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平庸,“美”需要升华

时间:2022-06-22 11:31:05

中考真题,看清楚哦~~

题目:就这样被美征服

要求:①写一篇不得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果出现请用“××”表示。(2014年四川绵阳卷)

百思不得其解,看写作点拔~~

自2007年以来,在八年的中考命题中四川绵阳考区有六年采用全命题作文形式考查,且大多具有较强的语文性,诗意的试题给了考生较大的创作空间。

“就这样被美征服”一题要求写成记叙文,这与大多考区“文体不限”的要求有较大差异,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写入叙事、写景状物的能力,以及透过人、事、景、物的书写真实表达自我的生活体验。

从审题的角度而言,可以将题目理解为“就这样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地被美的人(事、景、情、德)所感染(赞同、赞赏、佩服、认同)”。这样的理解,既准确地抓住了题意,也拓展了写作的宽度,使构思立意的空间更大。

从选材构思的角度而言,要抛开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常见素材,学会诗意表达。旅途的见闻、阅读的体验、观影的心得、冒险的启迪、实践的收获……将视野投射得更广一些,将“美”的内涵发掘得更富诗意一些,才能凭借不俗的选材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由于要求考生都写成记叙文,文体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机会,所以,构思时只能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彰显写作能力。比如,运用倒叙、插叙的叙述顺序,抛开他人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改用第二或第三人称行文,将文章写成小说、日记、童话等其他记叙类文体……都是展示写作能力的形式。

从叙写技巧的角度而言,要避免空洞的叙述,让描写和抒情成为文章的“血肉”,在细致的描写中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凡是优秀的作品,都须将“我”被征服的过程写得更细致,通过前后对比、侧面烘托、先抑后扬、诗意开篇与收束升华等多种表现技法来体现写作能力。

具体写作时,可参考以下思路:

妙写自然,以一次远足或休闲为叙事线索,畅写自己被自然美景征服的心理过程;妙写人物,以一次邂逅为叙事线索,畅写自己被一个外表普通心灵奇美的人物所感染的经历;妙写事件,以自己亲眼目睹的一个家庭(团队)其乐融融的场景为叙事线索,畅写自己被一个普通却颇显人际和谐之美的事件所触动的往事。

考场失误文,我们都不希望看到~~

就这样被美征服

四川绵阳一考生

两双脚,轻轻踏在石板路上,溅起浅浅的水花。白色的栀子星星点点散布在树丛间,仿佛镶在黑色衣裙上的珍珠,又如一朵朵小小烛火,照亮归家的路。侧过脸,她略带疲倦的脸上微微一笑。我紧紧握住她的手,不知不觉间笑了,氤氲在这美丽幸福的氛围里。

夏夜的天脾气挺大,憋了一肚子闷气,阴沉着脸不说话。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阵冰冷的浪潮猛地推走闷热的空气,灌木丛也打了个寒颤,抖落几片树叶。有什么冰凉的东西打在我的身上,一下、两下,愈来愈密,下雨了。濡湿的叶子变得软弱不堪,踩在上面只发出微弱的。

昏黄的灯光被雨剪裁,显得忽明忽暗。飞驰的汽车扬起雨水呼啸而过。

“快来,我在这儿呢!”我惊喜得猛地回头。这熟悉声音仿佛雨夜里唯一美的东西,让我内心一颤。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前方,一个高挑匀称的身影正打着伞向我走来,微微卷曲的发梢被风轻轻扬起,白色的外套在黑夜中格外显眼,银色的项链泛着微光在脖颈上跳动,高跟鞋有节奏地踏出轻响……“你怎么来接我了!”我笑着走上前。没有回声。我一愣。恍惚间,一个女人与我擦肩而过,陌生的脸上唯有冷淡的妆容。她很漂亮,但我却未被征服,反感到灰心失望。寒冷再次向我袭来。

“我在这儿呢!没看见我吗?”我焦急地四处张望。昏黄的灯光下,静静站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撑着伞等待着。她没有穿高跟鞋,竟显得格外矮小。为了方便做家务,她将长发高高盘起,露出了朴素而略显消瘦的脸颊。她穿着一件旧绿毛衣,脖颈上光光的没有首饰。

“突然就下雨了,我怕你一个人走路回家害怕。冷吗?”我头上不知何时已撑起一把伞,一双温暖的手紧紧握住了我那冰冷僵硬的手。细细触碰,我还能感受到她手上细小的皱纹,粗糙却格外真实。

伞外的世界,雨渐渐停了,寒冷退去。伞下,两只手紧紧握着,一种无可名状的美从夜的尽头浮现,像潮水一样漫过一切,一直冲击到我心头才猛然收势。我的心在这潮水里时起时伏,我想,我是彻彻底底被这美征服了!

侧过脸,望着她略带疲倦的脸上的笑容,我才猛然明白。其实美的标准定义并非华丽的妆容或饰品,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能让对方感到温暖和平静的能力,唯有这种美才能把人彻彻底底地征服。或许这世界上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本称不上大美,而是因为你身边某个人的美把你征服了,继而把周遭的一切都一一征服、一一变美!

【阅卷专家点评】

平心而论,这位考生语言功底比较出色。遗憾的是,她同不少考生一样把父爱、母爱等同于“美”.一点小小的感动也硬说成“被美征服”,这种将“爱”与“美”混为一谈的作文自然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而本文仅被评为二类卷。

修改方法:除了将开篇语句润色之外,重要是从选材上作较大改动,让所叙内容与“被美征服”的题旨实现无缝对接,使看似平庸的素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升格失误文,脱胎换骨,很简单~~

就这样被美征服

轻轻踏在石板路上,溅起浅浅的水花,似在演奏一曲真情之歌……

暮春时节,风云无常。这不,雅安芦山又地震了,虽然没有波及我们这个川西北重镇,但是老天却憋了一肚子闷气,阴沉着脸一整天不说话。

晚上九点,走出闷热拥挤的教室,突然迎面遭遇一阵夹杂着雨点的夜风。我摸摸有些冰凉的双臂,眼见着有备无患的同学一个个从容地撑开伞闯进雨幕之中,我不禁有些后悔早晨出门时没有听奶奶“带上雨伞”的嘱咐。

那个知冷知热的医生老爸前两天又赶赴灾区救死扶伤去了,拨打妈妈的电话,无人接听。

那个喜欢在家里发号施令的粗心的女强人这会儿在干什么呢?她还在她的工厂里指挥工人大战“红五月”吗?此刻她那被工作填满的脑子里还会想起我吗?

一个高挑匀称的身影撑伞而来,微微卷曲的发梢被风轻轻扬起,白色的连衣裙在雨中有如精灵,银色的项链在脖颈上泛着微光,高跟鞋有节奏地踏出轻响……走近了,只听得她的抱怨:讨厌,店里又叫我们向灾民捐款了,年年都要捐,关我屁事啊!妆容精致的脸上没有表情,她冷冷地打量我两眼,又风一样地飘走了。

“小囡,等久了吧?”不知过了多久,我耳旁终于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她没有穿高跟鞋,竟显得格外矮小;她将长发高高盘起,露出了略显消瘦的脸颊。她穿着一件蓝色工作服,脖颈上没有首饰,和往日里风光无限的白领总管判若两人。

“小囡,实在对不起,今晚我在厂子里加班,为芦山赶制一批帐篷…一”语气里全然没有领导的威严,只有母亲的柔情。

我头上悄然开了一朵伞花,一双温暖的手紧紧握住了我那冰冷的手。细细触碰,我能感受到她手上悄然磨出的老趼,是亲临一线的副产品吧。

“本来带两把伞来的,离开厂子时,发现打扫车间的清洁工阿姨没有伞,我就给了她一把。今晚我们母女俩只有挤一挤了。”“好啊。好久没有和妈妈这么亲热了。”我喉头一热,一把抱住了妈妈。

伞外,雨声渐小,寒意退却;伞下,两手紧握,心灵相通;伞面上,石榴花开,硕大红火。

一种无可名状的美从夜的尽头浮现,像潮水一样漫过我的全身,我的心在这潮水里时起时伏,我是彻彻底底被这美征服了!

侧过脸,望着她脸上略带疲倦的笑容,我才猛然明白。其实美的标准定义并非华丽的妆容或饰品,而是一种伟大人格的魅力,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操,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唯有这种美才能把人彻彻底底地征服!

一把伞,默默撑开在雨雾里,撑起暖暖的情愫,似盛开的一朵美丽之花……

妈妈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升格文写出了被“美”征服的过程么?

作文百宝箱,合理选材幸福美满~~

一、变换素材,突出主旨

文章主旨在于突出妈妈内心深处的“美”,以及这种“美”对“我”的熏陶和感染。升格文将整个故事置于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截取一个生活的横断面来着重表现人们对地震灾区的支援,绵阳曾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的洗礼,又处在芦山地震的近邻地区,考生应该有这样真切的体验。升格文特地设置爸爸奔赴灾区“救死扶伤”,妈妈领导工人为灾区加班加点赶制帐篷等情节,真实可感。这样选材,妈妈的“美”就不仅仅停留在万千家庭妇女式的简常的对女儿生活上的关爱方面。文章素材也就跳出了家庭生活雷同的窠臼,也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二、以“丑”衬“美”,对比鲜明

原文中考生有意识地塑造了一个冷淡高傲的美女,与母亲进行对比,显得牵强造作。升格文写这位路过的美女对着手机抱怨的一席话更能恰切地突出她内心的冷漠,与她漂亮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更与“我”的妈妈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高尚之举形成鲜明对比,以“丑”衬“美”,美就更美。

三、注重细节,渲染温情

原文处理材料时,疏于细节的安排,情节经不起推敲。比如,妈妈特地来接女儿放学回家,为什么只带一把伞?而且立定于路灯之下,为什么不往女儿放学的方向赶?这显然有悖于生活的真实。升格文中妈妈把另外一把伞送给晚归的清洁工,就合情合理,一个关心职工的领导形象跃然纸上。另外,写奶奶的殷殷叮嘱、父亲的知冷知热,对于妈妈的形象塑造也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增加了文章的波澜。父亲支援灾区去了,妈妈加班之后来接“我”回家这一情节才显得真实而自然。

四、锤炼语句,增添文采

原文表现出考生一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比如,“昏黄的灯光被雨剪裁,显得忽明忽暗。”但综观全文,语言还是没有亮点。升格文注重了对语言的锤炼,人物描写更加细腻生动,“一双温暖的手紧紧握住了我那冰冷的手。细细触碰,我能感受到她手上悄然磨出的老趼”,这样的工笔细描让人印象深刻。环境烘托更加细致:“伞外,雨声渐小,寒意退却;伞下,两手紧握,心灵相通;伞面上,石榴花开,硕大红火。”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工整的句式、优美的语言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引入入胜。

上一篇:美味留得回头客 效益征服加盟商 下一篇:主题偏离,难以被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