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2-06-22 07:08:28

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试验组,全部患者均存在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资料完整。另择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单纯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跟踪随访。治疗前及随访期间以AOFA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踝-后足功能,探究内踝、后踝和下胫腓损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得分(82.07±9.81)分,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得分(94.32±8.7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 关节脱位; 内踝; 后踝; 下胫腓;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89

踝关节又名距骨小腿关节,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及距骨滑车构成,是人体下肢重要活动关节。在外界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下,踝关节极易出现外伤,重者脱位、骨折,影响行走和移动[1]。有针对性的给予踝关节骨折患者合理规范的治疗及康复锻炼是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的重要环节,不科学的临床治疗及训练易造成骨折面畸形愈合,严重者需再行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证实,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多种,文章现以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内踝、后踝和下胫腓损伤对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存在内踝、后踝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资料完整,以此归为试验组。另择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单纯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主要致伤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摔伤、扭伤、坠落、重物砸伤等。二次治疗术前CT扫描显示,患者陈旧性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病例排除标准:(1)踝关节骨折≤2周;(2)X线片显示胫距关节严重炎性改变(Ⅱ度关节炎及以上);(3)关节面不平整程度≤2 mm,累及负重面≤25%[2]。试验组:男43例,女25例;患者年龄22~76岁,

平均(47.35±6.12)岁;初期保守治疗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22例,手术治疗者46例;伤后距治疗时间1~17个月,平均

(8.15±2.46)个月。对照组:男44例,女24例;患者年龄20~77岁,平均(47.62±5.81)岁;初期保守治疗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23例,手术治疗者45例;伤后距治疗时间2~15个月,平均(8.08±2.54)个月。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准备,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踝骨折者外踝截骨,牵开距骨后,关节面直视下以钢板或空心钛钉等进行复位。外踝骨折者截骨尽可能沿原骨折线进行,常规清理间隙和瘢痕组织后,骨折面对位对线,常规钢板固定,固定时注意调整外旋等畸形。腓胫稳定性采用拉钩实验等进行验证,必要者以胫腓螺钉固定。内踝外翻者内踝前缘弧形切口,克氏针引导下截骨。后踝畸形者则外踝截骨,后踝关节面截骨,常规钢板固定。必要者可克氏针固定距骨、胫骨或加用外固定架,防止再次脱位。术后常规引流24 h,抗生素用药3 d,诊断无异常者可出院,遵医嘱复查。

1.3 观察指标

手术治疗前及术后随访期间,以AOFAS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踝-后足功能。该评分系统分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最大步行距离、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等几个评估项目,共计100分。90分以上者,患者踝-后足功能优;75~89分,患者踝-后足功能良;50~74分,患者踝-后足功能中;50分以下者,患者踝-后足功能差[3]。本次临床试验取手术前1次AOFAS评分和随访期间最后1次AOFAS评分进行研究。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OFAS评分

试验组患者术后随访最短11个月,最长30个月,平均随访17.39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随访最短10个月,最长32个月,平均随访17.42个月,组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内踝、后踝和下胫腓损伤对AOFAS评分的影响

试验组6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踝、后踝、下胫腓联合损伤。按照单一损伤例数统计,内踝损伤43例,后踝损伤36例,下胫腓损伤37例。统计结果显示,内踝和下胫腓损伤与否对患者AOFAS评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后踝损伤患者AOFAS评分明显低于后踝未损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内踝骨折不良治愈可能导致踝关节内翻或是外翻,影响预后。一般而言,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可通过清除骨块进行治疗,或是采用截骨矫形的办法。矫正固定适用于内踝骨折不愈情况,而如果内踝骨折已经出现不良愈合现象,则需要截骨重建。导致内踝骨折不愈的原因有多种,如骨量丢失、钢板固定欠佳、既往治疗所致瘢痕组织过多等[4]。目前,针对切除骨碎片的适宜尺寸临床尚无明确报道,仅有大的碎骨块需要解剖复位恢复踝关节Shentons线的连续性的相关报道[5]。本次临床研究中,内踝损伤患者末次随访AOFAS评分(81.53±7.14)分,与无内踝损伤患者的AOFAS评分(82.77±8.5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内踝损伤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无显著性影响,这可能与翻修手术需做内踝切口清理关节间隙有关。后踝骨折通常预后良好,畸形愈合比较少见,但一旦出现畸形愈合,则会对踝关节骨折预后造成显著不良影响,考虑可能是由于后踝是构成胫骨距骨关节面的关键,其平整度会影响踝关节生物力学和应力状态,后踝骨折会造成关节面不平整,故再次翻修也难显著恢复踝-后足稳定性及运动功能[6-7]。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后踝损伤者末次随访AOFAS评分(76.35±8.06)分,明显低于后踝无损伤者的AOFAS评分(88.14±6.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下胫腓损伤对踝关节骨折脱位预后无显著性影响,这可能与下胫腓未参与构成关节面,仅为微动关节,融合对预后的影响也不大有关[9]。但是目前,临床缺乏相关研究信息,望今后能扩大病例研究数,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张绍华,张海波,等.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71-273.

[2]赵卫东.外固定器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整复后踝关节不稳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54-1155.

[3]陈军,张立平,李亚东,等.踝关节骨折脱位34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8):437-438.

[4]李传富,刘哲明,石仕明,等.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380-381.

[5]袁国伟.2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618.

[6]阮建伟,郑鑫,孔劲松,等.锚钉修复在治疗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8):845-846.

[7]李勇,刘兴炎,黄光海,等.复杂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4):423-424.

[8]朱金强,沈柏晓,杨文峰,等.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87-188.

[9]杨志广.踝关节骨折脱位58例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695-1696.

(收稿日期:2016-06-06)

上一篇:独立学院《预算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沥青路面材料质量控制及施32关键工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