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清末民初延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

时间:2022-06-22 01:53:50

试析清末民初延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

[摘 要]清末民初我国的卫生机构体制尚不成熟,在中央设卫生机构,掌管全国卫生行政事务;在地方确立了卫生警察制度,当疫病袭来时,地方政府会设置临时性的卫生防疫机构。延边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且战略地位险要。中国和日本争相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在客观上促进了延边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但是,中日两国围绕医疗卫生控制权展开的关乎国家的争夺,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我们要始终坚持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关键词]延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控制权;国家

目前学界关于卫生机构(1)的研究较为薄弱,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成果。而关于清末民初延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2)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中日两国围绕医疗卫生控制权展开的激烈争夺,进而全面了解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为我国边疆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清末民初卫生机构体制沿革

(一)清末卫生机构体制开始起步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初步设立了卫生行政机构。1905年,中央巡警部成立,它是集公安、司法、民政于一体的机构。其中警保司内下设卫生科,设有员外郎、主事、书记官等人员,办理科务。这标志着“卫生”字眼在我国政府机构的名称中首次出现,专管卫生事务的机构也在我国正式形成。1906年,巡警部改为民政部,下设的卫生司包括检疫、方术和保健三科,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和主事各二人、六品医官一人、七品小京官和医官各一人,管理卫生事务。[1]

清朝末期,中央卫生和警察部门是分开的,地方上确立了卫生警察制度,构筑了近代公共卫生体制的雏形。以吉林省为例,1906年,巡警厅由吉林将军达桂正式创办,下设卫生处。而后省内各府、厅、州、县也成立巡警局(所),设立卫生股或者卫生警察,主管卫生事宜。可见清末地方卫生行政事务主要由卫生警察掌管,在卫生防疫、宣传卫生思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警察机构因为缺乏专业的防疫知识和医务人员,当疫情袭来时,就需组建临时性的防疫和检疫机构,如1910年东北鼠疫爆发后,清政府设置的京师防疫局、吉林全省防疫总局等。东三省内各地也相继设置防疫局、检疫所、隔离所、庇寒所等卫生机构,实行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如检疫、交通管制、隔离等,最终鼠疫在4个月内被扑灭,并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这对后来的鼠疫防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民国初期卫生机构体制逐渐发展

民国初期,全国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为内务部,其下设置的卫生司负责卫生事务管理。卫生司下设中央防疫处、卫生实验所、卫生陈列所等部门,具体分管卫生事务。其中,中央防疫处于1919年3月成立,它表明部级的专门防疫机构在我国开始设立。可见我国的卫生机构在北洋政府时期己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分化出来,这对我国公共卫生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洋政府时期,地方政府还未设立卫生专管机构,地方警察机关都设有卫生科,负责相关卫生工作。而此时中央防疫处是在中央设置的专门性的卫生防疫机构,临时性的防疫机构只在地方上出现疫病时才会被设立。1912年,“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在伍连德的主持下于哈尔滨成立,它标志着正式的医疗防疫机构在我国首次出现,极大的推进了我国的卫生行政和防疫的制度化建设。然而,一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卫生防疫体系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逐渐成熟。

二、中日在延边地区争设医疗卫生机构

(一)延边地方政府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

1902年延吉厅在局子街成立,专理民政。1903年3月,由延吉厅衙门户房兼管地方卫生行政事宜。之后,巡警局在延边各府、厅、州、县成立,独立的专职部门在地方卫生行政机构中形成,并设置卫生股或卫生警察进行管理。1906年11月,延吉厅警务总局卫生股设一警察,兼管检疫、诊疫、清洁等事宜。汪清县巡警局也相继设立卫生股,敦化县警务局设立卫生科,管理卫生事务。

1907年,延吉边务公署成立。延吉边务督办陈照常根据延吉缺医少药的情况请示朝廷,由清政府拨款2千两金,最终边务医院于1908年6月在延吉成立,配有司药官、看护长等12名医务人员和14张病床。[2]在延边地区内,它是第一个内设病床的公立医院,李绍良还制定了第一个医院管理条例--《边务医院章程》,可见边务医院已初具现代医院的雏形。1910年2月,它改称为延吉官医院。1916年10月,在局子街河北和六道沟增设两所分院,3院人员总数25人,院长1人,医生5人,司药、看护4人,会计3人,其他12人。[3]1917年2月,因经费不足,延吉官医院和河北分院合并,并最终于1932年停办。

(二)日本设立的日立医院

1907年,日本在龙井设置“朝鲜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积极扩充各种医疗设备,推行殖民医学策略,以笼络人心,试图扩大侵略范围。1907年8月24日,日本军医村井寿夫在龙井开办间岛慈惠医院,并带领两名医生和一名看护长,[4]协助他完成医疗卫生事宜。另外,日本还安排专人任职卫生委员,负责向当地民众讲授卫生知识。间岛慈惠医院最终于1909年8月停办,它在延边百姓心里留下了较好的形象,它是第一所在近代延边地区成立的西医医院。

1909年11月,日本在龙井建立总领事馆后,开始招聘医生、助产士和看护员,开设间岛病院,对延边居民进行免费诊治,并加上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到间岛病院进行诊治的人数逐渐增多,很快就得到了延边民众的信任。间岛病院于1918年极力扩充了医疗设备,增强了医疗技术力量,并改称为间岛慈惠病(医)院,院长派久贺文郎任职。到1925年,它又改称为咸镜北道道立间岛病院,重新扩大规模,设置内、外、妇、五官等医疗科室和住院病床,配有5名医生、14名护士、1名药剂师、1名会计、12名佣人。[5]

就这样,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控制权逐步被日本驻延边地区总领事馆所操纵,并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医疗卫生网,管辖着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

三、围绕医疗卫生机构展开的之争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当时的医疗卫生体制尚处于起步并逐渐发展的阶段,中国政府虽然创办了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延边居民的生命健康,但是仍然无法与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经费充足的日立医院相抗衡,日本侵略者积极推行殖民医学策略来笼络人心,企图侵占延边地区以及实现其“大陆政策”,最终操控了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控制权。中日设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客观上促进了延边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和日本围绕医疗卫生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究其实质,主要是因为医疗卫生控制权是国家的主要组成部分。延边地区位于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是东北亚的核心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险要。日本因其既定的“大陆政策”以及防范俄国的战略需要,把它当作从朝鲜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企图将延边地区成为日军的战略缓冲地带,因此十分重视延边地区。于是,日本试从医疗卫生角度出发,大力扩充医疗设施,积极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以此笼络人心,争夺医疗卫生控制权,进而夺取延边地区的管辖权,为其“大陆政策”的推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时期,我国的卫生机构体制尚处于起步及逐渐发展阶段,而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尤其自1910年东北鼠疫波及延边地区之后,此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亟待改善,且延边地区战略地位险要,这就为日本争夺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控制权提供了契机。中日两国通过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围绕延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些医疗卫生机构的成立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注意到,医疗卫生控制权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十分重要,它关乎着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史为鉴,坚持维护国家神圣而不可侵犯。

注释:

(1)卫生机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卫生检验机构、防疫站和培训机构等。

(2)医疗卫生机构指依法成立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卫生机构的总称,包括医院、疗养院、急救站等。

参考文献:

[1]曹丽娟.试论清末卫生行政机构[J].中华医史杂志,2001,(2):86.

[2]吉林省延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延吉市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452、468.

[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6:1669.

[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局编.延吉道概况(初稿)[M].延吉:延边州档案馆,1984:75.

[5]王京涛.试析二十世纪初东北鼠疫与延边地区防疫卫生状况[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2:33.

作者简介:张冬雪(1991―),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门史2013级研究生。

上一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对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保障作... 下一篇:至山西省襄陵县小学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