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6-22 04:59:56

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现如今,我国的偏远地区正在走一条新农村、新山区的发展模式,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也就成为了推动山区小康战略的重要项目。加强水资源的调配,促进地区水资源分配平衡,对促进山区小康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如何实现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小康模式,运用新方法、新策略,加强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新发展。

关键词: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康;探讨

水利工程是我国基本的工程建设之一,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又是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紧张,人口基数大,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供水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党和国家一定要加强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山区走向小康,实现新目标奠定基础。

一、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水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再加上新农村、新山区的建设新目标,我国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处于落后阶段。设备老化、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不高等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阻碍了山区的小康化进程。

另外,山区的水利工程在管理中产权不清晰、工程维修费用难以落实、管理人员能力弱、部门职责不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等问题也都导致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供水能力逐年加强,但是用水结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建设新型山区,实现山区的小康建设刻不容缓,如何协调好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用水矛盾,也是需要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水利工程建设就以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国家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来保证水利的供应。但是,我国山区地方的财政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现有的水利设施老化,渗漏严重,很多工程存在着安全隐患,并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国家着手完善建设新农村以来,资金的投入量不断增加,在政策上也予以倾斜,但是许多地区由于财政困难,致使资金不到位,或者出现不会管理资金,造成浪费的现象。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按时启动,阻碍了山区小康水利工程的建立。

(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

要保证水利工程的平稳快速发展,就一定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要保证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依可查。可是,现如今我国山区水利工程建设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法规政策,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不按规章程序办事,严重影响了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运行。

其次,山区水利工程在前期管理和后续管理中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使用单位也是建设单位,没有固定的法人机构进行负责,造成监督与管理很难到位。第二,在水利工程后续的管理中没有完善管理机构、部门权责交叉不明、管理人员能力差、管理职能不到位,导致工程产权不清晰,维修费用难以落实,严重制约了山区水利工程的小康建设。

(三)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山区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达标,没有过硬的技能。特别是由于水利部门的资金不足,导致的水利技术人员工资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发放,人才不断流失。此外,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比较散漫,缺乏一整套管理员工的准则,缺少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忽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山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主要是为广大农民服务,他们才是施工的主体。但是现如今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农民的地位,没有发挥农民在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只有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加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当中,促进山区水利的完善,为早日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具体施工环节的管理

要保证山区的水利工程实现小康规模,就必须重视各个具体环节的建设管理,避免任何一个施工点的失误。

首先,在施工建设之前要严格考察施工企业的资质,对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构件、半成品、设备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审查。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经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开工报告等等也要进行审查,用书面的形式签订协议,保证双方达成共识,并严格按照签订的条款进行建设,以免问题的发生。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的内容,严格监督施工的进展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在施工以后要马上审核竣工资料,按照标准严格核对工程质量,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立即进行整修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完善。对于施工中会出现的其他细微问题,也要明确进行规定,以免发生冲突,影响水利工程的小康化建设。

(二)加强资金的管理

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现如今,我国不断加大山区农村的资金投入量,使得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管理运用成为了重中之重。有了国家资金的保障,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强改进资金的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民营化管理模式、用水协会管理模式、承包土地转包小型水利模式等等方式。这些办法既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发展民营化水利,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山区水利工程的小康化建设。

(三)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

应该高度重视培养提高员工的素质,并加强对其的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其次,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或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来吸引人才,采用“派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最后,还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让水利工程建设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相适应,服务于人民。

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得到了加强,那么就应该完善人员的管理制度。要制定一整套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规范,完善他们的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改变以往没有规章,胡乱工作的状况,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保证有序工作,从而实现山区水利工程的小康建设。

(四)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的保证是一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出发点,要做到安全规范的管理建设,就要加大安全教育的普及宣传,让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工作。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地挂上“安全第一”的施工标语,各个部门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按照国家的规定实施保护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是我国重点项目之一,山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关乎着我国水利工程的整体水平。要尽快实现新山区的发展目标,实现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建设,就必须要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落后局面,从而建设“新山区、新水利”。

参考文献:

[1]徐艳梅.浅谈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方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8):235-18

[2]陈兵.如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5):113-114.

[3]朱海波.浅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与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3(4):91-91.

上一篇:试论影响低温BOG蒸发量的因素及优化措施 下一篇:探讨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