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时间:2022-06-22 01:35:14

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围绕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真抓实干,狠抓措施落实,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工作,全省经济稳中有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成绩来之不易,应予充分肯定。同时,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省经济的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组成人员认为,要继续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积极有为、稳中求进,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体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出口,切实落实好外贸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窗口作用和辐射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支持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稳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发展质量。继续抓好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类项目建设,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障,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继续做好招商选资特别是浙商回归工作,在铁路、市政、能源等领域创新投资模式,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经营。研究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积极拓展网络消费、信用消费等方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推动电商与专业市场有机融合。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二、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决策部署的实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把“四换三名”作为重要抓手,毫不动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大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力度,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摸清情况,分类排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切实发挥好产业集聚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下真功夫,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集聚水平。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

三、继续加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抓紧制定规范中介机构政策意见,着力解决所谓的“二政府”问题。充分发挥“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先试先行优势,结合国家近期新出台的改革措施,积极谋划,有针对性地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争取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加快推进要素配置综合改革,创新思路和办法,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建立健全竞争性要素分配机制,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要素产出水平。

四、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以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治水治气、治城治乡。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等手段,建立倒逼机制,加大对化工、印染、造纸、制革、电镀等重点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整治力度,全面治理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严格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不变,保持工作力度不减,严防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反弹。继续做好“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五、统筹做好财政平衡工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更要重视涵养税源,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打好基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控制和压缩一般性经费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楼堂馆所,切实减少“三公”经费支出。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双升”态势,妥善应对担保链和资金链的断裂风险隐患,确保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认真落实低收入群众的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安居工程特别是农村住房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整治等热点问题,继续做好十方面实事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走亲连心”和“双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用工难等困难和问题,提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信心。落实好国家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产业成长性好、有发展前途和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帮助其走出困境、更好发展。认真做好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等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以上意见,请省政府研究处理。

上一篇:上半年四川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较快 下一篇:环境治理应树立全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