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护理

时间:2022-06-23 01:51:39

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护理

摘要:目的:对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护理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进行固定治疗时均采用骨外固定器,并制定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计划,指导患者适量锻炼身体,活跃身体机能,以骨折愈合情况为依据对骨外固定器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感染、松动等。结果:经过治疗,在X线片复查中骨折未愈合的患者仅1例,骨性愈合者99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使用骨外固定器,并术前、术后进行良好的护理与适量的体能锻炼,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避免出现并发症,可促进促进骨折尽快愈合与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胫腓骨骨折;应用护理

因为高速、高能量的损伤使得骨折经常发生在胫腓骨部位,是四肢骨折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而且很可能伴随各种软组织缺损和损伤等。假如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很可能造成骨缺损、骨折不愈合与感染等并发症[1]。目前我国的医疗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临床中投入使用的外固定器不仅能使患者的痛苦减轻,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对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护理经验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15~63岁,平均35.8岁;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61例;骨折时间:陈旧性骨折16例,其中曾施行植骨治疗者2例,有内固定史者14例,新鲜性骨折84例;致伤原因:挤压伤7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15例,车祸伤68例。本次研究中合并感染骨外露者7例。

1.2 治疗方法

若为开放性骨折,在清理伤口然后进行复位,支架固定螺钉安装在距骨折端约4cm处;若为闭合性骨折,在复位固定时应采用小切口。手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为预防感染应给予抗生素,及时消毒针孔处,患者肢体在术后处于功能位,因此应接受医护人员指导进行肌肉运动,被动或主动活动关节,锻炼身体机能。

1.3 护理方法

护理工作包括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而术前护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术前准备。进行心电图检查、药物敏感试验、X线片与各种常规检验,清洁患者皮肤,因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有程度不同的污染,需仔细备皮和清创,使患者在指导下练习床上大小便[2]。

②严密观察。搬运时临时固定采用石膏托或夹板,防止临近的神经与血管因骨折端移位受到损伤。对尿量、脉搏、血压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是否有合并损伤出现,若患者低血压休克,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手术需病情稳定后进行。

③心理护理。由于暴力损伤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其突发性会引起患者紧张、恐惧,而且患者对骨折并不了解,感受到疼痛后再面对手术时难免会焦虑、不安,医护人员应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细心讲解,使其顾虑消除,有足够信息战胜疾病。

术后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基本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肢体活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肢体应呈功能位,查看固定针是否松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为使机体抵抗力增加,患者饮食应以高钙、粗纤维、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为主。

②观察刀口渗血与患肢血运。对患肢皮肤的温度、感觉、颜色、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应密切观察,若患肢肿胀需将其抬高,鼓励患者多锻炼使肌肉收缩,使淋巴与静脉回流得到促进,调节固定松紧度,观察针孔是否渗液与渗血,如果渗出需将敷料更换,注意干燥清洁。

③消除骨折部位应力遮挡。术后2~3个月采用骨折端坚强固定,使其紧密接触,保持稳定的外固定系统,帮助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治疗骨折时采用单侧外固定器。

④功能锻炼。为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各种并发症,应鼓励患者进行锻炼,我i幅度、次数与时间应由少至多,不可操之过急。术后第2日可以患者耐受性为依据,使其在指导下进行关节功能的床上锻炼。早期可将肢体用外固定器架起,被动活动踝关节与膝关节,每次10~15min,2次/d,3d后主动锻炼膝关节功能;保持仰卧位进行屈髋屈膝,每次15~30min,3次/d;锻炼踝关节时每次10~25min,每日4~6次。指导患者术后1周采用双拐保护,规律性地足跟踩地,2次/日,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负重时间,至骨折愈合,将骨外固定器去除。

⑤预防并发症。加强护理针道处皮肤,使其保持干燥清洁,采用0.2%碘伏与75%乙醇进行消毒,避免针道中因进入水性物质而感染;预防再次骨折需限制负重,烤肉施行短期外保护;为防治断针应及时更换,使患肢在骨痂形成早期患肢不负重。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本次研究中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在6个月内骨性愈合的97例;由于固定技术不恰当,有间隙存在于骨折端,导致愈合延迟,在适当调整且将外固定器各固定部位旋紧后骨折经3个月达到愈合的2例;未愈合者1例,达到99.0%的骨折愈合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共98例,达到98.0%。本次研究中固定针发生松动的3例,发生针道感染的5例,通过对症治疗与护理后控制了感染;骨折愈合后将骨外固定器除去,经过2个月肢体出现负重,骨折处发生再次骨折者1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之后骨折愈合。

3 讨论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骨折部位就是胫腓骨处,因为胫骨干具有特异性的解剖结构,可能因不通畅的血运而引起骨折愈合延迟,特别当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时,由于损伤了软组织且污染了创面,因此很容易发生并发症[3]。在其治疗中使用骨外固定器,其特点是单侧进针与远离创面,并可以在体外进行调节,具有以下优点:不必二次手术,使患者的经济负担与手术痛苦减轻;以骨折两端的固定为主,关节活动不受限制,避免术后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较少损伤组织,危险性小,身体创伤小;骨折端不会存留内固定的金属异物,方便开放性骨折患者处理伤口、换药、植皮,预防感染;可对固定强度进行调整,使应力遮挡消除,促进骨折愈合;穿针与骨折部位距离远,较小干扰骨折端,促进愈合。在本次研究中骨折愈合率达到了99.0%,说明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能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所以在治疗中使用骨外固定器,并术前、术后进行良好的护理与适量的体能锻炼,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避免出现并发症,可促进促进骨折尽快愈合与肢体功能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炯,赵香琴.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7(18):2892-2893.

[2] 赖添顺,郭振辉,苏磊,等.不同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犬小肠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0(10):611-614.

[3] 王春庆,李青,刘刚等.外固定支架在演奏多发伤并非胫骨开放性骨折中应用的比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6(21):417-418.

上一篇:复杂性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治疗 下一篇:人流手术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