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没到38.5℃,就不能吃退烧药?

时间:2022-06-23 08:33:38

为什么高烧才建议吃退烧药?

按照体温来划分,我们一般把发热分为以下几个程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这样看来,38.5℃为界限,也就是中高程度的发热才推荐用退烧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因为高热主要会从以下这些方面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循环系统的改变、物质代谢的改变等。

而对于不是过高的体温,可以不急于解热。这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1.发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2.发热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体温变化的曲线能够反映病情的化。对于某些潜在的疾病,过早予以解热药物,容易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3.退烧药可能潜在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刺激、过敏、肝功能损害等等。可用可不用时,当然尽量少用或不用。

哪些情况下,低烧也可以服用退烧药?

上面的的理由如此充分,是不是意味着低热就不能用退烧药了呢?当然不是!请注意“没有必要用”和“不能用”的区别。是否有使用的必要,并不完全取决于体温,还要观察病人的其它症状。

如果病人稍有发热精神就明显变差,或者伴有头痛,或者有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都是可以使用退热药物的指症。(大多常用退热药物同时也具有缓解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作用。)

比如某位成年人,虽然体温只有37.5℃,可是头痛厉害,全身乏力,没精神。这种情况必须强忍着不吃退烧药,挨过三五天吗?这样做显然太不人性化了。

再比如是一个幼儿,体温38.6℃,可是精神比较好,像平时一样到处乱跑着玩,吃饭喝水都正常。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不用退烧药的。只要注意密切观察就好了。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患者年龄大,全身基础状况差,或者伴有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等慢性疾病,这样的病人是经不起发热的消耗的。为了避免进一步诱发其它严重问题,控制发热也应该更积极一点。

服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多饮水,自然发汗,或者温水擦浴等办法使体温下降到正常,同时让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这是更好的。如果这些办法作用不明显,而自己又感觉特别难受,也完全没有必要忌讳吃退烧药。

服用退烧药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1.多饮水。退烧药也需要通过多排汗来促使体温下降。尤其高热患者,大量出汗容易虚脱,一定要保证体内水分充足。2.服药期间忌饮酒,否则容易加重肝功能损害。3.退烧药和镇痛药不要同时服用,如果同时服用其它感冒药也要注意看说明书。4.症状好转即可以停药,不需要连续用药。连续用药如果超过3天,最好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上一篇:柜台侵权,商场或担责 下一篇:牙没刷好,殃及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