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时间:2022-06-22 03:01:2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着眼于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走出去,建“厂中校”,将“教室”搬至企业。立足学校优势专业,主动选择人才需求旺盛、职业经验要求较高、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协议,对合作方式、内容及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双方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抽调专家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攻关。企业开辟岗位,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和顶岗实习;企业推荐专家、工程师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引进来,建“校中厂”,将企业和一线生产场所建在学校。学校打造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将工厂建在校内,使车间变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融合、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融合、教学评价与产品质量融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融合,让学生在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实践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生产车间亲自动手制造产品,变消耗性、练习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有效提升对企业和岗位的认知度。

推合作,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密集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人才培训提供支持。企业利用国家或学校的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完善设备,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训基地面向江苏及周边区域的15家中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开放,共享企业场地、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

建平台,创办科技园,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学校和政府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企业进驻园区,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学生创业认知实习和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支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构建“专业+公司”培养模式,立足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11个相关专业,推荐人才到进驻园区的公司实习,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以研促产、以产助教、产学研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很多职业院校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走出去、引进来、推合作、建平台入手,使学校和企业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育人才、共促就业、共谋发展,破解校企合作之惑,其成功经验具有示范意义。

上一篇:基于社会工作视域下村规民约的介入制度思考 下一篇: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属性与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