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细节”,让教学绽放光彩

时间:2022-06-22 04:12:44

把握“细节”,让教学绽放光彩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初中各学科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忙于学习新课程理念,花大力气听专家和名师上课,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是能体会的就体会,能模仿的就模仿,一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花样翻新的媒体介入多了,师生、生生互动多了,课堂也热闹多了……但教学过程中却少了酣畅淋漓的细节敲打,少了对细节的重锤敲击,致使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现象越来越严重。然而“教学细节”它看似是平常的东西,却正是在平常中蕴涵智慧;“教学细节”它看似简单,却正是在简单中孕育深刻。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把握一些灵动的“细节”,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充实饱满,激情跌宕,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几年来,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开展教学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教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要靠教师在课堂的导演下完成的,是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能否做到时时刻刻抓住学生,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细节把握很重要,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为学生进行新的知识建构创造条件,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例如在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一开始先观看视频“死狗洞”之谜,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二氧化碳的世界,从而引出课题,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让学生再来揭开“死狗洞”之谜,这样不仅前后呼应,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与二氧化碳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能通过“引问练”等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系统

新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指示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关注互动行为的细节,既要关注外显行为,也要关注内隐行为。例如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较易混淆,进入复习时通过下面这道练习设计,使酸和碱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完善并提高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掌握,也为后面对盐的复习奠定基础。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试剂,已知它们是稀硫酸和石灰水。请你用不同的方法鉴别它们?区分上述物质根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那么酸和碱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请用框图表示。通过从多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鉴别两种无色溶液,讨论与对比、生生互评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形成知识并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从而使得复习课不再是简单、机械、枯燥的回忆,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的课题内容时,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很大困难,缺乏微观想象力,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对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此本课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的发现过程从道尔顿的实心球型原子,发展到枣糕型原子,再到卢瑟福发现电子的实验,从而让学生对原子结构能有深刻认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元素、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认识原子与分子结构和性质,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习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分类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如在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我请一位同学书写几道完成后,立即要求他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自我评价,他说:“我基本都写出来了,就是元素符号的大小写书写不规范。”我说:“那你能不能自己改进一下?”然后他又重新写了一遍,既规范又美观,全班同学都鼓掌表示祝贺,这以后他每次书写化学方程式都很到位。

教学中的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把握“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中的一些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让我们的化学教学绽放绚丽的光彩,从而培养好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潜能生的转化 下一篇:微型课题开启教师实践研究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