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冷泉之旅

时间:2022-06-22 11:22:44

亚热带的台湾,在热浪袭人的夏季,常有种快被烤焦的感觉。炎炎夏日,除了人造的冷气能带给我们清爽,更别忘了大自然的珍贵礼物――冷泉,身在台湾的我们有幸得以享其清凉,今年夏天就让我们来趟冷泉之旅吧!

台湾的冷泉不少,只是出水量不大,一般人或许知道温泉,但是泡过冷泉或知道冷泉的民众可能就更少了。一般定义冷泉为“地下自然涌出、含大量溶解矿物质或气体的低温泉水”。日本对于冷泉的定义则是:温度在25℃以下,总溶解固体量在1000mg/L以上、游离二氧化碳在250mg/L以上,方为冷矿泉。我们定议的冷泉是温度在30℃以下、游离二氧化碳在500mg/L以上。

1 台湾冷泉的分布

冷泉的形成,必须先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源,接着地底的高温使地层中的厚石灰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顺着地层裂缝往上升,遇到地下水后,彼此溶成碳酸水。地下一公里的碳酸水,温度仍在50℃左右。在上升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混合,逐渐吸走水中的热,降低水温。因此涌出地面时,泉水的温度已降至室温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也大量溢出,形成气泡。

阳明山的冷水坑是出自菁山吊桥前,一个碗口状的火山口中。此处地底的火山岩浆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沿着地表裂隙喷出于爆裂口,在湖中和雨水或地下水混合含有硫磺微粒的地表水,硫磺微粒长期在湖底堆积,形成沉淀硫磺矿床,因磺土呈白黄或淡灰色,看起来很像牛奶,因此这个火山爆裂口所涌出的冷泉被称为“牛奶池”。由于这里的泉水温度在40℃左右,相较于其他达90℃的温泉,温度较低,所以称为冷水坑,但不符合我们对冷泉定义的“30℃以下”,因此不算是冷泉。

宜兰龟山岛上有一处冷泉。台北三芝冷泉包括含硫磺的气泡冷泉、碳酸气泡冷泉两种。新竹县的北埔冷泉位于北埔乡外坪村,距北埔村市街7公里,从北埔至冷泉,在溪水源的大坪溪中,这里的泉质属碳酸泉,略带咸味,夏天的泉水温度约15℃,冬天约10℃。北埔冷泉有淡水冷泉以及咸水冷泉两处源头,极为特殊。

南投县的新街村也有天然冷泉,村民利用冷泉所种植的空心菜,一直是南投县特产之一,现在也出产冷泉种植的水蕹菜。另外,“清水溪生态保育协会”在921大地震前也发现了竹山冷泉,竹山镇公所委托专业公司化验水质,发现水中的“碳酸氢离子(HCO―3 )”每公升高达1000毫克,为苏澳冷泉的三倍,水温则约为18℃。碳酸氢离子与钙离子(Ca2+)结合,形成白色碳酸钙(CaCO3)沉淀物,这也是洞穴中“钟乳石”与“石笋”的主要成分。

高雄县大岗山北麓,二仁溪的南方也有冷泉,为大冈山冷泉。法界耆宿高文渊曾作诗“游岗山头即景“,描述冷泉区域:“两三茅舍认田寮,路入冈山一望遥、半架花开秋日丽,二层溪绕岭云飘。窗前蝶对岚光舞,屋外风除树影摇。浴罢冷泉贪景色,尽多尘虑酒中销。”

2000年,在屏东垦丁发现天鹅湖饭店园区内的冷泉,取自地底1800公尺深处,为碳酸氢盐冷泉,泉温为22℃。但因其不符合“游离二氧化碳在500mg/L以上”的冷泉定义(为酸碱度约7的中性泉),是否可称为冷泉就有些争议?

2 可浴可饮的苏澳冷泉

台湾最盛名的冷泉当属1928年日本人发现的苏澳冷泉,这里的温度常年维持在21℃,无色无臭,水质清澈透明,是可浴可饮的碳酸泉。冷泉成因主要是苏澳地区多雨,雨水渗入地底深处(约2000公尺)的板岩节理裂缝中,再经过板块运动的挤压,使得碳酸岩层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这些地下水变成溶有大量气泡的碳酸水,较普通地下水更容易上升到地面。

冷泉区位于苏澳镇北方,苏北里冷泉路七星山岭西侧(海拔228公尺)山脚地带。冷泉也可制成食品及饮料。日据时期,日本人在冷泉旁经营汽水工厂,日本名为“纳姆内”,行销世界盛极一时,这就是台湾弹珠汽水的起源。苏澳有名的“羊羹”也是以冷泉调制而成。

2.1 冷泉水质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曾分别就地面水、地表面冷泉水及地下抽取的冷泉井水,采样分析比较,得知苏澳冷泉属于低浓度弱酸性的碳酸氢盐泉,酸碱度在6.0~6.8之间,愈下层其酸碱度高。冷泉水中的钠、镁、铁的含量,也远大于地面水中的含量,愈往下层含量越高,这些矿物多源自于地下冷泉水中碳酸与矿物的作用。冷泉中没有砷,就少了生理健康的顾虑。

地下冷泉水中含多量二氧化碳气体及少量的氧气,消费者在享受泡汤同时,须保持浴室通风良好,以防二氧化碳的累积,造成窒息事故;而氡气则因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地震预测研究参考,因此可考虑在此设立测氡气站,兼具展示及教育的功能。另外,水中含有二价铁离子,本为无色,接触空气后容易氧化成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因此在饮用和管线装置材料选用上须多加注意。

2.2 冷泉水量

苏澳冷泉水的水位约在地表面下1.5―2.0公尺之间,早年“工业技术研究院矿业研究”钻探,及“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调查,测知本区中段一号井,可生产冷泉每小时约9公吨,而二号井则可生产13~14公吨,产量均可观。

一号井可达成自喷现象(涌泉),但二号井则须使用沈水泵抽取,“中央地质调查”所建议,使用该区冷泉,使用上以抽取五成的水量为度,以免日后导致地下水位显著下降,破坏自然环境平衡,如此也才能确保冷泉水源远流长。

纽西兰的冷泉在以火山籼地热闻名的罗托鲁(Rotorua)附近的Hamurana Gardens,位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内,这里的冷泉可以看,可以,但是不能用来洗涤,水温约5~7℃,泉质干净。

3 冷泉的健康效益

温泉业者往往宣称,温泉水中的化学成分,如铁、锂,钙、镁、硫化氢、二氧化碳,甚至放射元素镭,氡等气体,具备各种疗效;又如,硫化氢系的温泉具有兴奋作用,但对神经官能症病人较不适合;而碳酸氢钠泉及硫酸钠泉主要可帮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食盐泉则是针对治疗妇科病及循环系统疾病有辅助效果等等,氧元素能增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刺激卵巢发育成熟;钾、钙能增强心脏血管功能,调节神经细胞和内分泌腺的活动等。另外,某些冷泉业者也会宣称,冷泉具有治疗胃病、胃酸过多、肾结石、痛风和糖尿病等功效。这些说法多数未有科学实验数据支持,还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根据医界资讯,因为水温及室温差异过大,容易刺激心脏收缩,血压忽变等,有心脏血管、自律神经失调、糖尿病、脑中风、脑部缺氧等相关病症的民众,不适合泡汤。另外,在泡汤时应多注意泉水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皮肤病等。

温泉因为温度高于室温和体温,对人体自有增温和促进血液流动等作用,与日常沐浴的功能类似。自然界的泉水含有各式矿物质和化学成分,是可预期的,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或非生物界中也是正常的,但浸泡温泉对于人体有何附加的生理效用,就有待更严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有关冷泉的生理或医疗研究就更少。温泉和冷泉差异较大的就是水温,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在温度高的环境下,物化反应变快;另外,酸碱度也会影响物化反应;至于泉水成分,应是大同小异。对于含有放射元素镭、氡等气体的泉水,则需特别注意,因其具有游离化效应,不能随意接近,遑论泡浸。

上一篇:论治安行政强制措施实施原则 下一篇: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思考