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山丹县旅游资源的开发

时间:2022-06-22 08:54:51

浅议山丹县旅游资源的开发

(甘肃省山丹一中734100)

旅游资源是构成现代旅游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一个可行性的条件的基础上,山丹县的旅游资源是否有开发的价值,是否值得开发,具备怎样的开发潜力,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之前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对旅游资源要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研究和论证。对山丹县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山丹县历史悠久,早在西夏时就于今县城址筑城,设甘肃军镇守。西汉起,历代皇家屯兵马于焉支山下的大马营草原;西汉名将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27国王公使节,而被载入史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曾在这里生活了10年之久,称山丹为“第二故乡”;境内有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遗址,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泥胎贴金坐佛宗教胜地以及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南湖公园、儿童乐园等;有世界第一大马场和“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的焉支山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游人来到这里,不论是徒步跋涉,还是驾车凌风,都可尽领丝路古道苍凉之美,尽览西部山水锦绣之胜。

二、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的开发规模,选择路线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景区点光有特色是不够的,如果地理位置偏远,路途交通费用南过高,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点的可进入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境内祁连山耸立于南,龙首山屏障于北,焉支山虎踞于东,素有“走廊峰腰”、“甘凉咽喉”之称。县城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横贯县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境。

位于山丹县城内的景点有:1、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它座落于山丹县城文化街,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2、艾黎与何克陵园,位于山丹县城南门外,里面的建筑风格是仿西式建筑;3、南湖公园,又名南湖生态植物园,是山丹实验推广花卉树种新品种的林业示范园,同时又是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之地。位于山丹县城南,由喇嘛缸泉改扩建而成,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观赏景点近20处,游乐项目10多项 ,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聚会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型公园;位于城郊的景点是大佛寺,整个寺院依山而建,与山齐高,和依马家湖而建的祁店水库连成一片,加上近年在佛山公园内完善亭台楼阁等佛教建筑设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和修建西湖山庄、垂钓池等娱乐休闲设施,景色十分壮观。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山丹大佛寺庙会,时逢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

除此之外,位于山丹县东南40公里处,有千里河西走廊西部名山――焉支山;距县城60公里,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有驰名中外的皇家马场―山丹军马场;在山丹由东向西蜿蜒近200公里有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的山丹汉、明长城,特别是新河驿附近的长城,是省境内最完整的土筑明长城,历史学家称之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这些主要旅游景点都在旅游交通半径之内,方便游客游览。

三、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山丹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区接待能力还比较欠缺。县城周边及农村地区餐饮网点密度较低,基础设施较落后,县城内两星级宾馆只有两个-----山丹宾馆、鑫海源大酒店,除此之外,档次较高、设备齐全的有宏禹宾馆、东亚大酒店、一六八宾馆、邮大酒楼等。针对该种问题,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党政机关干部采取多种形式开办旅游宾馆、酒店、旅社、农家乐;大力扶持旅游商品开发和特色品牌建设;坚持改造兴建并重,突出地方特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山丹县应围绕旅游开发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大力改善先驱及周边旅游设施配套环境,城建、林业、交通、电力、文化广电、通讯等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确保各旅游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环境绿化、电力供应、文化设施、饮水安全等得到保障,切实解决旅游盲区,不断加大乡村游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风景旅游点必须确定合适的环境承载量。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也就是说,环境承载量是直接影响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一定阶段内可容纳的游客量的最上限额指标,是决定风景区对外交通、供水、供电和其它旅游设施以及景区景点建设快慢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

山丹县地处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旅游景点时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自然保护,以确保景区合适的环境承载量的永久持续性。景区负责人在项目增设过程中,还必须加入环保论证,要适时施行疏少游客量等措施,景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场,旅游从业人员应以正确的生态观来指导景区旅游开发。现实市场经济下,消费者持理性的消费态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旅游已不仅仅停留在旅游的表面,看重的是旅游深入地一面:生态环境。旅游给景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环境压力,景区经营者必须以环保来稳固自己经营的旅游景区质量,以便赢得更持久的客源量。再增加人为景点,增辟路线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给景点旅游开发留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后路。

总之,山丹县再确保环境承载量是,需要做到“四个限”:限发展比例,限挖掘深度,限游客容量,限规模过大。经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制定景点环境维持和保护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达到景点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和谐,旅游景点才能达到恰到好处发挥开发作用。

上一篇:高校办公室秘书的四个“务必” 下一篇:浅谈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