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活力,营造良好氛围

时间:2022-06-23 08:56:44

激活课堂活力,营造良好氛围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活的教学目标;活的教学内容;活的师生关系;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 激活课堂 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55-02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一、活的教学目标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一个“活”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努力,方向明确,学得有趣。例如:人音版第二册《春天》,本单元选择的音乐作品都是涉及春天的,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春天的歌很多,咏春的单元也会多次出现。我先制定总的单元目标:突出是“寻”春“找”春。“找”是有所发现、有独特的感悟的主动探究,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同时,鼓励学生想像,除了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神奇的画笔,还能用哪些音乐以外的方法来装扮美丽的春天?例如:动听的歌喉,优美的舞姿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春天美景。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活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据,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而且要透过教材的图文结合,挖掘教材育人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正确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2、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3、根据教学内容,补充教材。

三、活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而在这一点上,过去不为大家所重视。常出现师生关系民主而在授知上是专制的,学生情绪放松而思维却禁锢。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使课堂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性?

1.避免认知强加,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

在“小雨沙沙”歌曲教学中,当学生把“沙沙沙”和“在说话”故意唱得很重时我们以往总是不尊重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以“权威”的姿态将所谓最优化的处理方法强加给他们,或以“对不对”、“是不是”的假民主掩盖教师教学的专制,迫不及待的将他人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其实,我们在进行强加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丧失,将直接扼杀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面对同样的情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们讲讲自己这种处理的理由,然后用比较法请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范唱)用另一种轻声甜美的语气演唱,对比哪一种更合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渐体会到不同处理的特点,并根据情境选择适合的唱法。

2.摒弃教师权威,允许学生说“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由于对教师“权威”的过分强调,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因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要改变教学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最终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终身享有音乐带来的乐趣。

四、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实验中,我特别注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情感转化。如在音乐教学之前将歌曲内容设计成一组生动形象的图片,让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图片的内容,对图片产生正确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图片内容表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将歌曲用电声设备向学生播放,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范唱,使其运用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效果欣赏并体会歌曲的魅力。

2、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的基础。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想一想,在学习的新内容中,学生哪里能够自己学会,哪里难以学会,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课堂中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研究教学。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针对性强,讲能讲在需要时,导能导在关键处,问能问在点子上。

3、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的关键。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参与并不断变化。积极的情绪会对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会对学习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干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音乐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重要的是使孩子们不要把学习音乐当作一件苦差事,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使音乐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当然课堂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不要追求形式,课堂要变得简洁,而简洁并不等于简单,是简洁而有活力的课堂,努力做到活中求实,实中求活,活中见效。

上一篇:高职院校应如何进一步完善ERP沙盘教学 下一篇: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