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水稻旱育秧物化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3 04:50:36

三都县水稻旱育秧物化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三都县水稻旱育秧物化栽培技术,包括苗床地选择、育秧、整地施肥、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健词 水稻;旱育秧;物化;栽培技术;贵州三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83-01

水稻旱育保姆种衣剂结合与无纺布的推广应用,不仅增产、增效,而且一次包衣将药剂消毒、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一次完成,是一项高产、高效、省工、省力、节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秧龄弹性大(30~60 d移栽大田)、秧苗矮健、抗寒力和发根力强、栽后不易坐蔸、返青快、分蘖早等优点[1]。同时采用物化技术,可以减少苗床调酸和消毒过程。该技术简便、易行,有效解决了水稻育秧育苗过程中病害重、死苗多的突出问题,对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农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是解决干旱缺水地区育秧困难的有效措施。该项技术在三都县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措施得到了较大提升。

1 苗床地选择

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或菜园地,最好是酸性菜园地,禁用火土灰、碳铵等碱性肥料作覆盖物,否则会导致秧苗泛黄。

2 培育壮秧

2.1 留足苗床,搞好床土肥

选用肥、软、厚的土壤作苗床,一般按1 hm2大田留足20~30 m2苗床。根据无纺布规格,苗床厢面标准应为长15~20 m、宽1.2 m,厢高15 cm、厢沟宽0.5 m,四周开好排水沟。同时按1 m2苗床备足充分腐熟的农家细厩肥10 kg和西洋复合肥50 g,于播种前施于苗床与细土充分混合,平整厢面,以利于播种均匀,种子吸收水分一致,出苗整齐[2-3]。

2.2 浸种

浸种采取“现包即种”的方法,包衣前先将稻种放入清水中浸泡20 min,温度较低时浸种时间可延长到12 h。根据近年来三都县天干少雨情况,尤其苗床水分不足时,容易出现出苗不齐、出苗晚的现象。因此,浸种时间最好以露白为宜,然后捞出稻种、沥干多余水分即可。

2.3 包衣方法

先将旱育保姆种衣剂倒入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种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以备播种。种衣剂用量视种子湿度而定,一般1 kg种子用旱育保姆种衣剂250~500 g。

2.4 浇足底水,确保水分供应

播种前苗床底水要浇足、浇透,以浇沼液为最佳,使苗床土层内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2.5 均匀播种,稀密适中

为了达到稀播、匀播,播种时应当定量、分播、多次,确保出苗整齐、均匀、健壮[4]。由于三都县气候温和,秧苗生长快,应适当稀播。播种结束后用筛过的细土将种子盖至不露谷为宜,一般厚度为0.6~1.0 cm。盖好后用旱地专用除草剂对水均匀地喷施于苗床表面,不得重复喷施,然后进行架拱,拱膜高度一般在40~50 cm,最后将膜盖严即可。

2.6 苗床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阶段,保持床土温度为30~32 ℃,以利于整齐出苗。一叶期保持苗床温度在25 ℃内,用敌克松2.5 g/m2对水1.5 kg/m2浇苗1次,预防立枯病。二叶期应将温度控制在20 ℃以内,晴天8:00—15:00可揭膜通风,阴天中午揭膜,低于12 ℃不揭膜。三叶期后床温控制在20 ℃以内,3叶1心时用尿素2.5 g/m2、过磷酸钙40 g/m2对水施肥1次,施后浇1次清水。无防布透气性好,要求不揭全膜。但根据三都县气温高的特点,当地仍需揭膜,否则秧苗易徒长。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揭膜,一般在3叶1心至4叶1心时揭膜;揭膜后如有条件换盖防虫网,可有效防治南方迁飞害虫引起的水稻黑矮缩病[5]。无须炼苗,移栽前再追1次送嫁肥。

3 整地施肥

大田耕作采取干耕、平整、干施肥的方法,按施农家肥—耕翻—施化肥—耕翻—粗耙—入浅水—细肥—平整的程序进行,施农家肥15.0~22.5 t/hm2、尿素150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135 kg/hm2。

4 移栽

播期从4月1日开始至4月20日结束,叶龄均在45 d左右、6.5叶时移栽。移栽头天苗床放水浸透,以便于取苗,移栽时要把好浅插关,秧苗当天取、当天栽,以25.0 cm×16.7~23.3 cm的规格栽插,栽插密度根据田块肥力而定,一般不得少于16.5万穴/hm2,穴栽2粒谷苗。

5 大田管理

前期至够苗前保证浅水分蘖,水深不超过3~4 cm,够苗后,在拔节前有水源保证的进行断水烤田,后期实行干湿交替灌溉[6]。移栽后7 d内结合除草剂用尿素75~120 kg/hm2追1次促蘖肥,冷烂田增施锌肥30 kg/hm2,穗肥在剑叶抽出时进行追施,用尿素45 kg/hm2。

6 病虫害防治

6.1 抓好药剂浸秧

移栽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秧3~5 min,集中堆闷30 min后再移栽,可减轻稻瘟病的发生。

6.2 推广物理防治,减少农药用量

可利用害虫趋光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稻(下转第86页)

(上接第83页)

纵卷叶螟、水稻螟虫、黏虫等多种害虫成虫,每2.00~3.33 hm2安装1盏。也可利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液的配制比例为酒∶水∶糖∶醋=1∶2∶3∶4,其中醋液用醋精1 kg对水17 kg配制,每25 kg药液加18%杀虫双水剂250 g。

6.3 协调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但使用化学农药时,宜掌握病虫的关键时期施药。虫害多在害虫幼小阶段用药,病害多在刚发生时施药,以16:00后施药为好。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①稻瘟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40%富士一号乳油1 500 mL/hm2、25%使百克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预防穗劲瘟,第1次施药于水稻孕穗末期,第2次施药于齐穗期。②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2 250 g/hm2或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③稻曲病。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50 g/hm2或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重点喷穗部)。④稻飞虱。用10%吡虫啉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80%敌敌畏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⑤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达60头以上时,用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 500 mL/hm2或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600~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可兼治水稻螟虫、稻秆蝇等害虫。

7 参考文献

[1] 黄年生,戴正元,李育红,等.水稻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的研制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96-97.

[2] 王述军.剑河县山区水稻旱育秧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2):127.

[3] 刘金保.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0(9):1113,1222.

[4] 王爱国.水稻机插塑盘旱育秧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0(4):40.

[5] 高鹤荣,高鹤清,谢桂美.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93,99.

[6] 陈梅平,郑福明,刘凯.水稻直播生产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31-32.

上一篇:山东茶区生态茶园管理技术 下一篇: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