玫瑰红、G、矿物紫、群青、象牙黑是菲钦这段时期画面中主要使用的几种颜色。其中,印第安人的服饰的色彩是菲钦画作中色彩最丰富的部分,他们的服装装饰简单大方,甚至着不穿衣服,极具当地的民族特色。画面中呈现的印第安人的服装色彩款式多样,把丰富的服装质感生动地再现出来。茜素玫瑰红在画面中被大量使用,服饰色彩明艳古奇。画中印第安人的头饰鹰羽冠象征着勇敢和荣誉,当地的人民经常将羽毛插在帽子上向人炫耀。不同颜色的羽毛和佩戴方式都代表着印第安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情感状态,画面人物的神情展现出印第安人正直果敢的性格气质。铬黄色也常常在这一阶段被使用,含有铬酸铅,是一种明亮、净洁的黄色无机颜料。菲钦大面积地使用铬黄,铬黄不易褪色,覆盖力强,不透明且干的快,它的稳定性会随着颜色的深浅而呈明显的变化,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或受热后,它的颜色会逐渐变暗。油画颜料的种类繁多,很多杰出的油画作品并不是无节制地使用多种色彩种类,而是在有限的颜料种类中灵活地变通,让画面统一在一个色层中微妙地变幻色彩。菲钦对颜料的性能深入研究,使得画面的色彩稳固且持久。

《跳玉米的舞蹈者》、《玉米舞》、《印度舞蹈家》、《召唤跳舞》、《印第安舞蹈者》等作品是菲钦为印第安人欢庆玉米收成所创作的画作。这批画作中,菲钦将玉米这一绘画元素与人物相结合。由于印第安人的经济落后,玉米成为印第安人主要的物质基础,在世界各种粮食的总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印第安人主要培育的经济作物。菲钦画了许多印第安人欢庆玉米丰收的场景,纪念这段愉快的日子并且歌颂印第安朴实的劳动人民。菲钦采用浓郁瑰丽的色彩与阔大笔直的笔触来处理画面,对于画面的色彩处理改变了以往的风格特征,同时,画面中出现了大量的干画法,这种画法可以选择不同的画布做底子,可在画面上不断地覆盖和使用。选用刮刀作画是菲钦常用的作画手法,容易形成厚实坚硬的大块笔触。干画法流行于19世纪,很多印象派画家都广为使用。菲钦的用笔中出现很多瞬间捕捉的痕迹,有较明显的速度感,需要快速判断的决断和智慧。

菲钦笔下的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美国绘画中最引人注目的题材。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野蛮掠夺。尤其在美国独立后,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武力和欺诈手段,被迫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在当时,很多美国画家将美国黑人的生活现状和场景用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增添了19世纪美国艺术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当时菲钦的大量作品反映出美国当地的民俗文化,被视为少数民族的黑人和下层社会人物的形象生动鲜明地被描绘出来。他的肖像画有着高度的概括美感,对画面不断地否定和再创造,笔锋犀利,每一笔的否定和突破都需要决断的勇气和魄力。菲钦对绘画图式的考究和色彩语言的重构都充分体现了在创作中的本质和意图。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套路才得以使菲钦源源不断的思维在画布上更新升华。他的作画的用线方式给绘画爱好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的素描作品,用线的准确和简练令人叹服。他喜欢选择葡萄藤木炭条作为绘画工具,在纸上行走的线条变得巧妙且多变,有立体感又不嗦。在他早期的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不规则的线条,充分体现了他在作画时思维行走的痕迹。他在侨居时期的肖像画作品中人物的边界线都巧妙灵活,没有死板的轮廓,弧线和直线在他的画面中常常出现,不同的运笔力度优雅又刚硬。菲钦用他独到的理解方式将画面中不同的形体的边缘都做了精心的考究,没有僵硬的边界,显得自然且生动。

参考文献:

[1] 高翔.空间的意义―齐尔齐.莫兰迪绘画形式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06).

[2] 陈景容.油画的材料研究与实际应用.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11).

[3] 范景中主编.表现主义艺术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01).

[4] (法)亨利・马蒂斯著,钱琮平译.画家笔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8).

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AS160362。

作者简介:

林洁/女/1988年生/福建厦门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油画

上一篇:技术预测,智能汽车系统 下一篇:源于自然的首饰造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