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时间:2022-06-23 12:00:48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摘要】已经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也体现出了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在国家治理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人民民主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73-0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本质及职能,同时指出无产阶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世长存。那么,什么是国家?由于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古今中外对于国家有着很多的定义,但却并不为多数人所认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对国家下定义,但他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认为国家毫无例外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出现阶级对立时的产物。

同时,还指出了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后来,列宁从国家起源方面论证了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

(二)无产阶级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阶级和国家机器消失的必经的过渡阶段。所以,关于无产阶级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是新型民主和新型的国家政权。一方面,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之后,首先就要大规模地扩大民主制度,使广大劳动群众都能够平等地、普遍地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还要对压迫者、剥削者实行强力镇压,粉碎他们的反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思想中,从来不片面夸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作用,或者把它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马克思在讲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时,总是把它当作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解放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团结成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就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就根本消灭一切阶级,从而也就一并消灭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不但反复论述了无产阶级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和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而且还反复论述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最大公无私、最能跳出阶级的和历史局限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于加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指导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任何真理都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也不例外。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一同传进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原理完成中国革命和初步建设,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为党的思想基础,把实现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在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的运用,提出了人民民主理论,在指导政权建设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等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有关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时代环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同时深刻总结了失误的原因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认真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废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终身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构想。这些重要思想和实践,解决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都没有解决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难题,为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境界。

(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纲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这一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巩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共产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问题。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中外治国经验的历史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综合解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创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和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发展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及创新型国家理论,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丰富和完善了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目标。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四届领导人结合了中国国情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进行了继承发展同时也结合了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做出了新的诠释。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重大决定都是在坚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各届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又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有了新的发展。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民主也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政权建设的各个方面。人民民主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的,不断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明确指出:巴黎公社新政权是“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要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只有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组织和运转牵涉到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冲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模式,正在按照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够合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改革才能发展。

(二)加强反腐败,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腐败现象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瓦解民族精神的社会公害。反腐败不仅是提高执政党和政府权威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迫切需要。因此,党的十对新时期的地方政府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如下:

首先,要求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要以身作则,从自身行动来践行廉政文化的核心观念,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其次,要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对腐败行为严惩不贷;

再次,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考虑当地的腐败形势,加强地方政府的廉政文化建设;

最后,要吸收和借鉴国际反腐经验,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为地方政府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智效和.辩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J].经济科学,2002(4).

[2]智效和.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J].政治学研究, 2002(2).

[3]程恩富.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J].山东社会科学,2011(7).

[4]刘国光.壮大国有经济,制止两极分化[J].海派经济学,2011(4).

上一篇: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 下一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